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制造业

搜索文档
巨星科技斩获国际大型零售业公司订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12 00:41
本报记者 冯思婕 7月11日,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星科技")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于近日取得某国 际大型零售业公司(以下简称"G公司")的采购确认。 具体来看,该笔订单的采购标的为20V无绳锂电池电动工具系列和相关零配件,采购范围为全球数千家 门店的未来三年全部该系列电动工具和零配件产品的销售和服务,预计订单整体采购金额为每年不少于 3000万美元,超过公司2024年电动工具产品收入的10%。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东南亚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相对较低,在该地区建 设生产基地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扩充企业产能,避免因产能不足而错失市场机会。此外,东南亚市 场本身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加码该地区产能建设,有助于公司深入了解当地需求,进一步拓展东南 亚及周边市场。" 霍虹屹认为,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从效率最大化转向韧性最优解的结构性转型。巨星科技深度构建海外 供应体系,能有效对冲各类不确定因素带来的经营风险,从而保障订单稳定与客户信任。此外,全球化 供应链还能帮助企业真正实现"靠近客户、快速交付、定制化响应",进而将传统的出口模式业务转化 为"本地服务、本地竞争"的能力体系。 资 ...
巨星科技(002444):业绩超预期,关税影响弱化,全球份额提升
信达证券· 2025-07-10 22: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上次评级也是买入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5半年度业绩预告,尽管25Q2受关税政策变动影响较大,但凭借全球化产能布局、电动工具新品发力、跨境电商渠道创新实现逆势增长,业绩有望重归稳健增长通道 [1] - 关税扰动可控,全球布局和终端提价护航增长,关税阴云逐步消散,东南亚产能建设加速,随着产能释放收入将保持较快增长 [2] - 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机遇,行业景气有望迎来底部反转,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凭借优势实现市场份额提升,预计未来行业随着降息启动和美国地产回暖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3]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0、33.7、3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6%、20.4%、16.2%,对应PE为11.5X、9.5X、8.2X,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内容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半年度预计实现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12.5 - 13.7亿元、同比增长5% - 15%;扣非归母净利润12.7 - 13.9亿元、同比增长5% - 15% [1] - 25Q2单季度预计实现收入34.0亿元、同比持平;归母净利润7.9 - 9.1亿元、同比增长1.6% - 16.9%;扣非归母净利润8.1 - 9.3亿元、同比增长3.9% - 19.5% [1] 关税影响及应对 - 25Q2美国关税政策大幅波动,公司美国业务约40天订单交付受阻,但通过全球产能布局和价格调整,收入端同比持平,下游受益于终端提价、新产品销售增加和跨境电商渠道发力,利润增长 [2] - 当前美国“对等关税”进入暂缓期,越南和美国达成20%关税协议,不确定性弱化,公司产能转移顺利,预计25年底东南亚产能接近完全覆盖对美出货敞口,订单增速高于扩产速度 [2] 行业趋势与公司机遇 - 关税摩擦短期冲击消弭,但行业产能重构刚开始,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凭借优势实现市场份额提升,发力电动工具产品或复制手工具业务成功 [3] - 行业景气受高通胀和高利率压制处于低位,预计未来随着降息启动和美国地产回暖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3] 财务指标预测 |指标|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7,464|20,636|24,403| |增长率YoY %|18.0%|18.2%|18.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2,802|3,372|3,919| |增长率YoY%|21.6%|20.4%|16.2%| |毛利率%|33.4%|33.7%|33.7%| |净资产收益率ROE%|15.0%|15.8%|16.0%| |EPS(摊薄)(元)|2.35|2.82|3.28| |市盈率P/E(倍)|11.47|9.53|8.20| |市净率P/B(倍)|1.72|1.50|1.31| [5]
中国工具制造业难回流美国
快讯· 2025-05-10 15:11
据第一财经消息,泉峰控股董事长潘龙泉表示,美国制造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制造业回流。美国市场对 中国制造的工具类产品需求依然强劲,尤其是电动工具。由于美国加征高关税,许多中国企业已将部分 产能转移至越南,以应对挑战。泉峰控股和巨星科技(002444)等中国公司通过调整供应链,增加越南 生产,持续扩大在美市场份额。尽管全球化进程面临挑战,中国企业仍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并通过收 购及自建品牌增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