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

搜索文档
股市必读:至正股份(603991)9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60.5万元,占总成交额6.48%
搜狐财经· 2025-09-08 03:21
截至2025年9月5日收盘,至正股份(603991)报收于62.79元,上涨1.44%,换手率2.53%,成交量1.89万 手,成交额1.17亿元。 9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60.5万元,占总成交额6.48%;游资资金净流入423.82万元,占总成交额 3.61%;散户资金净流入336.68万元,占总成交额2.87%。 公司公告汇总 当日关注点 交易信息汇总 资金流向 来自交易信息汇总:9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60.5万元,占总成交额6.48%。 来自公司公告汇总:至正股份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获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 复。 至正股份关于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中国证 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批复的公告 深圳至正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3991)于2025年9月5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同意深 圳至正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5〕 1965号)。公司拟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取得先进封装材料国际有限公司股权并 控制权,同时置出上海至正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 ...
知名车企突然官宣:准备复工复产
DT新材料· 2025-09-08 00:04
【DT新材料】 获悉,9月6日, 威马汽车 发布的《致供应商白皮书》显示 ,公司正式启动重整并准备复工复产,上海与温州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相 应支持。 据悉,威马汽车此前是国内头部造车新势力之一,估值一度超400亿元, 并且申报了港股IPO ,但是因资金链断裂深陷停工、欠薪、经销商退网的泥 潭。 如今,威马汽车披露"起死回生"计划,核心信息包含:2 025年9月复产;预计2026年实现10万辆满产运行,预计年收入近百亿元; 2027年至 2028年启动IPO筹备工作 ;2030年挑战产量达100万辆、实现营收1200亿元的目标 。 《致供应商白皮书》显示, 翔飞汽车 是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威马四公司)的重整投资人和新股东。 根据2025年4月3日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 ,翔飞汽车已接管威马四公司,正在全力以赴推动威马EX5和E5车型在温州基地快速恢复量产 ,计划在 2025年8月恢复具备量产能力。 翔飞汽车初期预计 投资10亿元, 用于威马汽车的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产品开发等;供应链团队已完成与215 ...
周四开幕!高分子年会450+名单再更新:中石化/巴斯夫/万华/金发/赢创/会通/道恩/LG化学/东丽/京博/聚隆......
DT新材料· 2025-09-08 00:04
会议概况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将于9月11-12日在合肥新站利港喜来登酒店举办 聚焦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材料机遇 [2][40] - 会议包含开幕式、产业宏观论坛及6大分论坛 覆盖工程塑料、机器人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 [18][20][24][28][30][32] 核心议题与演讲内容 - 产业宏观论坛将探讨全球化工新材料热点趋势及高分子材料研发新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将分析国内产业政策机遇 [20][21] - 具身机器人论坛聚焦LG化学、金发科技等企业提供的工程塑料创新解决方案 涵盖腿传动灵巧手材料应用挑战 [22][23] - 工程塑料创新大会涉及生物基相容剂、尼龙弹性体分子设计等技术创新 包括耐温抗老化PCT树脂改性技术 [24][25] - AI赋能专场展示盛虹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等机构的AI驱动材料研发案例 涵盖催化剂智能设计与自动化工艺开发 [26][27] - 低空经济论坛讨论聚酰亚胺在航空航天应用 eVTOL飞行器轻量化材料需求成为焦点 [28][29] - 新能源汽车论坛分享岚图汽车选材策略、聚酰亚胺在三电系统应用及高压绝缘材料解决方案 [30][31] - 电磁复合材料论坛聚焦高频PCB板材在通信产品应用 碳纳米管电磁屏蔽性能研究获重点探讨 [32] 参与机构与人员 - 参会企业包括小鹏汽车、巴斯夫、万华化学、金发科技等超过200家产业链企业 涵盖材料供应商、终端制造商及投资机构 [6][7][8][9] - 高校与研究机构参与度高 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院校教授参与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担任大会主席 [5][21][23][25] - 终端用户覆盖新能源汽车(蔚来、理想)、机器人(四川具身)、家电(美的、格力)及航空航天领域企业 [9][42]
至正股份: 至正股份关于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批复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6 00:22
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获批 - 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9月5日同意公司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取得先进封装材料国际有限公司股权及控制权[1] - 公司拟置出上海至正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1] - 批复有效期自下发之日起12个月内[2] 股份发行安排 - 向ASMPT 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发行29,000,000股股份[1] - 向南宁市先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发行11,915,580股股份[1] - 向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行6,718,750股股份[1] - 向深圳市领先半导体发展有限公司、张燕、深圳海纳基石投资有限公司等其余7家机构及个人合计发行6,193,075股股份[1] 配套融资安排 - 获准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0亿元[2] - 需严格按照报送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申请文件执行[2] - 需按规定办理股份发行相关手续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2]
陶氏化学,塑料回收新突破
DT新材料· 2025-09-06 00:04
【DT新材料】 获悉,9月3日, 陶氏 与 Gruppo Fiori 联合宣布,双方共同开发 的 新型聚氨酯回收工艺 取得重大突破 ,该工艺无需拆卸即可从报废 车辆中回收聚氨酯材料。 聚氨酯泡沫在汽车中属于内饰的重要一部分,一辆普通轿车中 约含 28公斤 的聚氨酯材料,其中 10-15公斤 用于座椅制造。但传统回收方式必须拆解 汽车零部件,因此成本较高。 陶氏与Gruppo Fiori的技术创新在于, 无需拆解即可直接回收废聚氨酯,并且能保证其废料纯度达到可化学解聚的要求 ,从而生成再生多元醇用于生 产新产品。 对于陶氏而言,早在去年就已经有布局报废汽车聚氨酯泡沫化学回收。去年11月27日, 陶氏、捷豹路虎、安道拓 宣布,在废旧聚氨 酯座椅泡沫的闭 环回收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行业首次将其应用到新汽车座椅中,目前该产品含有20%的再生多元醇,未来还将继续提高比例。 化学回收技术方面 ,陶氏化学曾经推出一种 胺解法化学回收工艺 。该工艺包括两个步骤:用烷基醇胺和催化剂把废旧聚氨酯分解成高浓度分散状氨 酯、脲、胺和多元醇;然后进行烷基化反应,去除回收物中的芳香族胺后,得到性能好、色泽较浅的多元醇。该法可回收多种 ...
苏州纳磐:高分子复材在机器人行业的替代与应用
DT新材料· 2025-09-06 00:04
【DT新材料】 获悉,近日, 苏州纳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苏州纳磐)完成 A轮近亿元融资! 本轮融资由基石资本和安徽科创投资联合领 投,老股东领益智造及创始人追加投资。 苏州纳磐 作为一家以创新材料技术研发为驱动的科技企业,深耕于高性能与轻量化复合材料多年, 在特种高分子PPS/PPA/PEEK等细分领域 ,集合 成、共混改性、热塑性复合材料、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技术全技术链于一体,建立了从 材料到制品的端对端一体化研发体系 ,建立了 从合成→改性 →热塑复材→复材制品的材料技术平台 ,可以制定多样化材料或制品的解决方案,快速响应客户的底层需求。 特种工程塑料领域: 纳磐的特种工程塑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2018年起开始实现国产替代供货,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丰富的应用案例和量产经 验,纳磐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比亚迪、吉利、T公司、零跑、各大新势力车企等全球知名主机厂的零部件。同时,与美的、三花、银轮、盾安、瑞可 达等头部新能源Tier1客户直接合作,深度融入核心供应链。 在热塑复材领域: 纳磐凭借着多年的技术积累,独创端对端一体化成型技术(EEM ® ),实现从材料端到制品端应用的高效低成本生产,并与多 ...
中研股份股价涨5.07%,方正富邦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2.5万股浮盈赚取27.5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5 14:22
股价表现 - 9月5日股价上涨5.07%至45.60元/股,成交额2.44亿元,换手率8.00%,总市值55.49亿元 [1]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营聚醚醚酮(PEEK)研发、生产及销售,纯树脂颗粒收入占比58.95%,复合增强颗粒占比27.38%,纯树脂细粉占比8.73%,纯树脂粗粉占比3.87%,PEEK制品占比1.07% [1] - 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22日,于2023年9月20日上市 [1] 基金持仓 - 方正富邦信泓混合A(006689)二季度持有12.5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4.12%,为第十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27.51万元 [2] - 基金最新规模1010.88万元,今年以来收益57.56%,近一年收益74.07%,成立以来亏损6.77% [2] 基金经理 - 基金经理李朝昱累计任职4年300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08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6.14%,最差基金回报-27.17% [3]
7人董事会全体请辞!股价单日大涨近20%,杭州高新控制权变更引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9-05 10:31
董事会变动 - 公司7人董事会全体辞职 包括董事长胡宝泉、副董事长张国强、董事兼总经理陈亚洲、董事兼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王春江及三位独立董事付淑威、吴波震、许强[3][4][5] - 辞职后董事会成员低于公司章程要求 原董事将继续履职至新董事选举完成 陈亚洲暂代总经理 王春江暂代董事会秘书和财务总监[6][7] - 辞职原因为控制权变更 新控股股东巨融伟业要求原董事在交割日递交辞职报告[8] 控制权变更 - 东杭集团向巨融伟业转让19.03%股份(2410.59万股)已完成过户 转让价格20.5253元/股 总价款4.95亿元[8][10] -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巨融伟业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林融升[8][11] - 协议约定董事由受让方提名 原董事及高管离职经济补偿金总额上限50万元[8] 公司业务与财务 - 公司主营线缆用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 产品应用于电力、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1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7亿元 同比增长28.79% 归母净利润-685.45万元 同比增长21.54%[10] 新股东背景 - 巨融伟业控股股东为新疆巨融能源集团 实控人林融升[11] - 巨融能源主营能源化工 拥有4个LNG工厂 年液化天然气产能300万吨 运营加油加气充电站 拥有300余辆运输槽车 年运输能力100余万吨[11] - 公司称此次变更有利于实现产业资源、技术研发和供应链的战略协同[11] 市场表现 - 9月4日公司股价涨停 收盘价21.01元/股 涨幅19.99%[12] - 当日成交额5.11亿元 换手率19.91% 市值126.6亿元 市盈率-118.5 市净率43.57[14]
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7人集体辞职!股价暴涨20%
中国基金报· 2025-09-05 07:03
核心管理层变动 - 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独立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共7人集体辞职 原定任期至2027年2月18日 [1][4] - 辞职系控制权变更协议安排 新任控股股东巨融伟业完成19.03%股份过户后要求原董事会改组 [6] - 董事会在新董事选举前继续履职 总经理及财务总监等关键岗位暂由原人员代理 [4][5] 控制权变更细节 - 东杭集团向巨融伟业协议转让2410.59万股(占总股本19.03%) 转让价格20.5253元/股 总价款4.95亿元 [7] - 转让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巨融伟业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林融升 [6] - 原管理层离职经济补偿金总额上限50万元 超出部分由转让方承担 [6] 新股东背景与战略协同 - 巨融伟业母公司新疆巨融能源为绿色清洁能源企业 拥有300万吨LNG年产能及100万吨物流运输能力 [8] - 新股东招聘要求提及"制定市值管理策略"及"半导体产业链经验" 暗示业务转型可能 [8] - 公司称此次变更可实现产业资源、技术研发与供应链战略协同 [8]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7亿元 同比增长28.79% 归母净利润-685.45万元 同比减亏21.54% [7] - 控制权变更完成当日股价涨停20% 收盘价21.01元/股 市值达126.6亿元 [9][11] - 公司总股本1.27亿股 当日成交额5.11亿元 市盈率为负值 [11]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线缆用高分子材料 产品应用于电力、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 [7] - 主要原材料为PVC、PE、EVA树脂等石油化工衍生品 [7]
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7人集体辞职!股价暴涨20%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22:27
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巨融伟业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林融升 涉及19.03%股份转让[7] - 转让价格20.5253元/股 总转让价款约4.95亿元[9] - 协议要求交割日后董事全部由受让方提名 经营管理层由改组后董事会聘任[7] 管理层变动 - 7名董监高集体辞职 包括董事长 副董事长 总经理 财务总监等关键职位[2][6] - 辞职系控制权变更协议安排 原董事需在交割日递交辞职报告[7] - 经济补偿金总额上限不超过50万元 超出部分由转让方承担[7] 公司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7亿元 同比增长28.79%[9] - 归母净利润-685.45万元 同比改善21.54%[9] - 公司主营线缆用高分子材料 产品应用于电力 能源 建筑 交通等领域[9] 新股东背景 - 巨融伟业实控人为林融升 穿透股东为新疆巨融能源集团[10] - 巨融能源是绿色清洁能源供应企业 年度LNG总产能达300万吨[10] - 拥有300余辆运输槽车 年运输能力100余万吨[10] 市场反应与战略协同 - 9月4日股价涨停 收盘价21.01元 涨幅19.99%[11][12] - 市值126.6亿元 当日成交额5.11亿元 换手率19.91%[12] - 新股东招聘要求提及市值管理 半导体产业链经验 预示战略转型方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