Workflow
港股
icon
搜索文档
策略聚焦|两个关键时点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3 16:25
文章核心观点 - 年内有两个关键时点,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有交易性机会,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后有配置性机会,配置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1] 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或出现新一轮主题交易性机会 - 4月初外部风险集中落地,科技主题因弱宏观、强预期特性,是4月风险落地后最适合的交易机会 [3] - 端侧AI是最可能带动行情的方向,后续产品推陈出新或提振市场预期,二季度关注字节跳动、小米、Rokid相关大会带来的交易机会 [4] - 资金或来自前期高切低回补、仓位回补以及部分追逐港股的趋势资金回流,A股“高切低”和减仓持续4周,港股科技巨头估值优势不再,南下资金流入减弱 [5] 年中有望迎来中美周期同频带来核心资产配置性机会 - 足够大的外部压力才能催生超预期的内需刺激,复盘2013年以来政策阶段,外部压力加大时会催生总量刺激 [7] - 年中美国经济走弱叠加关税压力加大,可能出现2013年以来第四次总量型政策刺激,7月政治局会议有望出台相关政策 [8] - 中美经济、政策周期有望迎来2021年以来首次同步,共振上行周期将带来核心资产战略性配置机会,市场将迎来风格切换 [8][9] 配置上继续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 科技领域关注国产算力、端侧AI等,端侧AI可能成带动行情主线方向 [11] - 关注新能源等相对滞涨品种,结合短期政策预期催化 [11] - 供给端出清领域关注铝、钢铁和面板,消费领域关注线下新零售 [11] - 从一季报潜在超预期视角,关注风电零部件等细分环节 [11]
[3月18日]指数估值数据(螺丝钉定投实盘第356期:投顾组合发车;个人养老金定投实盘第6期;养老指数估值表更新)
银行螺丝钉· 2025-03-18 21:55
市场表现 - 大盘整体微涨,波动不大,当前评级4.8星 [1] - 大中小盘股均小幅上涨,但前两天强势的红利、消费板块今日表现低迷 [2] - 医疗、生物科技板块涨幅显著 [3] - 港股延续上涨趋势,恒生科技指数及港股科技指数单日涨幅超3% [4][5] - 港股科技类品种年内多次回调后快速反弹,呈现强势特征 [6] 投资组合策略 - 采用「定期不定额」定投策略,估值越低投入金额越大,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资金按比例调整(如10%)[11] - 提供两种跟车方式:手动跟车(自主选择金额比例)或自动跟车(设置后系统扣款)[13][14] - 个人养老金定投实盘第6期方案:中证A500(132元)、中证红利(125元)[16] 指数估值数据 - 恒生科技指数与港股科技指数估值已回归正常水平 [7] - 中证A500市盈率18.45、市净率1.89、股息率2.49% [22] - 中证红利市盈率9.99、市净率1.04、股息率5.91% [22] - 沪深300市盈率13.30、市净率1.68、股息率2.86% [22] - 创业板市盈率32.94、市净率4.19、股息率1.22% [22] 债券市场 - 中证短融到期收益率2.15%,近1年年化收益2.10% [30] - 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91%,近1年年化收益5.84% [30] - 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2.21%,近1年年化收益9.71% [30] 投资者建议 - 强调长期投资纪律,建议在市场低迷时按计划执行定投,避免短期波动干扰 [23] - 提供个人养老金指数基金专题估值表及债券估值表作为投资参考 [20][31]
【申万宏源策略 | 一周回顾展望】对顺周期的冷静思考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3-17 09:10
短期政策叙事与市场情绪 - 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加速推进刺激消费和激励民企政策,其中生育激励政策获得中央和地方真金白银支持 [1] - "东升西落"宏观叙事具备群众基础,"东升"源于科技产业突破共识提升风险偏好,"西落"受特朗普关税进度快于预期和全球衰退交易影响 [1] - 1-2月信贷数据偏弱(居民和企业中长期信贷同比少增),市场预期降准降息窗口临近,流动性宽松预期强化股市乐观情绪 [2] - 量化指标显示赚钱效应扩散:美容护理、国防军工、计算机等行业强势股占比达80%-100%,且扩散状态持续 [7] 经济展望与顺周期线索 - 25Q2中国出口增速面临自然回落压力,叠加美国对华关税威胁加码,可能放大宏观预期波动 [3] - 经济内生改善需等待2026年供给出清窗口,届时外循环条件改善将缓解关税冲击 [3] - 短期顺周期行情以消费为主线,受益于刺激政策、生育激励及外资回流偏好 [4] - 价值板块呈现轮涨补涨特征,但单一行业持续性有限,需警惕"四月决断"验证期考验 [4] 科技产业趋势与投资机会 - 中期科技产业趋势占优逻辑不变,国内AI算力业绩验证仍处早期阶段,应用端爆款预期支撑行情 [5] - 潜在调整触发因素包括25Q2宏观波动率放大及AI应用兑现不及预期(类似美股2023年7-10月调整) [5] - 重点推荐方向:国内AI算力与应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港股互联网为AI行情龙头 [4][5] 市场结构特征 - 科创板、创业板强势股占比分别达87%和81%,电子、计算机等科技行业扩散动能强劲 [7] - 顺周期板块中有色金属(91%强势股占比)、钢铁(89%)、汽车(83%)等轮动活跃 [7] - 万得全A指数与融资情绪指数同步上行,显示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修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