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链群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破立之道”:鹤壁产业转型的示范价值
河南日报· 2025-10-16 13:34
传统产业升级模式 - 采用“一链一策”的精准转型模式,避免大拆大建 [1] - 天海集团新能源业务实现快速发展 [1] - 海昌智能的核心设备获得高市场占有率 [1] - 以中维化纤为核心打造尼龙小镇,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和内部循环 [1] - 将企业点状优势扩展为产业集群的整体胜势 [1] 新兴产业前瞻布局 - 将商业航天作为战略选择,形成覆盖卫星设计制造、数据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2] - 引入航天宏图等龙头企业产生强大集聚效应,迅速吸引数十家上下游企业 [2] - 引进龙芯中科芯片封装基地,带动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信创产业集群 [2] - 在多个新赛道上实现“从无到有”的战略执行力 [2] 城市转型系统思维 - 破立并举,破除对资源依赖的惯性,建立以创新驱动、链群协同为核心的新发展模式 [2] - 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富有说服力的范例 [2] - 展现了“小城市、大志向”的战略魄力 [2]
聚力“链群协同” 壮大“产业森林”
新华日报· 2025-10-04 02:52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安市通过实施“三驱联动”机制和“链群协同”模式 整合银政企研资源 构建精准高效的产业生态 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1][2][3][4] 产业生态构建机制 - 推出“三驱联动”机制 包括银政企研融通资源链 供需对接激活产业链 人才引育夯实服务链 [1] - 采用“小规模 多频次 高精准”的服务模式 [1] - 截至8月 海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396家 居南通首位 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超400家 [1] - 今年前8月 海安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4.7% 总量列南通第一 [1] 金融支持与产学研合作 - 金融机构提供“专精特新贷”“筑峰强链贷”等产品 现场预授信620亿元 [2] - 25家银行和50家企业对接 108个合作意向当场敲定 [2] - 今年已举办8场产业链专场对接会 覆盖功能膜 高端装备 纺织丝绸等领域 [2] - 80多家企业参与 收集近百项技术需求 40多条产学研合作意向落地 [2] - 促成高校技术如太原理工大学的光声检测技术 南通大学的功能纺织品抗菌专利向企业转移 [2] 精准服务与企业难题破解 - 组建10支摸排小组 走访147家企业建立“一企一档” 摸出280多项需求 [3] - “链长+培育专班”机制快速响应 如解决嘉禾化纤原料运费贵 供应不稳定问题 [3] - 针对齐克庞德电子铁氧体软磁材料进口依赖难题 精准对接横店东磁推进国产替代 成本将大幅降低 [3] - 组织境外考察帮助企业“走出去” 如环大环保科技打开泰国 马来西亚市场 江苏联发环保新能源对接德国企业 [3] 产业智库与智力支持 - 搭建“百人团”产业智库平台 采用“1名产业导师+1名政府骨干+N名企业高管+N名成员”组队模式 [4] - 政府负责政策对接与资源协调 企业高管提供实战经验 产业导师分享行业形势 [4] - 具体案例包括智能装备产业导师推进江苏北辰互邦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智能仓库建设与仓储管理智能化升级 [4]
湖北勾勒产业倍增“施工图” 目标五年工业规模达10万亿级
长江商报· 2025-05-01 08:03
湖北省产业倍增战略核心内容 - 湖北省发布《行动方案》提出产业倍增战略,目标到2027年工业规模达7万亿级、服务业达4万亿级,2030年工业达10万亿级、服务业达5万亿级,2035年产业能级跃居全国前列[1] - 战略围绕制造业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和后劲四个方面,谋划七大行动并细化任务分工清单[1] - 七大行动包括产业能级跃升、科产融合领航、数实融合赋能、链群协同提质、绿色制造转型、区域产业协作和现代服务扩容[2][3] 七大行动具体部署 - 产业能级跃升行动:通过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三线并进"推动集群升级[2] - 科产融合领航行动:突破关键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做强创新平台,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2] - 数实融合赋能行动:以智能化推动转型,促进智能转型提质、数智底座升级和数字产业壮大[2] - 链群协同提质行动:通过育企、强链补链和扩展壮群提升链群发展能级[2] - 绿色制造转型行动:协同推进节能降碳、绿色制造和循环利用[2] - 区域产业协作行动:高标准布局产业、推进区域协同和融入全球供应链[3] - 现代服务扩容行动:从文旅、商贸物流和科技服务三方面推动五大现代服务业发展[3] 实施保障措施 - 湖北省将围绕产业布局、设备更新、创新研发等谋划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跨越突破[3] - 计划建设全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制造业企业雁阵梯队培育等创新举措[3] - 科技工作实施"61020"全链条攻关,每年突破6项基础理论、10项关键技术和20项创新产品[4] - 聚焦"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编制光通信等重点领域创新图谱,推动创新链精准支持产业链[5] - 一季度湖北投资同比增长6.6%,经济大省排名第一、中部省份排名第二[5] - 以武汉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建设国家实验室等产业创新矩阵,聚焦光电子等优势领域攻关[6] 武汉重点推进方向 -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6] - 梯次培育大中小企业,夯实产业底盘[6] - 实施"种苗工程",加强要素保障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