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宣传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最「抽象」的省,怎么干成了文化悍匪
36氪· 2025-06-18 08:18
河北文旅营销策略 - 核心宣传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通过洗脑式重复形成强记忆点 [5][17][22] - 采用全球化投放策略,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20+国家及港澳地区铺设LED屏与横幅 [35][44][51] - 借助高铁站场景化营销实现京津冀区域全覆盖,并延伸至全国交通枢纽 [22][24] 传播效果数据 - 端午假期石家庄机票订单同比增长14%,景区门票订单量激增193% [138] - 宣传内容覆盖抖音、小红书等6大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超10亿次 [42][47][53] - 海外传播产生破圈效应,包括荷兰电车站、欧洲议会等地标场景 [8][45] 特色旅游资源 - 拥有12个5A级景区,包括山海关、避暑山庄等传统景点 [123][124] - 河北美院"霍格沃茨"建筑群日均接待游客超5000人,门票收入达10万元/天 [80][87] - 魔幻地标矩阵:1:1狮身人面像(已拆除)、石家庄凯旋门等争议性景观 [94][102][105] 文化IP打造 - 摇滚文化标签显著,石家庄相关音乐作品年播放量破5亿次 [133] - 邯郸成语文化衍生300+文创产品,带动文旅消费增长37% [132] - 正定夜市单日客流峰值达8万人次,美食话题抖音播放量3.2亿 [134][137] 行业竞争态势 - 引发山西"周末出河北"、东北三省跟进同类口号 [140] - 形成"文旅+抽象艺术"独特定位,差异化避开传统景区同质化竞争 [90][113] - 通过UGC内容裂变,用户自发创作占比达宣传总量的68% [72][77]
中国最抽象的省,怎么干成了文化悍匪
36氪· 2025-06-12 15:52
河北文旅营销策略 - 采用洗脑式标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进行全球范围的地毯式宣传,覆盖国内外高铁站、维多利亚港、欧美日韩等地区[10][12][21] - 通过河北人自发行为形成病毒式传播,包括在海外景点、演唱会、社交媒体等场景植入标语[22][25][42] - 创新采用中英文双语版本扩大传播范围,并利用短视频平台实现二次传播[21][25][29] 河北旅游资源特色 - 拥有12个5A级景区包括山海关、避暑山庄、白洋淀等传统景点,但长期保持低调[80][83] - 以河北美术学院为代表的"魔幻建筑群"形成独特卖点,包括仿制版狮身人面像、凯旋门、霍格沃茨城堡等[50][53][59][65] - 融合历史文化和现代元素,如成语典故之乡邯郸、摇滚之都石家庄、秦皇岛等[87][90] 营销成效数据 - 端午假期石家庄机票订单同比增长14%,景区门票订单增长193%位列全国增速TOP2[93] - 形成现象级传播效应,引发山西、东北等地模仿推出类似口号[94] - 通过UGC内容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实现破圈传播,相关话题持续发酵[25][42][50] 行业创新模式 - 突破传统文旅宣传框架,采用抽象化、 meme化的传播方式增强记忆点[48][56] - 将线下横幅投放与线上社交传播结合,形成立体化传播矩阵[8][10][21] - 通过群众自发参与降低营销成本,实现指数级传播效果[22][36][48]
文旅宣传不能靠抄袭
新京报· 2025-05-28 18:02
文旅宣传片抄袭风波 - 核心观点:梅州与福建文旅部门因宣传片抄袭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反映出行业在流量焦虑下的创意困境及文化IP开发不足问题 [1] 各方应对策略差异 沙县借势营销 - 通过"柔性文化输出"将负面事件转化为品牌曝光机遇,发布调侃式视频强化"沙县小吃"国民认知 [3] - 强调"中华美食一家亲"激发情感认同,从单一小吃延伸至饮食习俗、制作技艺等文化生态 [3] 梅州文旅被动应对 - 版权意识薄弱:最初以"抄作业"玩梗回应,混淆创意作品与素材库概念 [4] - 文化自信缺失:拥有7项国家级非遗但未有效激活资源,宣传依赖"狗血偶像剧"套路 [4] - 舆情响应迟滞:抄袭指控后虽下架视频但未及时解释,错过最佳回应时机 [5] 福建文旅共生传播 - 提出"创意共享"模式,鼓励其他地区在原创框架上融入本土特色进行二创 [6] - 形成"福建品牌背书+地方特色内容"传播模式,实现跨区域文化协同效应 [7] 行业转型方向 - 当前困境:短视频平台传播竞争激烈,同质化叙事、碎片化传播、流量转化难等问题凸显 [8] - 升级路径:需从"流量内卷"转向"价值创造",具体措施包括: - 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故事性文旅体验 [8] - 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流程 [8] - 创新传播方式结合VR/AR技术 [8] - 建立用户分层运营体系实现"用户资产思维"转型 [9] - 未来趋势:核心竞争力应回归文化深度、情感温度与体验精度,避免形式化内卷 [9]
梅州文旅宣传片被指抄袭沙县小吃,官方:已下架视频
凤凰网财经· 2025-05-25 21:30
视频内容争议 - 广东梅州市文旅局发布的宣传视频与福建省文旅厅2022年发布的沙县小吃推广视频存在雷同 [1] - 两段视频争议片段时长约40秒 大部分场景 演员对白 旁白均一致 [2] - 两段视频均使用旁白点名当地美食并配以图片 福建文旅视频旁白为"来福建 享福味" 梅州文旅旁白为"来梅州 享美味" [2] 事件处理进展 - 梅州文旅官方账号在评论区回复称视频素材来源于福建省文旅厅 [3] -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已下架相关视频 [3] - 梅州市政府办公室表示待工作日或将作出正式回应 [3]
地方文旅宣传要避免走向庸俗与媚俗
新京报· 2025-04-29 17:47
文旅宣传现状分析 - 各地文旅部门为宣传文旅使出浑身解数,包括干部亲自出演、扮丑、夸张表演等方式争夺流量 [1][2] - 部分宣传内容过于庸俗化与媚俗化,存在用力过猛、方向走偏的问题 [1][3] - 一些成功的案例如新疆"网红局长"贺娇龙、沈阳彭勃等通过别出心裁的内容有效宣传了当地文旅资源 [1] 有效宣传案例 - 新疆伊犁、云南小城等通过突出本地特色的宣传内容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1][2] - 成功的宣传案例往往结合当地特色人文景观,而非单纯依靠干部表演 [2] - 云南小城利用泼水节契机拍摄的短片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本地特色 [2] 宣传效果评估 - 过度依赖干部"扮丑"、"亲自出演"等套路可能导致宣传效果适得其反 [2][3] - 缺乏文化内核和本地特色的宣传内容转化率较低 [2] - 游客不会单纯因为干部的表演而选择旅游目的地 [2] 宣传策略建议 - 应避免过于严肃和套路化的宣传手法,同时克制"辣眼睛"的内容 [3] - 需要在创意与庸俗化之间把握好尺度,突出本地特色景观和服务 [2][3] - 高质量、有创意且不庸俗的文旅推介内容更受期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