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物考古
icon
搜索文档
破解古瓷文化密码(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10-03 06:13
古陶瓷基因库概况 -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古陶瓷基因库收藏了时间跨度从晚唐到民国的上千个古陶瓷样本 [1] - 基因库利用机器人制作新陶瓷标本 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挖掘古代陶瓷信息并活化当代应用 [1][2] - 基因库的建立为文物鉴定和学术研究提供了规范的标本库和统一的数据标准 [1] 资源基础与政策支持 - 基因库的构建基于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及其前身数十年来考古出土的2000多万片窑业标本 这些标本出土地点明确、地层清晰、品类丰富 [1] - 国家文物局在《"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中提出建设中华文明文物基因库 为项目提供了政策支持 [1] 合作建设与数据规模 - 2022年6月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与清华大学、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院校机构合作开展基因库建设 [2] - 项目为典型标本和对应修复瓷器建立三维数字模型 并汇总考古资料、器物信息、样品状态、分析数据等 [2] - 目前基因库已完成3000多套样本采集 涵盖了近120万条古陶瓷基因信息 [2] 实际应用案例 - 基因库通过数据比对 成功帮助一名荷兰古陶瓷收藏家鉴定出其龙纹瓷盘为晚清时期民窑产品 [4] - 在与北京大学的合作研究中 基因库支持团队使用亚微米技术观测到明宣德年间进口料与国产料共存的现象 [4] - 借助基因库提供的详细数据 御窑博物院成功复刻了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等重要历史文物 [5] 商业化与创新转化 - 御窑博物院将古陶瓷基因库中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熏"岁岁鸭"的主要数据开源 供设计团队开发文创产品 [5] - 基于基因库数据开发的"岁岁鸭"形象已被应用于条漫、动漫、公仔以及茶杯、雨伞等产品上 [5] - 开放基因库旨在让社会大众广泛参与 为陶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可能 [5]
文物事业发展步伐更坚实
经济日报· 2025-09-11 08:59
考古工作进展 - 实施1284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 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 一万年文化史 五千多年文明史[2] - 边疆考古发现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质 包括吉林古城村 新疆莫尔寺 西藏玛不错等遗址[2] - 考古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包括考古发掘方舱和移动实验室[2] - 实施基本建设考古发掘6500余项 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 雄安新区 沪渝高速公路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2] 博物馆事业发展 - 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 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3] - 免费开放博物馆6444家 占比超91%[3] - 中央累计投入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150亿元 接待观众超41亿人次[3] - 每年举办展览超4万个 教育活动超50万场次[3] - 通过大馆带小馆 巡展 借展 联合办展 "云展览"等方式增强供给能力[4] - 实施预约机制调整 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应对寒暑假和节假日激增需求[4] 世界文化遗产成就 - 新增4项世界文化遗产 包括泉州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 北京中轴线 西夏陵[5] -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 其中文化遗产41项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5] - 理顺乐山大佛 都江堰—青城山 龙门石窟等遗产地管理体制[5] - 实施故宫 莫高窟 长城 大运河 丝绸之路等保护展示项目[5] - 推进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 三星堆—金沙遗址等申遗工作[6]
陕西探索文物考古工作新模式服务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8-29 07:11
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成果 - 实施"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 包括小雁塔 周原遗址等5部文物保护规划和西安碑林等6处国保单位区划调整方案 [1] - 完成270处国保单位和163处省保单位的地形测绘和保护区划核对工作 [1] - 新增2个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和7个省科技厅立项课题 发布3项文物保护地方标准 [1] 考古工作与经济效益 - 开展基本建设考古工作4000余项 推进西延高铁 古贤水库 陕北能源工程等600余项重点项目文物保护工作 [2] - 发掘古代遗迹10万余处 出土各类文物20余万件(组) [2] - 通过优化特殊区域工作方案节约勘探费用1.65亿元 [3] 考古发现与学术价值 - 汉文帝霸陵 西头遗址 寨沟遗址 周原遗址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 - 半坡遗址等11项考古成果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汉文帝霸陵考古成果入选2023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 [1] - 西安贾里村墓地入选"2024年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石峁遗址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都邑性遗址 太平遗址为夏文化研究提供考古实证 [1] 文化展示与产业发展 - 建成石峁 黄河 秦岭 统万城等博物馆和石峁 统万城 乾陵 秦咸阳城咸阳宫等考古遗址公园 [3] - 文博单位推出文创产品千余种 IP授权近200项 与文化企业合作申请注册文物元素商标近百类 [3] - 发挥黄帝陵 兵马俑 延安宝塔等精神标识作用 运用古丝绸之路 秦直道 秦蜀古道等历史文化线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吴桂英调研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工作
长沙晚报· 2025-08-22 11:13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导向 - 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对湖南工作指示 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瓶颈激发动力活力[1] - 要求答好文化和科技 文化和旅游两道融合命题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1]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展 - 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原址新建项目已进入装修施工扫尾阶段 计划年内完工交付[3] - 要求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原则 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加强资源统筹对接[3] - 要求加快重点项目规划建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丰富服务供给[3] 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 - 调研雨花区东塘街道政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要求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中心建设[5][6] - 强调以百姓视角和语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 盘活阵地资源创新实践场景[6] - 要求推进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 文明创建走深走实[6] 文物考古与保护工作 - 在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研考古发掘和保护修复工作 鼓励文物保护传承研究[6] - 要求建强专业人才队伍 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提高文物数字化采集水平[6] 文化场馆运营与艺术发展 - 在长沙美术馆调研展陈情况 要求发挥特色优势突出时代主题创新办展模式[8][9] - 强调提升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增强群众参与感和体验度[9] - 在笑嘛脱口秀剧场调研演出管理 鼓励坚持正确创作导向传递向上向善力量[9] - 要求推进演艺新空间规范化建设 使小剧场成为文化新地标和消费新引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