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及娱乐

搜索文档
快手-W(01024):2024Q4业绩点评:核心业务稳健增长,AI有望带来收入增量
天风证券· 2025-04-14 16: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非必需性消费/媒体及娱乐,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当前价格49.45港元,目标价格68港元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Q4公司核心业务收入增长稳健,建议持续关注可灵带来的用户及收入增量;考虑到公司外循环广告增速较高叠加可灵贡献收入增量,预计2025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13/1522亿元;考虑到公司在AI上加大投入,预计2025 - 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96/23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4Q4业绩要点 - 20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8.7%;经调整净利润为47亿元,同比增长7.8%,毛利为191亿元,同比增长10.6% [1]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长11%,达11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32%;研发开支同比增长4.7%,达3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的9.8%;行政开支同比增长15.2% [1] 流量端 - 2024Q4快手应用平均DAU/MAU分别为4.01亿 /7.36亿,同比增长4.8%/5.0%;每位DAU的日均使用时长为125.6分钟,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5.8% [2] AI - 2024Q4,公司视频大模型可灵推出1.6版本,画面质量显著提升,保持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2024Q4上线可灵AI独立APP,自开始货币化至2025年2月,累计收入超过人民币1亿元 [3] - 公司持续深化AI大模型在内容生态和商业生态的适用,24Q4 AIGC营销素材日均消耗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 [3] 线上营销业务 - 2024Q4,线上营销服务收入达206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长驱动力主要系外循环营销服务,客户营销服务出价(eCPM)实现高单位数的同比增长 [4] - 外循环中内容消费行业增长显著,UAX消耗在外循环中比例进一步提升至超55%;内循环中24Q4商家使用全站推广产品及智能托管产品的总消耗占内循环总消耗比例达55% [4] 其他服务收入(含电商) - 2024Q4,公司其他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1%至49亿元,快手电商GMV同比增长14.4%,达到人民币4621亿元 [5] - 2024Q4快手电商月均动销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5%,月活跃买家数同比增长10%至1.43亿,月活跃用户渗透率达19.5% [5] - 随着公司商城场景逐步推进,泛货架GMV占比持续超大盘增长(2024Q4 GMV占比为30%),预计25年全年GMV同比增速有望达13% [5] 直播打赏业务 - 2024Q4直播业务收入为人民币98亿元,收入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 [6] - 截至三季度末,平台签约公会机构数量同比提升30%,签约主播数量同比增长60% [6] 海外业务 - 2024Q4海外收入同比增长52.9%,其中线上营销服务同比增长83.5%,经营亏损同比收窄57.2% [7] - 巴西地区日活跃用户(DAU)同比增长9.3%,单日DAU日均使用时长超75分钟,同环比稳步提升 [7]
恒生科技:沉淀之后,科技十雄再攀世界之巅
雪球· 2025-03-07 15:10
核心观点 - 2024年初美股表现不佳,而港股走势强劲,主要受中国AI崛起、流动性输入、政策利好等多因素驱动 [3] - 国产AI模型DeepSeek R1的推出加速全球AI竞争格局变化,推动恒生科技指数反转 [3] - 华尔街关注的中国"科技十雄"(腾讯、阿里、京东等)成为港股核心资产,并主导恒生科技指数权重 [4][12] - 恒生科技指数兼具高成长性与高波动性,近1年年化收益达73.23%,但较2021年高点仍有47.39%回撤 [10] - 当前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正常偏低水平(PE 24.19倍,历史百分位27.12%),中国互联网50指数估值更具参考性(PE 20.58倍,百分位11.34%) [14][15] 恒生科技指数编制特点 行业与主题特性 - 覆盖工业、可选消费、医疗保健等泛行业,但聚焦网络、通信、金融科技等数字化领域 [7] - 要求成分股满足科技平台运营、研发开支占比≥5%或收入增速≥10%等创新性条件 [8] 权重与纳入机制 - 限制非外国公司权重≤8%,外国公司≤4%,合计≤10% [9] - 对市值TOP10的新上市企业实施10日内快速纳入机制 [9] 样本特征 - 30只成分股总市值超14万亿,平均市值4670亿,属大盘成长风格 [10] - 成立以来最大回撤74.40%,近1年收益73.23% [10] 行业与权重分布 前六大行业占比86.8% - 专业零售(22.8%):阿里、京东、美团 [12] - 资讯科技器材(16.42%):比亚迪、小米、联想 [12] - 软件服务(16.18%):腾讯、网易、商汤 [12] - 汽车(10.79%):理想、小鹏、蔚来 [12] - 媒体娱乐(10.57%):快手、百度、B站 [12] - 半导体(10%):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 [12] 十大权重股特征 - 前十大权重合计70.94%,包含互联网、硬件、汽车等多领域龙头 [13] - 部分个股如小米、阿里因涨幅超8%需季度调仓平衡 [13] - 多数权重股市盈率<30倍,部分<20倍 [13] 投资逻辑与趋势 - AI技术质变与估值情绪反转形成双周期共振,恒生科技指数成为映射中国科技升级的核心工具 [16] - AI浪潮当前聚焦芯片、机器人等领域,未来"AI+"可能催生新业态,影响力或超移动互联网时代 [17] - 指数化投资可降低港股+科技的双重波动风险,通过分散配置捕捉行业长期红利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