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生零食
icon
搜索文档
孢子粉、姜黄粉,资本下注新超级零食
创业邦· 2025-09-19 14:27
文章核心观点 - 植物粉末养生食品(“超级粉粉”)成为年轻人新兴消费趋势,带动亿级市场规模增长,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本土品牌崛起并逐步改变进口主导的市场格局 [5][8][13][15][18] 行业市场动态 - 超级粉粉市场于2022年爆发,2023-2024年高速增长,2024年天猫头部品牌同比增长超三位数,2025年618期间“超级食物”销量同比增长246% [13] - 行业毛利约60%,保障研发可持续性与工厂运营合理性 [14] - 市场规模总体较小但部分爆款销售收入已过亿,本土品牌占比提升至前十名中6-7家,替代进口主导地位 [15][18] 产品与消费特征 - 热门品类包括巴西莓粉、羽衣甘蓝粉、姜黄粉、甜菜根粉(“四大天王”),主打抗氧化、高纤维、抗炎等健康功能 [8][17] - 产品价格亲民:巴西莓粉20袋38.89元(单袋成本<2元),羽衣甘蓝粉单袋1.5元,亚麻籽粉250g约33元 [9] - 消费场景多元化:冲泡饮用、搭配咖啡酸奶、制成奶昔或即食液体沙拉,满足便捷养生需求 [9][14] - 消费动机侧重情绪价值与性价比,年轻人从“短期尝鲜”转向“长期健康管理” [8][10][17] 企业战略与竞争格局 - 代表企业ONLYTREE采用研发中心(香港)与生产基地(广州、合肥)分离模式,保障供应链稳定性 [13] - 渠道策略:小红书种草曝光、淘宝打造爆款(主推百元内单品)、抖音销售额过亿但利润略薄 [14] - 跨界玩家涌入:九阳推出羽衣甘蓝豆浆粉,喜茶等茶饮品牌上线羽衣甘蓝汁及奇亚籽产品 [15] - 行业挑战包括原料苦涩味需技术改良、工艺设备成本高、品质标准不统一及消费者认知有限 [18] 技术与发展基础 - 行业爆发依托冻干工艺与萃取技术进步,实现天然食材便捷粉剂化 [13] - 部分功能粉粉(如药食同源产品)需通过微囊化、风味掩盖技术提升适口性 [18]
孢子粉、姜黄粉,资本下注新超级零食
36氪· 2025-09-19 08:56
行业概述与市场表现 - 超级粉粉市场于2022年开始爆发,得益于冻干工艺和萃取技术的进步[15] - 2023-2024年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2024年天猫“天然粉粉”类目头部品牌同比增长均超三位数,2025年618期间“超级食物”销量同比增长246%[15] - 目前超级粉粉市场规模总体不大,但部分爆款产品销售收入已过亿[4][25]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 消费者追求“性价比养生”,例如淘宝上20袋畅销品牌巴西莓粉售价38.89元,每袋成本低于2元,羽衣甘蓝粉每袋成本约1.5元[9] - 消费习惯从“短期尝鲜”转向“长期健康管理”,消费者自2022年起主动研究成分表,对比不同品牌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工艺[21] - 羽衣甘蓝、甜菜根、姜黄、巴西莓被称为“四大天王”,其健康价值(如巴西莓粉富含抗氧化剂、羽衣甘蓝粉高膳食纤维)得到广泛传播[21] 公司战略与商业模式 - 行业典型公司ONLYTREE将研发中心设在香港以捕捉潮流资讯,总部及工厂位于广州和合肥,实现自有工厂自主生产以保障供应链稳定[16] - 渠道策略为抖音、淘宝、小红书联合推进:小红书负责种草曝光,淘宝依托算法打造爆款,抖音作为广告平台销售额已上亿但利润略薄[17][18] - 行业毛利率约60%,保证研发可持续性及工厂合理运营,公司通过拓展“液体沙拉”等即食产品丰富SKU[17][18] 市场竞争格局 - 市场排名前十的头部品牌中,本土品牌占据6-7家,海外品牌占3-4家,改变了以往进口品牌主导的格局[18] - 赛道吸引跨界玩家入局,如九阳在豆浆产品中新增羽衣甘蓝粉,喜茶、沪上阿姨等茶饮品牌上线羽衣甘蓝汁、奇亚籽果蔬单品[18] - 行业内品牌总数上百家,标志赛道真正起量[19] 产品与技术创新 - 部分功能性粉粉(如药食同源产品)因原料苦涩味需通过微囊化、风味掩盖技术提升适口性[23] - 先进工艺依赖高成本设备或专利技术,中小企业难以快速跟进,限制行业整体升级[24] - 品牌通过供应链优化(如云南高原种植基地)和透明化生产(直播间展示分拣过程)提升品质与声量[23]
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 养生零食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行业概况 - 养生零食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1][2] - 养生饮和芝麻丸等细分赛道增长显著,分别增长40%和30% [2] - 行业竞争加剧,药企跨界入局与新锐品牌崛起并存 [1][7] 消费趋势 - 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18-35岁人群中养生青年占比高达83.7% [3][4] - 年轻人注重养生零食的便携化、功能化及多样化,传统养生食材以零食化形态出现 [3][5] - 便携装产品如黑芝麻丸、秋梨膏和红糖姜茶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95后消费者占比70% [3] 产品创新 - 传统养生食材如黑芝麻、红枣、枸杞被创新加工成丸剂、软糖、原浆等形态 [5][6] - 功能性成分如益生菌、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被添加到零食中,满足肠道健康、减脂塑形等需求 [6] - 产品形态多元化,衍生出棒棒糖、软糖、米稀等多种形式,适应不同生活场景 [6] 市场竞争与策略 - 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需聚焦细分需求如白领女士、增肌瘦身人群等 [7] - 便携化改良是关键,如粉剂变糕丸、推出单次装等,提升食用便利度 [8] - 包装美观度与创意设计对吸引年轻消费者至关重要 [8] 渠道与营销 - 超七成Z世代消费者通过线上渠道购买健康养生类食品 [9] - 线上营销手段如图文"种草"、情感营销、IP联名等能有效触达年轻消费者 [9] 未来展望 - 行业将在健康需求、科技发展及消费升级驱动下呈现多元化、细分化趋势 [10] - 企业需不断创新与优化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以抓住市场机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