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毯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藏毯,赋彩生活之美
人民日报· 2025-08-17 06:03
藏毯工艺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 藏毯编织技艺至少有3000年历史,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区域特色,穿杆结扣法使其在全球手工地毯织造技艺中独树一帜[1] - 藏毯图案丰富多元,包含传统民族纹样、生活场景、几何图形、自然景观等,蕴藏独特文化密码并寄托美好期盼[1] - 藏毯色彩浓郁,勾勒青海山川生灵,反映当地人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与赞美[1] 藏毯的制作工艺与匠心 - 藏毯制作需17道纯手工工序,包括选毛、捻线、染线、编织等,耗时良久且需要熟稔技法与设计[2] - 选用红花、茜草、槐米等天然植物矿物染料,色彩纯正持久,富有自然韵味[2] - 采用"八字扣""重叠连环扣"等手工编织技法,图案设计既保留民族特色又融入现代审美[2] 藏毯的传承与创新 - 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借助AI技术智能生成地毯图案,新增机织地毯、手工枪刺地毯两种工艺,建立4万多种色彩的色库系统[3] -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实现规模化、定制化生产款式精美、色彩丰富的机织藏毯[3] - 藏毯形态突破传统,跃上背包、挂件、杯垫等,进一步融入现代生活[5] 藏毯的艺术价值与行业影响 - 藏毯被称为"立体画作",手艺人以羊毛为笔、经纬为布,借鉴绘画构图配色营造如画般美感[2] - 部分创作融入抽象艺术、现代风格或叠加刺绣工艺,增添时尚感与丰富性[2] -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永良强调织毯是对美的追求[2]
活力中国调研行|非遗藏毯的“新生”
新华社· 2025-07-24 09:52
公司发展历程 - 2007年建厂时车间仅有十几台织机,现已发展为占地300余亩的集团,拥有近百台织机运转[4] - 公司从手工编织起步,现已发展出手工编织、手工枪刺、机织三大工艺并行的生产体系[4] - 产品从传统藏毯发展为融入青海湖、昆仑山等现代设计元素的艺术品,跳出"土特产"范畴[4] 生产工艺创新 - 纱线经过升级处理,粗细只有传统藏毯的八分之一,更精细耐用[4] - 研发近4万个颜色的色库,使颜色渲染更生动自然[4] - 创新出具有现代感的凹凸纹样、闪光图案等新工艺[4] 市场拓展情况 - 产品供应国内市场,并出口美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5] - 通过产品出口让世界看见中国非遗的魅力[5] - 手织与机织产品满足不同客群需求[4] 社会经济效益 - 公司近千名员工中不少是当地少数民族群众[5] - 织工每月能挣近5000元,实现家门口就业[5] - 藏毯技艺显著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5] 非遗传承保护 - 加牙藏毯技艺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 - 建厂时加牙村织毯手艺人只剩个位数,面临失传窘境[4] - 通过企业发展成功守护住了藏毯传统技艺[4]
一针一线织“毯”途
经济日报· 2025-05-18 11:28
行业概况 - 崔黄口镇与美国道尔顿、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并称"世界地毯三大产业集聚区",年产量超1亿张,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产业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时期,早期手工制作效率低,每天仅能织0.8平方英尺地毯,学徒出师需3年时间 [3] 技术创新 - 全自动生产线大幅提升效率,5秒可生产一张地毯,人均日产量达100平方米 [4] - 采用立体印花工艺使图案更逼真,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 [4] - 融合传统烫金工艺与现代3D打印技术,中式传统吉祥图案地毯成为国内市场爆款 [4] - 从手工制作到运用3D打印、热转印等技术,科技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4] 产业集群 - 聚集1200余家地毯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形成全链条集聚优势,从业人员2.5万人,占全镇人口近半数 [5] - 产业集群降低生产成本,天津安芝金林地毯有限公司从占地10亩发展为120亩,日均产量2万件,2024年订单额约2亿元、同比增长30%,出口量占50%,出口额突破1亿元 [5] - 打造规模以上企业集采平台降低原材料成本,搭建版权全链条服务平台推动产业从成本竞争向版权价值竞争转变 [6] 产业升级 - 与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工艺水平和设计美感,推动从"低端代工"向"品牌化"转型 [6] - 支持企业新增4万吨涤纶长丝项目,鼓励开发特色产品实现差异化发展 [6] - 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9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雏鹰企业6家、瞪羚企业1家 [6] 市场拓展 - 从单一外贸转向"两条腿走路",半数以上企业涉足电商领域 [8] - 天津凯业地毯有限公司通过直播带货,各平台日营业额达5万元至10万元 [9] - 以广交会、德国汉诺威展会等为契机开拓海外市场,2024年累计达成意向订单超2600万美元,2024年初赴土耳其、德国参展达成意向订单1000万美元 [9] 版权与文化 - 建立知识产权"护城河"是关键,涵盖设计、图案绘制、工业制造的版权方案和专利数量是核心技术 [9] - 开展版权普法宣传,举办"织采宫杯"地毯产业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吸引优秀设计师 [10] - "织采宫"国际地毯文化展览馆开馆,展示地毯历史、文化、工艺,推动产业与消费双向升级 [10]
我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结下不解之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5 06:31
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 - 外籍专家刘正曦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分享学习中文的故事,展示中国学习生活体验 [9] - 刘正曦深入中国城乡,记录湖南十八洞村脱贫、河北玉狗梁村乡村振兴等案例,制作短视频在海外传播 [11] - 刘正曦见证中国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 [11] 深圳大学国际合唱团 - 韩国留学生申文燮组建深圳大学国际合唱团和留学中国"云"合唱团,录制多首与中国发展相关的音乐作品 [12] - 作品包括《国家》庆祝脱贫攻坚、《不忘初心》献礼建党百年、《冰雪之望》祝福北京冬奥会、《东方之梦》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12] -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合唱团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2][13]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中国留学生 - 博士研究生陈榆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分享跨文化交流经验,帮助其他留学生 [14] - 陈榆动员更多留学生投稿,展示中国留学生精神风貌 [14] - 留学生通过文字和行动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青年自信 [16] 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 公司传承3000多年历史的藏毯技艺,推动青海特色产业发展 [17] - 将手工编织与机织融合,创新割绒、绻绒、剪花等工艺 [18] - 产品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出口全球40多个国家,包括"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18][19]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创刊40周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13][15] - 关注外国留学生和海外学子的真实生活,促进中国故事传播 [12][14] - 记录中国企业发展历程,如青海圣源地毯集团的成长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