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原料及护肤品
搜索文档
重启新三板,头部品牌原料商或将冲击IPO?
搜狐财经· 2025-10-17 10:05
公司资本市场动态 - 安华生物于10月14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发布公告,对品牌章程进行了全新梳理 [1] - 公司已于10月13日通过新三板挂牌审核,披露公司章程是挂牌的核心前提条件之一 [3] - 从监管机构出具同意挂牌函到企业正式挂牌,最快可在1周左右完成,公司预计将于近日正式登陆新三板 [4] - 此次挂牌新三板并非公司首次冲击资本市场,公司曾于2015年7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并成功融资4200万元,但在2021年8月6日起终止挂牌 [13] - 公司终止挂牌后进行了两次增资,包括上海嘉可宜出资6380万元认购新增股份,以及合肥同创、济宁弘通、时合合伙认购新增股份 [15][16] - 新三板可作为企业申请IPO的跳板,公司的最终目标可能指向北交所乃至更高层次资本市场 [17] 公司业务与技术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生物活性物、原料药、医美终端和功能性护肤品研发与生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5] - 公司拥有ProEnzy®酶切法制备超低分子透明质酸专利、Waterble®微生物发酵专利等特有技术,累计取得44项国内外授权专利 [5] - 公司产品布局覆盖透明质酸钠、聚谷氨酸钠、聚谷氨酸发酵液及护肤品等核心品类,并已推出功效护肤品牌姿可颜 [5] - 姿可颜天猫旗舰店已积累约3万粉丝,单品最高销量为2000+ [5]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在2022年至2024年1-5月间,营收分别为7880万元、9809万元、379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702万元、1248万元、-158万元 [8][9] - 从业务类型看,公司收入来源虽仍以原料产品为主,但占比从2022年的92.54%下降至2024年1-5月的82.40% [10] - 同期,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占比从4.71%升至7.31%,医疗终端产品收入占比从1.48%升至8.77% [10] - 在2024年1-5月,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为公司第三大客户,营收占比达4.83% [9][11] 公司战略与展望 - 公司正逐步降低原料业务占比,拓展功能性护肤品、医疗终端等新业务板块 [12] - 核心原料业务仍与珀莱雅等头部化妆品企业维持紧密的关键合作关系 [12] - 通过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市场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12] - 公司可借助新三板这一规范、透明的融资平台,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向更广泛投资者募集资金,为下一轮快速发展提供支持 [16]
华熙生物业绩拐点背后,赵燕劈出“三板斧”
FBeauty未来迹· 2025-08-28 17:53
核心观点 - 华熙生物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盈利拐点 主要得益于董事长赵燕回归一线后推动的组织改革、营销转型和研发聚焦 [3][4][8][13][19][20] - 公司通过削减低效销售投放、优化库存和现金流管理 使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31.44% 存货周转天数减少70天 [9][10]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5.25% 聚焦合成生物技术 新增知识产权340项 成果转化加速 [29][30][3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61亿元 同比下降19.57% 归母净利润2.21亿元 同比下降35.38% [7] - 第二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1.83亿元 同比下降18.44% 但归母净利润1.19亿元 同比增长20.89% [8] - 销售费用大幅减少至8.08亿元 同比下降31.44% 管理费用增长11.63%至2.75亿元 [9]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18亿元 盈利现金比率接近100% 库存原值减少7572万元 [10] 组织改革 - 赵燕亲自推动"创业型组织"重建 削减冗余管理层级 培养技术背景管理者 [15][16] - 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部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部 通过流程简化提升人均绩效 [17] - 人员优化费用约2900万元 供应链战略投入约2000万元 [10] 营销转型 - 摒弃价格促销的流量打法 转向"科学家+产品经理"双轨制市场团队 [17] - 建立"内容种草-品牌建设-销售转化"闭环 减少低效投放 [10][17] - 润百颜签约张艺兴为全球代言人 结合敦煌文化强化品牌内涵 [26] 研发与产品 - 研发费用占比提升至10.22% 合并优化30%研发项目 聚焦细胞外基质等三大方向 [29][30][32] - 原料业务收入占比57.5% HA销量同比增长9% 医疗终端产品毛利率达85.09% [24] - 推出国内首款针对"面部肤质改善适应症"的水光产品 新增6款新原料上市 [24][30] 行业背景 - 功能性护肤品为增长最快赛道之一 受益于功效党和医美修护需求 [33] - 线上数字化和内容电商成为行业增长主引擎 与公司科学传播战略高度契合 [33] - 合成生物制造为基础 推动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一体化布局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