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塑料处理

搜索文档
博源环保塑料破碎清洗加工线投产
中国化工报· 2025-08-12 10:00
公司技术突破 - 博源环保公司智能塑料破碎清洗加工线正式投产 引入超重力分选技术实现高精度分离[1] - 采用光学识别 密度分选及AI智能算法实现自动化分选 分选纯度达99%以上[1] - 联合高校团队研发 在小家电塑料种类分析和微型塑料处理等工艺技术上取得突破[1] 产能与资源效益 - 生产线年处理废旧塑料能力达1万吨 相当于减少约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 - 每年可节约石油资源约5万吨 破碎清洗分选后转化为高附加值再生原料[1] - 再生原料可广泛应用于纺织 汽车 电子包装等领域[1] 行业升级方向 - 技术突破助力推动废塑料资源循环产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1] - 解决废旧家电拆解过程中废塑料资源利用效率低的行业现状[1] - 超重力分选技术显著提升产物纯净度与材料附加值 降低设备磨损风险[1]
中国资环旗下公司投产智能塑料破碎清洗加工线
人民日报· 2025-08-08 06:40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8日 11 版) 本报天津8月7日电 (记者靳博)日前,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博源环保公司智能塑料破碎清 洗加工线突破关键工艺并正式投产,进一步赋能废塑料资源循环,助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 化发展。 (责编:白宇、卫嘉) 针对废旧家电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塑料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现状,博源环保公司联合有关高校团队进行研 发,在微型塑料处理等工艺和技术上取得突破,升级改造智能塑料破碎清洗线。该生产线将废旧家电的 外壳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再生原料,可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电子包装等领域。生产线年处理废旧塑 料能力达1万吨,相当于减少约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
惠城环保20250729
2025-07-30 10:32
纪要涉及的公司 惠城环保、汇成环保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项目进展** - 揭阳 20 万吨废塑料项目 7 月 8 日首次投料,7 月 11 日试生产成功,产品收率超 92%,7 月 14 日计划停工检修,预计 8 月复产[2][3] - 汇成环保 20 万吨废塑料项目试生产成功,产品收率超 92%,7 月 14 日计划停工检查,约一个月整改,预计三季度重新投料,争取 8 月开工[3] - 120 万吨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三年半到四年,投资 80 亿元,涉及全产业链布局,已确定五个 300 万吨裂解装置项目[4] 2. **产出物及销售** - 20 万吨项目主要产出塑料裂解器、液化塑料裂解器和塑料裂解轻油,液化塑料裂解器占比最高,丙烯收率约 30%,第一批产品交付下游,检测良好,轻油已预售[4] - 公司享受增值税即征即返和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塑料裂解轻油暂不收消费税,最终是否免征待国家税务总局确定[4] - 衣架产品溢价约 3000 - 4000 元/吨,正常销售利润约 2000 元/吨[4] 3. **设计问题及影响** - 试生产发现干燥塔尺寸和油气管线换热器设计问题,进料按 50%比例,反应温度偏高,液体收率低,压缩机压力降低,液化气收率低而轻油为主,油气收率达 75%左右,焦炭收入不超 8%[2][5] 4. **废塑料来源** - 废塑料来源多样,包括生活垃圾和造纸厂废塑料,生活垃圾氯含量低更适合,PS 和 ABS 转化率高,对项目运行无负面影响[2][6] 5. **RPP 生产与市场** - RPP 通过委托加工生产,售价高于 1 万元/吨,受运费等成本影响,短期利润指引不明,未来计划自建或合作生产提升利润空间[2][8] - 物理回收再生塑料质量参差不齐,RPP 作为替代品市场潜力大[2] 6. **未来规划** - 计划建设五套 60 万吨裂解装置,总计 300 万吨,需投资 100 亿元,预计明年底启动,已有五套装置准备立项[2][9] - 计划建设 1000 万吨国内产能,占比约 17 - 18%,具体规模视国家政策而定,国外目标是全球治理塑料污染,正与欧盟谈判[2][11] 7. **人员储备** - 现有 20 万吨产能作为培训基地,员工人数比预期多一倍,招募技术工人不难,最大挑战是管理干部提升[10] 8. **税收优惠** - 符合 70%增值税即征即返政策,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享受塑料行业 90%产值打折政策,塑料裂解轻油暂不收消费税,最终是否免征待国家税务总局确定[4][12] 9. **检修与复产** - 计划 8 月 15 - 20 日复产,虽可能有变故,但为暂定计划[18] 10. **120 万吨项目** - 立项需建立垃圾分类网络,投资约 80 亿元,资金来源包括基础资金、银行贷款和股权投资,定增是必须做的[19] - 建设周期预计三年半到四年,无法缩短,涉及全产业链布局[4][20] 11. **再融资计划** - 计划明年年底启动再融资项目,五套装置总计需 100 亿,前期投入 4% - 5%,大规模资金使用约 27 年下半年开始[24] 12. **催化剂表现** - 20 万吨前七天试生产,催化剂表现理想,损耗和活性降低在预期范围内[26] 13. **定增相关** - 定增对象希望是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价格按发行前竞价,发行前价格 80%为底价[27] - 有较多外资对定增感兴趣,最终决定在批文下来后路演时确定[30] 14. **技术壁垒** - CBDCC 技术经过 8 年验证成功,提供图纸其他公司消化需至少 5 年,从头研发需 8 - 10 年,固体进料技术已申请专利,形成较高壁垒[29] 15. **废塑料分选投资** - 每年 1 万吨塑料回收装置建设需配套资金约 1500 万元,10 万吨需 1.5 亿元投资[31][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产品销售将根据合作模式优势选择效益最好的方式,未与客户签最终协议,储罐可存 15 天量,客户需求远超生产量[9] - 公司已与政府谈判垃圾回收网络建设,现有 20 万吨产能作为培训基地,人员储备充足[4][10] - 整个装置允许 PVC 含量不超过 3%,目前造纸厂原料氯含量约 1%,氯腐蚀问题不是最难解决的[28] - 前端回收布局网络可考虑自己投钱政府支持或政府投钱分好后卖给公司,更大诉求是长期合作保障原料供应[31]
全球首个废塑料高值化利用产业项目在广东揭阳试产成功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00:23
全球首个废塑料高值化利用产业项目试产成功 - 全球首个废塑料高值化利用产业项目在广东揭阳试产成功,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首次投料平稳运行72小时,所有工艺指标达到预期 [1] - 该项目是全球首创连续化、规模化废塑料化学循环项目,成功通过工业化验证,首次全面打通混合废塑料高值化、无害化利用的产业化路径 [1] 技术创新与工艺突破 - 东粤化学项目攻克废塑料化学回收循环利用关键技术难题,实现革命性"一步法"工艺,整体工艺技术全球首创 [1] - 每转化1公斤废塑料可产出相当于约3公斤原油裂解的高值化工原料,实现资源高效替代 [1] - 相较传统石化工艺技术,该技术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超约40%,同时替代填埋、焚烧等末端处置方式,从源头削减"白色污染" [1] 行业影响与专家评价 - 项目是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在循环经济领域的生动实践,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硬核支撑 [1]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杨朝合表示,该项目是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重大突破,是政产学研高效融合的典型范例 [2] - 广泛应用该技术将有效缓解中国白色污染与原油短缺的困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