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ARP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药迎投资元年!如何穿越周期迷雾?两大绩优基金经理最新研判
券商中国· 2025-06-30 17:58
创新药投资机会 - 创新药赛道进入"大病种赛道+临床数据验证+全球化竞争"三维筛选时代,2025年有望成为收入放量、盈利突破、估值抬升的元年[4] - 2025年将是中国创新药行业的"三个元年":收入放量元年(80%的A股和港股创新药公司迎来产品收入放量期)、盈利跨越元年(2025-2028年大批企业同步进入盈利周期)、估值抬升元年(商业保险推进是核心变量)[5] - 重点布局四大方向:双抗(中国首款双抗获批,多款产品进入临床三期或获海外高额授权)、ADC(全球新一代ADC在研国产占比领先)、靶向药(2030年中国靶向+免疫治疗预计占比85.8%)、自身免疫病(与癌症并列最大创新药细分方向)[8] - 肾病创新药公司云顶新耀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涨幅超7倍,在平安核心优势基金中个股仓位超8%[8] - AI与药物研发的高关联性将显著提升制药行业效率,尤其利好CXO领域[9] 基金经理周思聪的投资策略 - 医药投资三大筛选标准:聚焦大市场空间(如肿瘤、代谢疾病)、优选竞争格局清晰赛道(3年内无竞品或临床进度全球前三)、锁定临床数据最优产品[10] - 创新药投资核心是概率判断,需通过深度研究降低风险,"从0到1"阶段公司股价弹性更大[9] 基金经理吴清宇的投资策略 - 践行"绝对收益思维",采用GARP策略(合理价格增长策略)平衡估值与成长的性价比[12] - 不刻意控制回撤,关注公司长期价值,敢于在市场左侧布局[13] - 善于通过制造业非线性发展引发的供需错配捕捉结构性机会(如2020年疫情医疗、2021年新能源汽车、2022年欧洲光伏、2023年AI服务器等)[15] - 行业选择以成长板块为主线,优选价值边际突出的成长行业,遵循"同估值选增速、同增速选估值"原则[15] - 持仓集中度高,认为扎实研究可化解持仓集中风险并获取更高超额收益[17] 吴清宇看好的投资方向 - 重点关注三大领域:国内算力需求提升(服务器升级、字节跳动等厂商增加资本开支)、"AI新硬件"(AI大模型与下游硬件结合)、汽车智能化(国内整车厂市场份额提升)[19] - 深耕大制造领域,关注中国制造业特有的"需求爆发—产能供不应求—产能集中投建—供过于求"周期轮回[18]
信达澳亚基金吴清宇:穿越周期迷雾 以合理估值锚定确定性成长
证券时报· 2025-06-30 02:03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信达澳亚基金基金经理吴清宇管理的信澳景气优选、信澳优势产业等基金近一年业绩位居同类前列 [1] - 吴清宇在管基金净值于2025年2月实现历史新高,长期均实现正收益 [3] 投资理念与策略 - 吴清宇秉持"绝对收益思维",强调以低估或合理估值买入优质资产,与GARP策略高度契合 [2] - 通过产业前瞻锁定高成长赛道,动态估值管理获取长期回报,不刻意控制回撤,专注公司长期价值 [1][3] - 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结合方法,优选价值边际突出的成长行业,避免追逐热点 [4] 行业与选股方法 - 善于捕捉制造业非线性发展引发的供需错配机会,如2020年医疗产业链、2021年新能源汽车、2022年欧洲光伏、2023年AI服务器/光模块、2024年AI手机终端等 [4] - 选股遵循"同估值选增速、同增速选估值"原则,未来2-3年高成长行业中优选业绩增速快于同行且估值匹配的标的 [4] - 高频扫描市场动态,估值偏离时果断止盈,发现更高性价比标的及时调仓,注重深度实地调研 [5] 持仓风格 - 近年来不断提高持仓集中度,通过精准选股获取超额收益,扎实研究可化解集中持仓风险 [6] - 若研究发现A公司明显优于B/C公司则满仓持有A,否则选择均衡配置 [6] 市场展望与重点布局 - 基于DDM模型,看好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叠加国内政策支撑下的震荡上行市场 [7] - 重点关注中国制造业产能周期规律,把握需求端与产能端的动态匹配关系 [7] - 当前重点布局AI算力、电子、通信、汽车等大制造领域,未来三大方向:国内算力需求提升、AI大模型驱动的硬件创新、汽车智能化带来的整车厂份额提升 [7]
收益、规模双丰收!盘一盘上半年优势ETF,你买对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6-26 16:12
债券ETF市场表现 - 债券类ETF以29支产品贡献近1600亿元净流入,成为上半年ETF市场"销冠" [2] - 海富通中证短融ETF(511360)净流入189亿元,规模近500亿元,位列榜首 [2][4] - 华夏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511200)、南方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511070)等8支债券ETF净流入均超百亿元 [3][4] - 债券ETF受青睐主因资产荒背景下投资者偏好中等期限高评级信用债,其票息收益稳定且信用风险低 [4] - 信用债ETF被纳入回购质押库,允许80%质押率加杠杆操作,进一步吸引机构资金 [5] 商品类ETF市场表现 - 商品类ETF上半年收益率达20.48%,黄金ETF贡献主要涨幅 [6] - 华安黄金ETF(518880)净流入233.7亿元,规模为第二名两倍以上 [6][9] - 前十名商品ETF均为黄金产品,涨幅均超24%,呈现强者恒强格局 [7][9] - 黄金上涨受地缘冲突避险需求推动,但伊朗以色列停火协议与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形成多空交织 [8][10] 跨境类ETF市场表现 - 跨境类ETF涨幅近18%,港股医药、红利、科技板块贡献主要增量 [11] -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净流入188.9亿元领跑,港股创新药与红利ETF形成三足鼎立 [11][12] -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513630)规模突破百亿,成为首只百亿级港股红利ETF [11] - 香港股市日均成交额达0.25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全球资本涌入中国资产推动港股流动性 [12][13] 股票型ETF市场表现 - 华夏沪深300ETF(510330)净流入313.1亿元居首,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流入206.1亿元 [14][15] - 核心宽基ETF如华夏上证50ETF(510050)、南方中证500ETF(510500)净流入均超60亿元 [15] - 科技赛道ETF如华夏中证机器人ETF(562500)、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159819)表现突出 [14][15] - 国家队通过中央汇金托底沪深300等核心资产,形成易涨难跌走势 [16]
解码“灰马股”长跑秘诀、剖析量化“织网捕鱼”、挖掘医药核心机会!三大基金经理最新研判
券商中国· 2025-06-24 06:53
基金经理投资策略与市场观点 博时基金田俊维:GARP策略与灰马股投资 - 采用GARP策略为核心投资框架,兼顾价值与成长平衡,以合理价格布局长期优质成长股 [6][7] - 超额收益来源于独家挖掘"灰马股",即处于成长初期、未被市场充分认知的潜力标的 [4][15] - 重点关注高速成长和高质量成长两类标的,对科技类公司参考PEG指标,消费类公司注重竞争壁垒 [8][9] - 擅长左侧布局,在估值低位或产业拐点初期介入,如提前1-2年布局CRO/CMO行业 [11][12] - 锁定三大产业方向:数智化转型、安全与自主可控、新兴及未来产业 [15][16] 工银瑞信基金焦文龙:量化投资策略迭代 - 量化策略失效速度加快,需建立多视角、多策略体系应对市场变化 [22][23] - 团队分为主动量化、被动量化、客户服务、运营四个团队,通过多元资产比较形成有效策略 [25][26] - 产品布局考虑指数投资方向、投资方式和客户收益体验,未来尝试混合资产组合等创新产品 [29][30] - 量化产品波动性取决于策略本身,多头产品波动较大,中性产品波动较小 [31] 长城基金梁福睿:创新药投资逻辑 - 创新药估值是对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和技术突破的溢价,短期亏损是行业发展必然阶段 [33][35] - 港股成为创新药定价主战场,年内基金收益率达71.21%,港股仓位占35.20% [34][35] - 看好ADC、双抗/多抗、GLP-1类代谢疾病药物和基因治疗等细分领域 [36] - 创新药估值呈现阶梯式爆发特征,海外授权推动全球资产价值加入估值体系 [37] - 创新药已进入成果集中兑现期,业绩爆发周期明确,与AI医疗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38]
博时基金田俊维——解码“灰马股”长跑秘诀 锚定三大黄金赛道
证券时报· 2025-06-23 01:58
基金经理田俊维的投资策略 - 采用GARP策略为核心投资框架,融合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的内核,旨在规避单一策略的局限性 [1] - 投资风格强调以合理价格布局长期优质成长股,兼顾价值与成长、进攻与防御的平衡型投资框架 [2] - 投资体系持续迭代,通过拓展能力圈延伸至更多行业,并在自下而上选股逻辑中融入组合管理思维 [2] 成长性标的筛选 - 重点关注高速成长和高质量成长两类标的,保持均衡配置 [2] - 高速成长潜力公司主要参考PEG指标,以科技公司居多 [2] - 高质量成长股以消费行业优质标的居多,注重竞争壁垒 [2] - 挖掘成长本质驱动力,高速成长股筛选以产业趋势为锚,高质量成长股需深度理解企业竞争优势与行业竞争格局 [3] 左侧布局与"灰马股"策略 - 擅长左侧布局,在标的估值低位或产业拐点初期介入 [4] - 不追逐热门赛道,以"灰马股"为核心持仓,独家挖掘处于成长初期、未被市场充分认知的潜力标的 [4][7] - 左侧投资升级为"逆向投资+组合管理"复合模式,有效控制组合波动 [6] 产业趋势与投资方向 - 投资组合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个股选择,资产配置与行业配置贡献度较低 [7] - 锁定三大产业方向:数智化转型、安全与自主可控、新兴及未来产业 [7] - 数智化转型领域关注生成式AI推动的产业效率提升 [7] - 安全与自主可控方向看好电子、计算机、机械、国防等领域 [7] - 新兴及未来产业领域聚焦内需导向的科技领域 [7] 投资理念与生命周期关注 - 将产业趋势作为核心抓手,而非狭义定义为科技主题 [8] - 近年来关注企业生命周期早期阶段,集中研究新兴产业贝塔上行机会 [5] - 研究重心从衰退产业转向新兴领域,捕捉产业趋势拐点 [1][4]
独立管理的产品全部正收益,他是如何做到的?
点拾投资· 2025-06-06 17:39
基金经理田俊维的投资框架与风格 - 采用GARP策略选股,兼顾成长速度与质量,通过合理估值买入成长性公司[4][5][18] - 持仓风格从消费医药蓝筹转向科技制造中小市值公司,但始终保持独立个股挖掘能力[1][15][51] - 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个股选择,归因分析显示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贡献度较小[8][56] 组合管理方法论 - 引入"基准思维"管理组合,平衡自选动作与标准动作,避免过度偏离业绩基准[16][44][47] - 组合构建比纯自下而上更分散,比量化指数更集中,形成持续超额收益[3][8][48] - 通过产业趋势提高选股效率,以点带面覆盖多个相关个股[19][29][57] 选股逻辑与案例 - 重视成长源头分析,区分高速成长(科技)与高质量成长(消费)两类公司[18][20][21] - 典型案例包括前瞻布局CRO/CMO和储能领域,均获得显著超额收益[34][36][38][41] - 每年跟踪200家公司,实地调研50-100家,保持广泛覆盖与深度研究[54][55] 产业趋势展望 - 看好产业数智化转型方向,特别是AI驱动的生产效率提升领域[57] - 关注产业安全与自主可控主线,包括电子、计算机、机械等行业机会[58] - 布局新兴产业特别是科技领域内需导向的投资机会[59][60] 投资能力进化 - 从纯自下而上选股发展为结合组合管理的系统化投资框架[15][16][47] - 持续拓展能力圈,从消费医药延伸到科技制造领域[15][51][66] - 保持逆向投资风格,但优化为基准导向型左侧投资[31][32][55]
【晨星焦点基金系列】:买价值or 成长?聪明的基民已在布局这种“中间策略”
Morningstar晨星· 2025-05-28 17:20
基金概况 - 基金代码163415 类型为积极配置-大盘成长 基准指数为沪深300相对成长 [1] - 成立于2012-12-18 截至2025-03-31规模达140.12亿元 年度综合费率1.87%显著低于同类平均2.41% [2][21] - 基金经理乔迁采用GARP策略 任期年化回报12.17% 跑赢基准11.57% 同类排名前9% [2][17] 投资策略 - 选股框架融合宏观/中观判断与自下而上分析 要求未来三年绝对收益 侧重竞争格局/管理层/ROE等指标 [8] - 行业配置均衡(单一行业<30%) 前十大个股集中度<50% 换手率稳定在200%左右 [9] - 卖出触发条件包括核心价值变化/估值过高/出现更高性价比标的 [9] 历史表现 - 2019-2020成长风格占优及2023-2024价值风格占优阶段均跑赢同类 2021年因低配新能源排名61% [15] - 近3年/5年同类排名分别为7%/23% 夏普比率0.74显著优于基准0.11 [17] - 2022年受宏观误判拖累 但医药/有色/电力设备选股贡献超额收益 [15] 团队实力 - 基金经理乔迁拥有17年投研经验 管理规模231亿元 现任投资总监专注组合管理 [4] - 兴证全球权益研究团队规模/经验/稳定性行业领先 支持个股挖掘能力 [4] 市场环境 - 2025年A股风格轮动加速 宏观预期与流动性变化驱动资金配置逻辑转变 [3] - GARP策略在平衡市中表现突出 但极端分化行情可能落后 [3] 数据指标 - 持仓市值略低于同类平均 成功挖掘思源电气/易点天下等中小市值标的 [9] - 运作费用1.4%+交易费用0.47%构成1.87%综合费率 [21]
富国基金经理解码股债投资机会:A股盈利回升周期已启动 固收拥抱“哑铃型”配置
经济观察网· 2025-05-23 22:11
A股市场转型与盈利回升 - A股市场正经历从"存量经济"向"新模式"转型,2025年一季度盈利增速由负转正,标志持续四年的下行周期终结 [4] - 盈利回升核心驱动力包括全行业库存低位补库存周期、上市公司轻装上阵、二手房回暖带动地产链修复 [4] - "新模式"下ROE底部显著抬升,企业通过费用率下降对冲毛利率压力,资产周转率与杠杆率触底回升 [4] - 风险偏好自2024年四季度见顶回落,产业转型如AI研发与高端制造双突破、产业集群优势强化推动市场情绪转向乐观 [4] - 行业配置需关注AI赋能制造业、库存周期反转等高弹性成长性方向 [4] 消费板块投资机会 - 消费板块PE分位数处于近十年低位,机构持仓触底,悲观预期已充分定价 [5] - 居民储蓄率见顶、收入预期改善与财富效应再现或成为消费板块反转催化剂 [5] - 投资机会分两类:估值底部且分红稳定的传统消费龙头(如白酒、家电),以及国货品牌崛起、情绪消费等新兴消费赛道 [5] - 2025年下半年消费板块或迎修复窗口,因政策加码叠加盈利基数效应 [5] 港股市场韧性及策略 - 恒生指数近三年人民币计价年化收益率达12%,AH溢价指数升至134,港股性价比凸显 [5]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与上市公司回购加码支撑港股韧性,尽管外资流出压力存在 [5] - GARP策略三大维度:消费/科技等高成长性行业(如国产替代芯片)、股息率超4%的红利资产(如电信/能源)、PB分位数低于30%且治理规范的标的 [6] 固收投资策略 - 低利率环境下短债策略仍可挖掘短久期城投等信用资产,需保持组合灵活性并控制回撤 [7] - 债市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收窄至历史极值,久期策略需转向多元灵活,平衡安全边界与资本利得机会 [7] - "哑铃型"配置策略:债市关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可转债优选低价底仓与高价弹性品种,权益侧聚焦AI/半导体等自主可控领域 [8] - 债券指数工具化配置需求提升,政金债指数产品因低波动与分散风险特性受关注 [8]
富国基金张峰:解码港股投资防守反击,掘金高确定性成长机遇
新浪基金· 2025-05-23 21:17
港股市场表现与投资策略 - 恒生指数近三年人民币计价年化收益率达12%,AH溢价指数升至134,显示港股性价比优势[3]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与上市公司回购加码为港股市场提供韧性支撑[3] - 采用GARP策略精选标的,聚焦业绩成长性、现金流与派息、估值与治理三大维度[5] 行业与标的筛选标准 - 业绩成长性维度:重点布局消费、科技等高确定性行业,如国产替代芯片、智能驾驶[5] - 现金流与派息维度:筛选经营稳定、股息率高于4%的红利资产,如电信、能源行业[5] - 估值与治理维度:规避高杠杆、低透明度公司,优先配置PB分位数低于30%且治理规范的标的[5] 富国基金投资方法论 - 坚持基本面为核心的自下而上选股策略,注重中长期投资布局[7] - 投资组合构建侧重盈利水平显著高于基准且处于良好景气周期的行业[7] - 主动权益产品近二十年累计收益率达953.86%,行业排名前列[7] 论坛核心观点与公司优势 - 论坛揭示"新模式"下市场主线,展示富国基金在消费阿尔法挖掘、港股结构性机会把握的专业能力[7] - 公司投资理念强调深入研究、尊重个性与长期回报[7] - 未来将持续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助力捕捉全球变局中的确定性机遇[7] A股市场动态 - 政策暖风推动A股情绪回升,反弹行情启动[8]
解码主动权益投资新趋势:新模式、消费复苏与港股机遇成热议焦点
新华财经· 2025-05-23 17:29
富国论坛主动权益投资分论坛核心观点 - 论坛探讨A股投资新模式、消费动能转换与港股市场韧性等核心议题,为投资者提供前瞻性指引[1] - 线下吸引超300位机构投资者参会,线上直播实时观看人次突破16万[1] A股市场转型与投资策略 - A股市场正经历从存量经济向新模式的转型,2025年一季度盈利增速由负转正,标志持续四年的下行周期终结[2] - 新模式下的盈利回升核心驱动力包括:全行业库存低位触发补库存周期、上市公司轻装上阵、二手房回暖带动地产链修复[2] - 新模式ROE底部显著抬升,企业通过费用率下降对冲毛利率压力,资产周转率与杠杆率触底回升[2] - 风险偏好自2024年四季度见顶回落,中国产业转型突围如AI研发与高端制造双突破、产业集群优势强化有望改善市场情绪[2] - 行业配置需加大成长性方向,重点关注AI赋能制造业、库存周期反转等行业[2] 消费板块投资机会 - 消费板块PE分位数处于近十年低位,机构持仓触底,悲观预期已充分定价[3] - 居民储蓄率见顶、收入预期改善与财富效应再现可能成为消费板块反转催化剂[3] - 投资机会包括: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分红稳定的传统消费龙头如白酒、家电,以及国货品牌崛起、情绪消费等新兴消费赛道[3] - 2025年下半年消费板块或迎来修复窗口,因消费政策加码叠加盈利基数效应[3] 港股市场投资策略 - 港股面临外资流出压力,但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与上市公司回购加码提供韧性支撑[4] - 恒生指数近三年人民币计价年化收益率达12%,AH溢价指数升至134,港股性价比凸显[4] - GARP策略三大维度:聚焦消费、科技等盈利确定性高行业,筛选股息率高于4%的红利资产,规避高杠杆低透明度公司[4] - 富国基金港股投资坚持基本面为核心,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做中长期布局[5] 富国基金业绩表现 - 富国基金旗下主动权益产品近二十年累计收益率达953.86%,稳居行业前列[5] - 公司将继续聚焦专业投资能力提升,助力投资者在全球变局中捕捉确定性机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