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销

搜索文档
深耕供与销 服务千万家
广西日报· 2025-08-27 10:04
核心观点 - 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深化改革在基层社建设、社有企业发展及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1-7月全系统销售总额达1454.42亿元 同比增长8.91% [2][10] 基层社建设 - 实施示范基层社建设突破年行动 在89个涉农县实现示范基层社建设全覆盖 目前已完成90个示范基层社建设启动任务 [3] - 基层社通过翻新设施和引入多元业务实现转型 例如百色市田东县祥周镇新增农产品收购和农村电商服务 [3] - 2024年1-7月全区基层供销社营业总收入78.09亿元 同比增长7.44% [3] - 通过社企联动机制组织40家社有企业与40个示范基层社开展对接 实现互惠共赢 [4] 社有企业发展 - 实施社有企业改革突破年行动 重点培育桂农农资、三鹤六堡茶、三麓农产品、三冠陈皮等自主品牌 [5] - 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打造三鹤六堡茶品牌 2024年底品牌价值达9.78亿元 位居中国茶品牌14强 [6] - 梧州茶厂2023年营业收入3.57亿元 发挥六堡茶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6] - 截至2024年底全系统社有企业达498家 其中自治区本级全资及控股企业29家 资产总额21.93亿元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 [6] 农产品销售体系 - 2024年举办供销大集2802场次 交易金额3.23亿元 2024年1-7月举办1981场次 交易金额1.71亿元 [8] - 广西832平台累计销售33个脱贫县农产品33.84亿元 [8] - 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04个 乡镇寄递物流中转站942个 村级服务站14638个 [9] - 实现121403个自然村村村通快递 14325个行政村快递天天送 [9] - 建成县级冷链物流集配中心83个 投资额75.10亿元 建设农产品产地保鲜仓5113个 库容量456.57万立方米 [9] 服务网络规模 - 全系统现有14个地级市供销合作社 91个县级社 1059个基层社 10532个农村综合服务社 477家全资控股企业 [2]
上海供销“节气型”市集:打造“节气消费”新品牌
新华财经· 2025-08-09 19:31
核心观点 - 上海供销系统通过"供销市集"模式连接城乡与产销 以节气消费和双线融合策略推动超大城市消费挖潜与乡村振兴 [1][2] 业务模式创新 - 采用"市集+节气"业务模式 以全年二十四节气为节点制定排片表 实现特色市集全年无休运营 [2] - 深化"3+7+365"展销模式:3天市集展销、7天主题展销、365天渠道展销 推动市集常态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 [2] - 通过"双线融合"模式结合线上直播云巡展与线下展销 助力品牌触网出圈 [1] 区域协同拓展 - 联动上海全市16区及长三角地区供销合作社 进社区/进广场/进公园/进楼宇/进学校实现常态化运营 [2] - 联合苏浙皖成立长三角供销合作社战略联盟 嘉定牵头成立山海同心·地级供销合作社产销战略联盟体 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全域协同 [2] 产品与服务体系 - 展销会设近60个摊位 汇聚各地优质农产品包括会泽盐水石榴/岚谷熏鹅/六安瓜片茶叶等名特优产品 [1] - 提供本地特色小吃如蟹壳黄/糖糕/鲜肉月饼 满足市民对本地风味的喜爱 [1] - 创建优品目录体系 研究制定长三角供销"土特产"评价标准 分类分品制作推介手册 [2] 战略发展规划 - 启动资产升级建设多个社区商业广场 推进业态调整打造便民街区 [1] - 导入文化元素加强文化互动 形成多业并举格局参与乡村振兴 [1] - 打造农业综合体 推动展品向渠道商品转化、展商向合作商转化 [1][2]
上海打造“节气+文化+服务”供销市集升级版:探索“节气消费”新体验
新华财经· 2025-07-10 18:06
活动概述 - 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于7月9日至13日举办"崇明供销送清凉"展销活动,作为"24节气·24场市集"的升级版,融合时令美食、非遗体验和古乐雅集[1] - 活动通过"节气+文化+服务"模式,旨在传播农耕文明并推动优质农产品销售[1] - 未来计划持续升级市集IP,打造兼具文化厚度与惠民温度的城乡共富载体[1] 活动内容 - 推出三大主题体验:时令风物(31个展位展示全国供销系统的节气农产品)、文化雅集(民乐演奏和非遗展示)、便民服务(体现供销社城乡服务理念)[1] - 重点展示小暑节气相关产品,包括夏季消暑美食、百花蜂蜜、鼎丰腐乳等老字号品牌[1] 区域合作与战略 - 长三角供销合作社战略联盟成立后,上海供销市集已举办浙江金华义乌、湖州等专场展销活动,引入长三角地区特色产品如宁海蛏子、阜宁县沟墩农产品等[2] - 落实全国供销"一盘棋"战略,邀请西藏、新疆、云南等地区参与跨区域农产品展销[2] - 动态完善长三角及全国供销系统的节气产品目录,形成"排片表"机制,目标打造"节气消费"的供销"会客厅"[2] 数字化与渠道拓展 - 开通微信公众号线上平台,发布活动预告并设立产品专区,已完成与4家外省市供销社的产品上架对接[2] - 探索与流通领域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全国生鲜直达模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