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功能膜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聚力“链群协同” 壮大“产业森林”
新华日报· 2025-10-04 02:52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安市通过实施“三驱联动”机制和“链群协同”模式 整合银政企研资源 构建精准高效的产业生态 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1][2][3][4] 产业生态构建机制 - 推出“三驱联动”机制 包括银政企研融通资源链 供需对接激活产业链 人才引育夯实服务链 [1] - 采用“小规模 多频次 高精准”的服务模式 [1] - 截至8月 海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396家 居南通首位 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超400家 [1] - 今年前8月 海安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4.7% 总量列南通第一 [1] 金融支持与产学研合作 - 金融机构提供“专精特新贷”“筑峰强链贷”等产品 现场预授信620亿元 [2] - 25家银行和50家企业对接 108个合作意向当场敲定 [2] - 今年已举办8场产业链专场对接会 覆盖功能膜 高端装备 纺织丝绸等领域 [2] - 80多家企业参与 收集近百项技术需求 40多条产学研合作意向落地 [2] - 促成高校技术如太原理工大学的光声检测技术 南通大学的功能纺织品抗菌专利向企业转移 [2] 精准服务与企业难题破解 - 组建10支摸排小组 走访147家企业建立“一企一档” 摸出280多项需求 [3] - “链长+培育专班”机制快速响应 如解决嘉禾化纤原料运费贵 供应不稳定问题 [3] - 针对齐克庞德电子铁氧体软磁材料进口依赖难题 精准对接横店东磁推进国产替代 成本将大幅降低 [3] - 组织境外考察帮助企业“走出去” 如环大环保科技打开泰国 马来西亚市场 江苏联发环保新能源对接德国企业 [3] 产业智库与智力支持 - 搭建“百人团”产业智库平台 采用“1名产业导师+1名政府骨干+N名企业高管+N名成员”组队模式 [4] - 政府负责政策对接与资源协调 企业高管提供实战经验 产业导师分享行业形势 [4] - 具体案例包括智能装备产业导师推进江苏北辰互邦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智能仓库建设与仓储管理智能化升级 [4]
安徽太湖:打造功能膜产业高地 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2 20:29
产业规模与生态 - 功能膜产业在2025年1-8月实现产值33.48亿元,同比增长18.25%,占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5.3% [1] - 产业链条完整,涵盖从基材制备、功能涂布到精密模切,已汇聚百余家功能膜企业,其中四十家为规上企业 [1] - 产业链内循环活跃,本地采购率超过40% [1] 企业梯队与资本市场表现 - 区域内拥有2家上市企业,2家企业登陆新三板,另有4家省级及9家市级上市后备企业 [2] - 企业创新实力突出,拥有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42家省专精特新企业 [2] - 建有15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65% [2] 科技创新与产品突破 - 企业如金张科技的护眼产品惠及广大用户,其偏光片保护膜荣获国际显示技术创新大奖 [1] - 创新驱动发展,实验室成果能快速转化为生产线上的创新产品 [2] 人才引进与支撑 - 实施“熙湖英才”计划和“人才强企”工程,已汇聚百余名产业领军人才和两千余名高技能人才 [3] - 提供3.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900余套住房保障,年度科创奖补资金超过500万元 [3]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 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累计创建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5家省级绿色工厂 [4] - 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显著节能,如泓冠光电能耗降低20%,年节约标准煤1000吨 [4] - 2025年8月两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八个节能技改项目预计年节约标准煤5000吨 [4]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百亿企业、千亿产业”目标,重点发展功能膜新材料、电子终端显示、金属制品等新兴领域 [5] -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目标成为全球功能膜材料创新高地 [5]
企业“出题”,聚力“解题” 海安政企协同破“卡” 激活产业新动能
扬子晚报网· 2025-05-16 17:19
新材料技术突破 - 南京大学团队研发出具有双向光学特性的新型玻璃材料 正面呈现哑光质感 背面可变为晶莹通透 该技术有望革新玻璃视觉体验并推动光学功能器件升级[1] - 技术产业化后将重塑城市光影美学 现场企业代表对产品性能及市场应用表现出强烈兴趣 已展开深度探讨[1] 产业集群发展 - 海安功能膜材料产业集群已集聚近90家优质企业 是当地"两高三新、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组成部分[3] - 产业向高端化发展面临技术瓶颈与成果转化难题 政府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组局-多方解题"的政企协同创新机制[3] 产学研对接成效 - 海安市集群办2023年已举办5场精准对接活动 通过高频次小规模交流将企业技术痛点转化为增长点[6] - 政府搭建"产业+项目+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 形成"问题共研-技术共攻-成果共享"的生态闭环[8] 企业案例 - 南通瑞诚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在对接会上与常州大学团队达成合作 共同攻关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的气味残留、溶脂流动控制等技术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