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线射频识别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无线射频识别(RFID)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超高频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推动应用市场从物流零售向工业医疗全面扩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1 09:28
行业概述 - 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实现无物理接触的信息传递与目标识别 广泛应用于物联网和智能识别领域 [2] - 按频率分类 RFID主要分为低频(LF)系统、高频(HF)系统、超高频(UHF)系统和微波系统四大类 低频系统频率范围125-134kHz 识别距离短但穿透性强 应用于动物追踪和门禁系统 高频系统频率13.56MHz 识别距离约1米 支持非接触式支付 应用于公交卡和图书馆管理 超高频系统频率860-960MHz 识别距离达数米至十米 支持多标签同时读取 成本低 应用于物流追踪和零售盘点 微波系统频率2.45GHz/5.8GHz 识别距离远可达百米 传输速度快 但易受金属或液体干扰 应用于ETC不停车收费和车辆远程监控 [2][3] 行业发展历程 - RFID技术历史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0世纪40年代首次应用于分辨敌方飞机与我方飞机 20世纪70年代末期 美国政府通过Los Alamos科学实验室将RFID技术转移到民间 最早商业应用是在牲畜身上 20世纪80年代 美国与欧洲几家公司开始生产RFID标签 [6] - 1941-1950年 雷达改进和应用催生RFID技术 1948年奠定理论基础 处于实验室实验阶段 1951-1960年 技术理论发展 开始应用尝试 1961-1970年 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大发展时期 测试技术加速发展 1971-1980年 出现最早RFID应用 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封闭应用系统开始出现 1981-1990年 标准化问题受重视 产品得到广泛采用 1991-2000年 标准化问题日趋重视 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2001年至今 有源电子标签 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 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 [8]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芯片 天线 封装材料等 产业链中游为RFID系统集成环节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零售行业 身份识别与安全管理 交通管理 金融支付 医疗与健康管理等领域 [9] 市场规模 - 中国RFID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自2010年中国物联网发展被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后 RFID及物联网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为612.2亿元 同比增长4.13% [1][11] - 随着集成电路和通信技术不断发展 RFID标签和读写器成本持续下降 使更多企业能够负担并采用这项技术 超高频RFID技术成熟和规模化生产 使应用市场大幅增加 [1][11]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国RFID行业形成金字塔型竞争格局 顶层为全产业链布局龙头企业 中层为细分领域技术专精企业 底层为大量中小型标签封装厂商 远望谷 航天信息等企业作为龙头企业 通过硬件加平台加数据生态闭环主导市场 复旦微电子 国芯物联 芯联创展等企业聚焦芯片设计 天线材料创新 推动国产化替代 [13] - 远望谷是中国RFID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RFID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聚焦铁路 智慧文化 智慧服饰零售等领域 参与制定30余项行业标准 2025年定增3亿元 扩建RFID标签生产线新增20亿片每年 并布局西安创新中心 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建实验室 聚焦物联网加人工智能加网络安全技术融合 2024年营业收入为5.46亿元 同比下降9.25% 研发投入金额为0.71亿元 同比下降1.37% [14] - 国芯物联专注于RFID核心技术研发 构建从芯片设计 开发到读写设备制造完整产业链 第三代RFID读写器芯片灵敏度提升至负86dBm 1.5秒可读取1000张标签 深度融合AI技术 赋予RFID设备智能判断能力 正在研发40nm RFID手机芯片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样片 打通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场景 推出两款RFID手持机和三款读写器 分别针对物流 零售 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14][16][17] - 芯联创展是物联网领域专业RFID技术服务商 全球RFID芯片优秀企业美国英频杰公司全球合作伙伴 基于IMPINJ新一代射频芯片E710研发高性能RFID读写模块 如8端口模块SIM7300 微型模块SIM3800等 提供资产管理 生产制造管理 防伪追溯管理 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解决方案 2021年推出基于E710的RFID模块 助力工业及民用行业实现无源数据采集与传输 [14] - 智汇态联是超高频RFID芯片研发商 无源物联网芯片领域龙头企业 主导5.50无源物联标准制定 全球首次实现无源物联网芯片与移动基站通信互联 自主研发全球首款无源物联网3.0芯片 突破传统RFID通信距离限制 拓展B端 C端应用场景 完成超5000万元Pre-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国兴创投基金等 技术实力与商业化成果居全球细分市场前列 [14]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融合与创新驱动智能化升级 推动行业从单一识别向智能化感知跨越式发展 2025年 远望谷等龙头企业将RFID与AI 边缘计算 6G等技术深度整合 通过AI算法优化库存策略 实现零售库存盘点响应时间缩短至8毫秒 边缘计算使工业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5% 国芯物联研发第三代RFID读写器芯片灵敏度达负86dBm 支持每秒1000张标签读取 集成AI算法实现动态环境判断 量子加密RFID进入测试阶段 金融押运场景防克隆性能提升400倍 6G与太赫兹技术融合探索高速数据传输 如华为太赫兹系统实现每秒10GB传输速度 和广域覆盖 为RFID在智慧城市 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18] - 应用场景深化与裂变 拓展新兴领域 RFID技术应用边界持续扩展 从传统领域向细分市场渗透 物流与零售领域 RFID覆盖智能仓储 无人零售等场景 京东物流通过UHF RFID实现货物全流程追踪 人工盘点成本降低50% 医疗领域成为新增长点 手术器械追踪系统通过标签记录灭菌次数 超限自动锁定 减少感染风险 药品冷链追溯系统合规性提升50% 工业互联网中 RFID与传感器融合方案实时采集生产数据 推动设备利用率提升 新兴领域如智能农业农产品溯源 车联网电子车牌自动收费和环保生物可降解标签呈现爆发式增长 欧盟碳足迹标签强制要求推动RFID在绿色供应链中应用 [19][20] - 标准化与安全性强化 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政策与标准体系完善成为行业健康发展关键 中国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RFID列为关键感知技术 工信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目标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RFID等物联网相关国家标准 并参与10项以上国际标准 安全领域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应用于RFID通信 防止数据窃取 国密算法在芯片中深度集成构建安全技术体系 行业面临标准化难题 如跨厂商设备互操作性测试仍存差异 需通过GB/T 35789-2025等新国标强化兼容性 欧盟EPCGen2v2标准推行 使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技术适配压力增大 倒逼产业链升级 标准化与安全性双重提升将推动RFID从标签识别向感知赋能转型 为全球物联网生态提供核心支撑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