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丸

搜索文档
拟引国资救场,黑芝麻站在命运转折点
华夏时报· 2025-08-04 21:45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拟转让20%股份给广西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企,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1] - 黑五类集团当前持股比例为30.25%,为第一大股东 [1] - 停牌时间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交易双方正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1] - 类似案例:良品铺子7月引入武汉国资作为新控股股东 [1] 公司治理问题 - 2022-2025年多次收到深交所监管函和纪律处分,涉及时任董事长、财务总监等高管 [2] - 2025年6月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涉及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及人员任职不规范等问题 [2] - 直接责任人员包括韦清文、刘辉、李文全、李维昌、周淼怀等高管 [2] 经营困境 - 营收连续三年下滑:从2021年40.25亿元降至2024年24.65亿元,回落至2016年水平(23.14亿元) [5] - 2024年净利润7773.76万元(同比+80%),净利率仅3% [5] - 2025Q1营收4.42亿元(同比-3.74%),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29.61%) [5] - 货币资金1.73亿元,短期借款7.66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29亿元 [7] 业务结构 - 2024年营收构成:自产食品业务72.03%,第三方品牌电商业务24.23% [6] - 食品业务三年增速:2022年+0.63%,2023年+3.26%,2024年+5.46% [6] - 电商业务三年下滑:2022年-42.29%,2023年-27.11%,2024年-34.65% [6] 战略转型 - 曾激进跨界电商、医疗、新能源等领域但均失败,如2023年35亿元储能锂电池项目搁浅 [6] - 2023年8月宣布回归主业,推出高端保健黑芝麻糊 [6] - 2025年明确聚焦健康食品产业,坚持黑色健康食品战略定位 [7] 行业分析 - 产品及品牌老化,创新乏力,传统经销商持续减少 [7] - 电商渠道表现不佳,社区团购等新模式未成气候 [7] - 需解决资金链危机,重塑核心竞争力,打造健康食品爆款 [7]
黑芝麻拟换老板,有人发帖“神预言”,公司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7:25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筹划转让20%股份给广西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企 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1] - 交易方案尚在论证中 未签署正式协议 股票自2025年8月4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 社交平台7月3日曾传言公司8月12日启动重组 但公司表示8月1日收盘后才获知相关信息 [1] 股价表现 - 年初至公告日股价累计下跌4.94% 8月1日单日涨幅达4.81% 收盘价6.54元/股 [1] 信息披露问题 - 2024年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违规对外担保被广西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2] - 2020年未及时披露为南宁市儿童医院6553万元借款提供的担保 直至2024年10月才补发公告 [3] 财务与业务状况 - 2020-2024年营收仅2021年微增 其余年度大幅下滑 2021-2022年合计亏损超2亿元 [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42亿元(同比降3.74%) 归母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降29.61%) [5] - 食品业务涵盖黑芝麻糊/丸/饼等系列 拥有国内唯一保健食品标志的南方牌黑芝麻糊 [3] 转型失败案例 - 2015年2.56亿元收购容州物流园 两年后因主业不符剥离 [5] - 2017年7亿元收购礼多多电商平台 2020年业绩变脸 2024年主动压缩该业务 [5] - 2023年宣布35亿元投建8.9GWh储能电池项目 一年后因市场变化暂停 [5]
停牌!000716,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
证券时报· 2025-08-04 12:33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拟转让所持公司20%股份给广西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企 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2] - 公司股票自8月4日起停牌 预计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2][4] 公司背景与战略 - 公司始创于1984年 以黑芝麻产业为主业 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 是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 - 产业涵盖黑色健康食品、电子商务、大米加工、养老服务等 产品包括黑芝麻糊类、饮品、丸类及富硒大米等 [6] - 聚焦健康食疗食养战略 为中老年人提供药食同源产品 2023年推出国内唯一"健字号"保健黑芝麻糊 [6] - 黑芝麻饮料化为核心战略之一 主推即饮黑芝麻糊、黑芝麻牛奶等 与中医机构合作研发中老年健康饮品 [7] - "黑养黑"品牌专注年轻消费群体 开发黑芝麻丸、代餐粉等系列产品 [7] 业务布局与业绩 -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务 覆盖B2B、B2C、O2O及跨境电商 培育新媒体与私域电商 [7] - 2024年营收24.65亿元(同比降7.92%) 净利润7773.76万元(同比增80.46%) 因优化低效能电商业务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42亿元(同比降3.74%) 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降29.61%) [8]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日收盘 股价报6.54元/股(单日涨4.81%) 总市值49.28亿元 [9] 品牌与产品 - "南方黑芝麻糊"为中国糊类知名品牌 畅销三十余年 是国内黑芝麻糊第一品牌 [6] - 生产基地分布于广西、安徽、湖北、浙江等地 总部位于南宁 [6]
000716,筹划控制权变更、停牌
证券时报· 2025-08-04 12:32
公司动态 - 黑芝麻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公司股票于2025年8月4日开市起临时停牌 [1] - 公司是一家以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专注于大健康食品经营的企业以及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商 [1] - 主营业务涵盖以黑芝麻糊为代表的黑色健康食品、黑芝麻饮料、大米、粗粮等食品的生产经营 以及电商平台经营业务 [1] - 食品业务包括黑芝麻糊、黑芝麻丸、黑芝麻饼、黑芝麻糕、黑芝麻酱、黑芝麻系列饮品、中老年高钙黑芝麻牛奶、五黑八宝粥、富硒大米等多个系列产品 [1] - 公司拥有国内唯一获得保健食品标志的南方牌黑芝麻糊 [1] 财务表现 - 2024年黑芝麻实现营业收入24.65亿元 同比下降7.92% [1] - 2024年净利润为7773.76万元 同比增长80.46%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2亿元 同比下降3.74% [1]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为225.11万元 同比下降29.61% [1] 战略调整 - 2024年收入下降主要因执行"提质提效、效益优先"战略调整 优化主营业务结构 主动压缩低效能电商业务 [1][2] - 第三方品牌电商业务收入下降 因公司专注高毛利率品牌业务经营 [2] - 电商业务虽收入下滑 但经营效益提升明显 业务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整合 [2] - 后续大概率会持续推进电商业务板块的调整优化 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公司战略发展需求 [2] 行业竞争 - 公司所在市场竞争加剧 国际品牌低价倾销 区域中小品牌低价抢单 产品同质化现象时有发生 [2] - 食品行业内卷程度加剧 [2]
停牌!000716,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
证券时报· 2025-08-04 12:24
公司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拟转让公司总股本约20%的股份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旅及大健康行业的国有企业 [1] - 股份转让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1] - 公司股票自8月4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1][3]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南方黑芝麻集团始创于1984年,是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黑芝麻产业第一股 [5] - 公司产业涵盖黑色健康食品、电子商务、大米加工、养老服务等 [5] - 产品品类包括黑芝麻糊类、黑芝麻饮品、黑芝麻丸等食养产品以及富硒大米、休闲食品 [5] - 公司聚焦健康食疗食养战略,为中老年人提供药食同源、食养一体的黑芝麻健康食品 [5] 品牌与产品战略 - "南方黑芝麻糊"是中国糊类知名品牌,黑芝麻糊中国第一品牌 [6] - 2023年推出国内唯一"健字号"黑芝麻糊保健食品,升级原有产品并拓展新业态 [6] - 黑芝麻饮料化是公司经营战略之一,主推即饮黑芝麻糊、黑芝麻牛奶、黑芝麻植物奶 [6] - "黑养黑"品牌专注年轻消费群体,研发黑芝麻丸、黑芝麻糕、黑芝麻饼等系列产品 [6] 电子商务业务 - 公司大力发展现代电子商务业务,覆盖B2B、B2C、O2O、跨境电商等运营模式 [6] - 发展自营电商,覆盖全网电商平台渠道,并为品牌方提供一站式电商营销服务 [6] - 培育新媒体电商与私域电商业务,建立用户中心 [6] 财务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24.65亿元,同比下降7.92%,主要因优化主营业务结构,压缩低效能电商业务 [7] - 2024年净利润7773.76万元,同比增长80.46%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42亿元,同比下降3.74% [8]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下降29.61% [8] 股价表现 - 截至8月1日收盘,股价报6.54元/股,上涨4.81%,总市值49.28亿元 [9]
中药材功能性食品行业研究:中医养生观念深入人心,中药材功能性食品获消费者青睐
源达信息· 2025-07-22 19:22
报告核心观点 中国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政策鼓励居民日常保健,中药材功能性食品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食补养生年轻化推动行业创新升级,中药饮片迎来市场机会,建议关注云南白药和东阿阿胶 [1][2] 各部分内容总结 药食同源历史悠久,中医养生观念深入人心 - 中国古代有“寓医于食”传统,当代保健食品基于药食同源理念发展,药食同源目录多次扩容,从最初33种增加到目前119种,市场有望发展 [7] - 中药材功能性食品含“药食同源”和中药材原料的食品,监管要求不同,常见成分有多糖、黄酮等,有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9] 多重因素推动中药材功能性食品市场扩容 中国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人群基数庞大 - 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占比22%,65岁以上人口2.2亿,占比15.6%,养生保健食品需求大 [1][11] - 养生消费群体年轻化,年轻群体成为新生力量,需求精细化、多元化推动市场高端化、定制化 [11] - 中国中药材保健食品市场规模逐年增加,2021年为181.6亿元,预计2025年达682.1亿元,年复合增速39.2% [11] - 政策鼓励居民日常保健,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养生保健食品市场有望加速扩容 [1][15] - 不同老龄群体对保健食品需求特征有差异,市场需求多元化,空间广阔 [16] 食补养生年轻化,推动行业创新和结构性升级 - 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养生,推动传统养生产品创新,如中药奶茶、中医版酸梅汤等受青睐,零食化高端滋补品受欢迎 [2][17] - 青年群体健康保健需求个性化,精准营养能满足需求,功能性食品是推进精准营养理念落地的载体 [20] - 精准营养理念普及促使功能性食品需求增长,中药材功能性食品有望成为快速增长的细分赛道 [22] 中药材功能性食品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 2019 - 2020年中药材保健食品渗透率低,2023年达4.79%,头豹研究院预测2028年将达6.52% [2][22] - 老字号企业打造国潮IP,线上年轻消费者占比高,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27] 获益于中医养生热潮,中药饮片迎来市场机会 - 中药行业产业链包括上、中、下游,中药饮片是下游直接原料,受益于下游需求扩容 [28] - 传统中药饮片加工分净制、切制和炮制三道工序 [30] - 中医养生观念普及,年轻群体养生热潮推动中药饮片企业产品创新,市场空间持续增加 [32] 投资建议 - 云南白药从中成药企业发展为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形成多品牌格局,中医养生市场扩容利好业绩增长 [35] - 东阿阿胶从事阿胶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开发多种中药材功能性食品,有望受益于食补养生市场扩容 [38]
食品饮料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悦己需求焕新颜,传统消费激活力-20250627
平安证券· 2025-06-27 21:11
报告核心观点 消费市场具有韧性,温和渐进式复苏或成主基调,消费代际需求分化催生新需求、新产品、新渠道,企业需创新以适应市场,建议关注新需求、新产品、新渠道三条主线,维持食品饮料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4] 新需求:从悦人到悦己 促消费政策与社零数据 - 2025年政府出台多项消费政策推动消费增长,涵盖服务业各领域,对扩大内需、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意义重大 [7] - 2025年1 - 2月、3月、4月、5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4%、5.9%、5.1%、6.4% [7] 消费分化催生新需求 - 不同代际消费意愿分化,Z世代、一线富裕银发族、三线富裕中老年消费观积极,一二线新中产、农村中老年消费意愿偏弱 [9] - 消费品类支出意向分化,识别出4个潜在成长品类(教育、食品饮料、保健用品和服务、旅行)与3个风险品类(家用电器/家具、烟酒、消费类电子) [9] 新需求类型 - 注重性价比:消费者关注自身财务状况,购买商品时更关注性价比,“平替”等成消费市场热词 [14] - 满足情绪价值:2020 - 2024年中国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型消费占比从43%增长至46%,2025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2180亿元,2020 - 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5% [22] - 追求健康:现代社会居民亚健康问题突出,2021年45 - 55岁/25 - 35岁/35 - 45岁三个年龄段亚健康人口数量最多,分别为1.47/1.30/1.12亿人,2027年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规模将达8362亿元,较2022年增长42% [23] 新产品:从满足到挖掘 零食企业创新 - 健康化:盐津铺子“大魔王”素毛肚2024年销售额逾10亿元,同比增长400%;良品铺子推出益生元西梅等500余款健康化升级产品;劲仔食品推出深海鳀鱼;东阿阿胶推出“桃花姬”系列;三只松鼠推出黑芝麻丸等养生零食 [28] - 性价比:三只松鼠推行“一品一链”模式,自主建设四大核心坚果品类示范工厂,发展产地仓和云仓,推动产品竞争力提升 [31] 饮料企业创新 - 健康化:2024年无糖即饮茶和植物饮料增速显著,分别为19%和32%,承德露露、伊利股份、元气森林等推出养生饮品 [36] - 功能化:2019 - 2023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从1119亿元增长至1471亿元,预计2024年达1576亿元,同比增长7.14%,东鹏“补水啦”系列2024年营收14.95亿元,同比增长280.37% [39] 酒类企业创新 - 年轻化:会稽山爽酒首创气泡黄酒概念,2025年升级产品线,2025年12小时销售超1000万;古越龙山推出果露酒等新品;啤酒口味和包装多元化,精酿啤酒兴起,无醇啤酒较快发展;传统白酒企业相继推出低度产品 [42][47][52] 新渠道:从分层到扁平 量贩零食渠道 - 市场规模自2019年的21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09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1547亿元,2024年以37%的占比成为中国零食销售第一大渠道 [57] - 中低线城市城镇及农村是主要市场,鸣鸣很忙约68%门店位于三四线城市,通过“小店模型”实现快速复制和12个月投资回收期 [61] 会员制商超 - 会员制商超快速发展,以低成本、低毛利、高周转模式为会员提供质价比商品,2012 - 2023年中国仓储会员超市市场规模从216.3亿元增长至364.1亿元,2024年预计达387.8亿元 [63] - 山姆会员店通过付费会员制锁定中高收入客群,采用宽品类、窄SKU策略,线上线下布局强化体验,未来有望提升市场竞争力 [66] 传统商超调改 - 传统商超通过数字化转型等多维调改突围,永辉超市引入胖东来模式调改后,客流和销售额大幅增长,如郑州信万广场店调改后首月日均销售额是调改前的13.9倍 [69] 线上渠道 - 2024年中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达15.5万亿元,2015 - 2024年CAGR达17%,2024年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8%,较2015年提升18.9pct [80] - 2023年酒类线上销售规模超1200亿元,同比增长56.4%,白酒/调香酒规模达900亿元,同比增长77.7%,各大酒厂线上化销售占比呈增长趋势 [83] - 2023年中国白酒线上化率仅12%,未来线上化率有望提升,抖音、快手等高势能渠道有望较快增长 [93] - 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9%,预计2030年将超2万亿元,休闲零售、酒水饮料销售规模排名Top2 [94] - 京东、美团闪购、淘宝闪购等布局即时零售,美团闪购618活动首日闪购酒水较快增长,白酒成交额同比增长70倍 [98] 投资建议 投资主线 - 关注新需求、新产品、新渠道三条主线,企业需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实现产品量价齐升 [4] 重点公司推荐 - 饮料:推荐东鹏饮料 [106] - 零食:推荐三只松鼠,建议关注盐津铺子 [107] - 乳制品:推荐伊利股份、妙可蓝多,建议关注新乳业 [107] - 速冻食品:推荐安井食品、千味央厨 [107] - 调味品:推荐海天味业、宝立食品 [107] - 啤酒:推荐青岛啤酒、燕京啤酒 [108] - 白酒:推荐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今世缘 [108]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报告给出东鹏饮料、三只松鼠等16家公司的收盘价、EPS、PE及评级等盈利预测数据 [109]
黑芝麻再收警示函:资金占用、违规担保 业绩波动难掩治理问题
犀牛财经· 2025-06-24 17:32
公司治理问题 - 广西证监局向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出具警示函,指出存在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对外担保以及公司治理不规范等问题 [2] - 2024年年报显示控股股东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及关联方天臣新能源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且未及时披露 [2] - 2020年一笔6553万元对外担保直到2024年10月才公告,严重违反信息披露规则 [2] - 公司存在股东大会监票人违规、董事会会议记录缺失等管理问题 [2] - 今年4月因同一笔违规担保被深交所纪律处分,投资者对公司治理能力产生质疑 [2] 财务表现 - 2019年至2024年营收从44.76亿元缩水至24.65亿元,仅2021年微增,其余年份均下滑 [2] - 净利润波动剧烈,2021年巨亏后近两年扭亏,但2025年一季度营收、净利双降,扣非净利润亏损138万元 [2] 主业与跨界战略 - 核心传统糊类产品销量持续下滑,2024年冲饮类和直饮类产品合计销量仅529.86万件,较巅峰时期缩水近半 [3] - 新推出的黑芝麻丸等年轻化产品营收占比仅1.33%,难以支撑业绩 [3] - 近年频繁跨界物流、电商、储能均失败,2017年投资的储能项目天臣新能源未带来收益且成为资金占用"重灾区" [3] 市场反应 - 今年以来股价持续阴跌,投资者担忧公司若不能改善治理结构、聚焦主业,仅靠短期资产处置和财务调整难扭转长期颓势 [3]
估值超万亿,药食同源大戏开场
和讯· 2025-06-11 17:50
药食同源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我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已突破3700亿元,全产业链估值超过2万亿元[3] - 2023年药食同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763亿元,预计2024年突破4000亿元[6] - 全国现存在业、存续的相关企业达到2900余家,2023年1-11月新增注册企业400余家[6] 消费趋势与主力人群 - Z世代正成为消费主力,推动药食同源产品在休闲零食、乳品、饮品等领域创新[4] - 2025年货节中老年滋补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70%,阿胶糕、黑芝麻丸等成为送礼新宠[8] - 超80%女性认为美白非常重要,超过一半愿意尝试新美白方法[8] 政策支持与行业规范 - 国家卫健委加速《药食同源目录》扩容,已涵盖106种食药物质[10] - 2025年两会提出"简化认定流程,缩短周期"为产业注入新动能[10] - 行业标准体系薄弱,仅山东省有地方标准,其余多为团体或企业标准[11] 产品创新与产业融合 - 党参渗入陈醋、灵芝混入酸奶、茯苓添进薯片等创新产品涌现[14] - 伊利与同仁堂合作推出纾糖膳底配方奶粉、红参焕活奶粉等产品[17] - 元气森林推出"自在水"系列,新宝堂开发陈皮水饮品等健康饮品[17] 技术挑战与行业痛点 - 功效成分含量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是主要质量问题[17] - 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爆品易被模仿导致价格竞争[17] - 功能声称受限,不能像保健品那样明确宣称功效[17] 专家观点与行业方向 - 金征宇院士指出老年食品是重要部分,可开发补气血、健脾胃等功能产品[7] - 李峰杰预见药食同源将重塑几乎所有食品品类,实现功能化、健康化[14] - 行业正建立食药物质食养声称基本术语库,三分之二物质已确定声称[17]
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 养生零食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6 08:45
行业概况 - 养生零食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1][2] - 养生饮和芝麻丸等细分赛道增长显著,分别增长40%和30% [2] - 行业竞争加剧,药企跨界入局与新锐品牌崛起并存 [1][7] 消费趋势 - 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18-35岁人群中养生青年占比高达83.7% [3][4] - 年轻人注重养生零食的便携化、功能化及多样化,传统养生食材以零食化形态出现 [3][5] - 便携装产品如黑芝麻丸、秋梨膏和红糖姜茶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95后消费者占比70% [3] 产品创新 - 传统养生食材如黑芝麻、红枣、枸杞被创新加工成丸剂、软糖、原浆等形态 [5][6] - 功能性成分如益生菌、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被添加到零食中,满足肠道健康、减脂塑形等需求 [6] - 产品形态多元化,衍生出棒棒糖、软糖、米稀等多种形式,适应不同生活场景 [6] 市场竞争与策略 - 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需聚焦细分需求如白领女士、增肌瘦身人群等 [7] - 便携化改良是关键,如粉剂变糕丸、推出单次装等,提升食用便利度 [8] - 包装美观度与创意设计对吸引年轻消费者至关重要 [8] 渠道与营销 - 超七成Z世代消费者通过线上渠道购买健康养生类食品 [9] - 线上营销手段如图文"种草"、情感营销、IP联名等能有效触达年轻消费者 [9] 未来展望 - 行业将在健康需求、科技发展及消费升级驱动下呈现多元化、细分化趋势 [10] - 企业需不断创新与优化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以抓住市场机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