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藏毯
icon
搜索文档
藏毯,赋彩生活之美
人民日报· 2025-08-17 06:03
藏毯工艺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 藏毯编织技艺至少有3000年历史,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区域特色,穿杆结扣法使其在全球手工地毯织造技艺中独树一帜[1] - 藏毯图案丰富多元,包含传统民族纹样、生活场景、几何图形、自然景观等,蕴藏独特文化密码并寄托美好期盼[1] - 藏毯色彩浓郁,勾勒青海山川生灵,反映当地人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与赞美[1] 藏毯的制作工艺与匠心 - 藏毯制作需17道纯手工工序,包括选毛、捻线、染线、编织等,耗时良久且需要熟稔技法与设计[2] - 选用红花、茜草、槐米等天然植物矿物染料,色彩纯正持久,富有自然韵味[2] - 采用"八字扣""重叠连环扣"等手工编织技法,图案设计既保留民族特色又融入现代审美[2] 藏毯的传承与创新 - 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借助AI技术智能生成地毯图案,新增机织地毯、手工枪刺地毯两种工艺,建立4万多种色彩的色库系统[3] -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实现规模化、定制化生产款式精美、色彩丰富的机织藏毯[3] - 藏毯形态突破传统,跃上背包、挂件、杯垫等,进一步融入现代生活[5] 藏毯的艺术价值与行业影响 - 藏毯被称为"立体画作",手艺人以羊毛为笔、经纬为布,借鉴绘画构图配色营造如画般美感[2] - 部分创作融入抽象艺术、现代风格或叠加刺绣工艺,增添时尚感与丰富性[2] -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永良强调织毯是对美的追求[2]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一张照片如何变3D藏毯?古老技艺也能“私人定制”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0 16:03
藏毯以独树一帜的形制、绚丽饱满的色彩、浓郁厚重的民族风情与鲜明突出的地域特色闻名于世,在璀璨的藏族民间工艺美术长廊中,恰似一朵绽放的奇 葩,格外引人注目。 从日喀则向东驱车九十余公里,便抵达了素有"藏毯之乡"美誉的江孜。这里的藏毯编织技艺已传承千年,江孜镇一带"户户机杼声、家家织造忙"的景象,是 这项古老技艺生生不息的生动注脚。在加日郊老街,藏毯编织工匠敏吉的家中,她正与伙伴盘坐织架前,双手在密集的经线间灵巧穿梭、挑动、打结,一幅 缀满吉祥纹样的传统藏毯,在指尖缓缓铺展。"不离家就业"是江孜藏毯产业的鲜明特色,许多居民从当地藏毯厂承接订单,在家中完成编织,让技艺传承与 家庭生活自然相融。如今,江孜虽仅有两家藏毯厂,核心技术工人百余人,但参与编织的工匠却遍布城乡,织就了一张连接传统与生计的网络。 在旦增称来看来,技艺创新的本质是守护传统。藏毯的根是藏族文化,若失去这份内涵与形式,便失去了本色,更失去了走向世界的底气。江孜制毯技艺源 远流长,2006年,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江孜藏毯更与土耳其地毯、波斯地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如 今,新技艺的突破让藏毯走进更多人视野, ...
镜观·回响丨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共同富裕
新华网· 2025-08-07 10:01
共同富裕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1] - "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 [1] -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1] 乡村产业发展 - 宁夏固原市发展冷凉蔬菜产业,建成130余个种植基地,面积达50万亩,年产量200万吨 [7] - 山东涛雒镇发展海洋经济,形成水产养殖、加工、种业和海洋牧场产业链 [9] - 海南扩大大叶茶种植规模,将其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 [11] - 云南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达67.9万亩,2023-2024年产季产量5.8万吨 [13] 区域协调发展 - 汕汕高铁贯通后将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和长三角15个城市 [15] - 京投装备河北京车基地采用"北京研发+河北制造"模式,拉动当地就业和经济 [15] - 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形成,覆盖周边省会城市2.5小时经济圈和主要城市群4-6小时经济圈 [18] 边疆特色产业 - 西藏江孜县发展藏毯产业,传统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1] - 新疆乌苏市引进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项目,鼓励农民种桑养蚕 [21] - 广西靖西市绣球产业向市场化转型,被誉为"中国绣球之乡" [24] 医疗资源共享 - 江苏海安市建立医共体,与长三角高校医院合作提升医疗水平 [17] - 横琴口岸设立便捷通道,澳门居民可携带300余种动植物产品进入合作区 [17]
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中感受乡村振兴新活力
新华社· 2025-08-05 10:37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焦巩固脱贫成果、拓宽共富路径、提升农业效益及农村活力 [1] - 调研显示江西、吉林、青海等地通过生态农业、科技赋能和特色产业形成"有绿、有技、有特色"的发展模式 [1] 生态农业与绿色发展 - 江西于都县潭头村依托富硒土壤发展产业链,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约8万元增至2023年355万元(44倍增长),产品通过中欧班列出口 [2] - 江西全省推进"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及生态旅游新业态 [2] - 青海边麻沟村打造高原花海景区实现农民本地就业,吉林光东村通过"厕所革命"完成210户旱厕改造,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 [3] 农业科技创新 - 长春国家农高区采用激光补光技术实现年育苗能力1亿株以上,三年来实施20个超5000万元项目,助力吉林2024年粮食产量达853.2亿斤 [5] - 吉林推行"四良一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智慧农业)战略,强化科技农业和品牌农业 [5] - 江西高安市数字辣椒共享平台实现种植数据远程调控,青海河湟农林牧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额破13亿元,覆盖2600家企业 [6][7] 特色产业与文旅融合 - 青海圣源地毯公司融合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产品出口美、德等国,带动近千名少数民族就业 [9] - 吉林博大农林公司开发人参衍生品(如红参香皂、饮品),推动特色农产品集群发展 [10][11] - 江西钓源古村通过文旅集团运营实现"空心村"转型,建立"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体系 [12]
新华视点丨特色产业“小切口”撬动地方经济“大发展”
新华社· 2025-08-01 16:09
三亚育才生态区榴莲产业 - 三亚育才生态区榴莲规模化种植面积达13000多亩 采用"树上熟"种植模式 市场价格超60元/斤 电商平台供不应求 [5] - 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 建成国家级榴莲种质资源圃 实现种苗100%国产化 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将挂果期从8年缩短至4年 [5] - 创新"1株榴莲+2株香蕉+3株槟榔+70株凤梨"立体种植模式 缓解单种榴莲前4年无收益压力 [6] - 采用"企业+联合社+农户"合作模式 以1 18亿元财政资金撬动4 5亿元社会投资 带动10个村4052人次就业 发放劳务工资754 84万元 [6][9] 贵州清镇市铝产业 - 清镇市铝土矿储量超3亿吨 约占全国10% 近年来推动铝产业向高端化 绿色化 智能化发展 [8][18] - 猫场铝矿品位高 开采条件优越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不断改进采矿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率 [12] - 吸引龙墅科技等企业落户 该企业投资超6亿元建设智能化工厂 聚焦3C产品 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铝加工市场 [14] - 贵州柯印数码科技生产CTP数码版 产品销往长三角 珠三角及东南亚 欧洲市场 [15] 青海藏毯产业 - 藏毯编织有千年历史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已发展出28个系列160个品种 2000多个花色图案 [17][19][20] - 圣源地毯打造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 结合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 实现个性化定制 [19] - 形成集研发 设计 生产 展销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名片 [20]
西藏日喀则国际陆地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人民日报· 2025-07-28 06:05
通关效率提升 - 日喀则国际陆地港出口货物查验场单日可保障300辆出口货物车辆的查验业务 [1] - 通关查验时间缩短至2到3分钟 [1] - 平均每个集装箱运输成本下降近2000元 [1] 现代化设施与技术应用 - 采用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和基于北斗系统的海关智能电子关锁 [2] - 货物信息全流程可控 无需二次查验即可快速通关 [2] -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距城区5公里 离机场50公里 拉日铁路客运站货运站坐落其中 [2] 货物结构与出口模式 - 出口货物从家具服装家电转向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 [3] - 2024年3月至5月 1000多辆新能源汽车通过公铁联运模式分流至吉隆樟木口岸 [3] - 形成区外集货-日喀则查验-口岸出境的高效供应链 [6] 产业生态与招商引资 - 累计注册企业150余家 涵盖食品加工建材仓储物流清洁能源等行业 [4] - 累计落地招商引资项目53个 已开工建设48个 累计完成投资33.02亿元 [4] - 带动就业2369人 [4] 特色产业发展 - 日喀则日出东方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已建成100余个供暖项目 供暖面积达300万平方米 [4] - 国际陆地港培育生物医药特色健康食品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 [4] - 日喀则农投锦蕃地毯饰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藏毯生产与出口 [5] 跨境电商与新业态 - 加速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建设 拓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 [5] - 2024年5月日喀则成优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通过跨境电商B2B模式成功出口一批百货商品 [5] - 保税仓作为外向型物流节点便于企业对接国际采购商 [5]
活力中国调研行|非遗藏毯的“新生”
新华社· 2025-07-24 09:52
公司发展历程 - 2007年建厂时车间仅有十几台织机,现已发展为占地300余亩的集团,拥有近百台织机运转[4] - 公司从手工编织起步,现已发展出手工编织、手工枪刺、机织三大工艺并行的生产体系[4] - 产品从传统藏毯发展为融入青海湖、昆仑山等现代设计元素的艺术品,跳出"土特产"范畴[4] 生产工艺创新 - 纱线经过升级处理,粗细只有传统藏毯的八分之一,更精细耐用[4] - 研发近4万个颜色的色库,使颜色渲染更生动自然[4] - 创新出具有现代感的凹凸纹样、闪光图案等新工艺[4] 市场拓展情况 - 产品供应国内市场,并出口美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5] - 通过产品出口让世界看见中国非遗的魅力[5] - 手织与机织产品满足不同客群需求[4] 社会经济效益 - 公司近千名员工中不少是当地少数民族群众[5] - 织工每月能挣近5000元,实现家门口就业[5] - 藏毯技艺显著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5] 非遗传承保护 - 加牙藏毯技艺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 - 建厂时加牙村织毯手艺人只剩个位数,面临失传窘境[4] - 通过企业发展成功守护住了藏毯传统技艺[4]
新华全媒+|高原产品上“云”端——西藏电商发展一线观察
新华社· 2025-06-04 17:41
电商发展模式 - 西藏山南市琼结县藏族姑娘扎西拉姆通过直播带货酥油、糌粑、奶渣等产品,全网粉丝达400万,成为当地最具人气的"带货达人"[1] - 加查县建成"供销社+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模式,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农户开始科学种植以适应市场标准化要求[2] - 拉萨市达孜工业园区的西藏圣信工贸有限公司探索"收购—研发—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并与武汉纺织大学联合研发牦牛绒兼容羊绒分梳生产线,实现全自动化生产[2] 电商销售数据 - 2024年山南市农产品通过电商实现销售额7690万元[2] - 2025年1至4月西藏网上零售额达108.4亿元,同比增长36.7%,其中直播零售额33.6亿元(同比增长41.8%),农产品网上零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17.5%)[3] 特色产业发展 - 加查县引入长江大学"核桃科技特派团",专家教授种植、嫁接、修剪等技术,核桃产量和品质逐年提升[1] - 卓番林手工艺品工坊采用"阿佳学堂+社区工厂+乡村工坊"模式,组织手工艺人下乡授课并与乡村女性合作生产藏式披肩、藏毯等产品[3] - 藏香、藏饰等文化产品通过"短视频+直播"方式销售,为农牧民提供灵活就业和增收机会[3] 政策支持方向 - 西藏自治区商务厅计划加快农牧区物流体系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培育电商人才,壮大电商经营主体,持续开展网络促销[4]
民营经济谱新篇|实干笃行 心怀家国——民营经济主动扛起社会责任
新华社· 2025-05-27 18:17
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并承担社会责任 [2] - 民营企业贡献了9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并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4] - 民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占比超过80% [7] 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 公司位于青海省西宁市,专业从事藏毯设计与生产,成立于2007年 [3] - 依托青海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采用现代科技与传统手工艺结合的生产模式 [3] - 致力于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和社会价值的民族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 [3] 宁夏全唐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 公司位于西海固地区,聚焦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领域 [6] - 结合宁夏特色资源,打造生态廊道景观和乡村生态旅游路线 [6] - 通过"生态+农业"复合项目实现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双丰收,带动居民增收 [6] 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专注于医疗科技研发与应用,是骨科人工智能技术及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9] - 技术和产品已在1000多家医院实现应用 [9] 民营企业的整体表现 - 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8] - 民营企业在新兴领域表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 [7]
我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结下不解之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5 06:31
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 - 外籍专家刘正曦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分享学习中文的故事,展示中国学习生活体验 [9] - 刘正曦深入中国城乡,记录湖南十八洞村脱贫、河北玉狗梁村乡村振兴等案例,制作短视频在海外传播 [11] - 刘正曦见证中国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 [11] 深圳大学国际合唱团 - 韩国留学生申文燮组建深圳大学国际合唱团和留学中国"云"合唱团,录制多首与中国发展相关的音乐作品 [12] - 作品包括《国家》庆祝脱贫攻坚、《不忘初心》献礼建党百年、《冰雪之望》祝福北京冬奥会、《东方之梦》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12] -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合唱团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2][13]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中国留学生 - 博士研究生陈榆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分享跨文化交流经验,帮助其他留学生 [14] - 陈榆动员更多留学生投稿,展示中国留学生精神风貌 [14] - 留学生通过文字和行动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青年自信 [16] 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 公司传承3000多年历史的藏毯技艺,推动青海特色产业发展 [17] - 将手工编织与机织融合,创新割绒、绻绒、剪花等工艺 [18] - 产品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出口全球40多个国家,包括"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18][19]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创刊40周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13][15] - 关注外国留学生和海外学子的真实生活,促进中国故事传播 [12][14] - 记录中国企业发展历程,如青海圣源地毯集团的成长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