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涉及
搜索文档
苏州市开展“文明实践 净美城市”行动4个多月来成效显著
苏州日报· 2025-11-10 06:48
活动组织与实施 - 活动名称为“洁净家园日”,每月第二个星期日统一开展,聚焦社区小区、道路街巷、农贸市场等环境卫生薄弱区域 [1] - 活动整合物业公司、居民群众、志愿者等多方资源力量,共同净化美化家园环境,4个多月来成效显著 [1] - 在具体社区,由社区工作人员、城管队员、物业团队、沿街商户与志愿者组成“环境守护队”进行分段作业、细致清理 [1] 参与人员与规模 - 在吴江区江陵街道江兴社区的吴越祥庭小区,由党员志愿者、“吴阿姨”志愿服务队、网格员、环卫工人及物业人员组成40人团队开展清洁行动 [2] - 社区内每200户居民配备一名志愿者,“红马甲”力量十分坚实 [2] - 活动有党员先进带头,例如“中国好人”季洪球和有着40年党龄的居民小组长陈杏菊积极参与 [3] 活动内容与重点区域 - 活动内容包括合力搬运大件物品、清扫路面落叶、擦拭橱窗污渍、清理风雨后堆积的落叶等 [1] - 重点区域包括交通枢纽如苏州北站广场,活动重点为捡拾烟头等动态散落垃圾并做好劝阻引导工作,同时整治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 [2] - 志愿者深入居民楼道开展清扫,并走进沿街商户开展文明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提醒落实“门前三包”责任 [3] 宣传与理念推广 - 通过设置宣传摊位、互动小游戏等方式,向居民讲解文明规范,并递送文明城市宣传单 [3] - 推动“净美理念深入人心”,让志愿服务贵在全民参与,提升居民共建美好城市的意识 [3]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交通安保“百日行动”以来广州查处乱停放车辆66.45万辆
广州日报· 2025-10-15 16:01
专项整治行动总体成果 - 自8月全市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交通安保"百日行动"以来,广州交警开展电动自行车无牌假牌、"飙车炸街"、非法改装、机动车违停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1] - 全市查处乱停放车辆66.45万辆,摸排清理"僵尸车"333辆(其中拖移125辆,通知车主驶离208辆),依法扣留无牌电动自行车3.08万辆,查处非法改装窝点350余处 [1][2] "飙车炸街"与非法改装治理 - 针对"飙车炸街"、非法改装违法犯罪行为,广州交警统筹推进重点打击、源头治理和协同作战,累计查处涉及刑事治安案件136宗(刑事拘留16人、行政拘留95人) [1] - 打击"飙车炸街"团伙58个,联合教育部门送教矫治未成年人超40人 [1] - "百日行动"期间,非法改装违法查处量同比显著上升908.31% [2] 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 - 广州交警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涉牌违法查处量同比上升36.90% [2] - 围绕重点地铁口、主干道及外卖站点等重点区域开展无牌电动自行车集中治理 [2] - 行动期间,电动自行车醉驾违法查处量同比上升75.93%,闯桥隧违法查处量同比上升578.25% [2] "僵尸车"清理整治 - 着力清理整治"僵尸车"存量,针对内街内巷、居民小区、公共停车场等开展专题宣传,引导市民主动按程序申请车辆报废 [1]
突发!“黑天鹅”
中国基金报· 2025-10-10 21:22
政治事件概述 - 日本执政联盟破裂,公明党退出自民党主导的联盟,可能打乱高市早苗成为首相的进程[1] - 事件发生在10月10日,日本国会定于10月15日举行下任首相指名投票前几天[1] - 自民党与公明党在众议院合计拥有215席,低于过半数所需的233席,公明党退出后自民党将剩191席,但仍是第一大党[1] 市场即时反应 - 日经指数期货跌幅扩大超过1200点,跌超2%[2] - 日元汇率最初升至152.36,随后回吐涨幅,周五下午晚些时候徘徊在152.8附近[4] 政策预期与市场影响 - 投资者警惕短期政治真空及政策执行延滞风险,"高市交易"(卖日元、买股票)可能出现回吐[6] - 日本股市此前在对高市早苗政策的期待下走强,政策实现的不确定性显著上升[6] - 若在野党推出统一候选人,美元/日元受"高市交易"推动的涨幅恐将悉数回吐[6] 股市前景分析 - 新的不确定性给日本股市带来压力,日经指数可能回落至党魁选举前的40000点[7] - 高市早苗胜选后市场提前交易预期的涨幅可能被剔除[7] - 即便自民党与其他政党结盟,亦难在众参两院同时过半,"早苗经济学"可能性大幅下降[7] - 下周一日经指数可能有下探至46500点左右的空间,但政策期待不会完全消退[6]
从加沙到伊朗,“第六次中东战争”改变了什么?
央视网· 2025-07-23 14:46
第六次中东战争的性质与背景 - 冲突始于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与以色列的对抗,并外溢为以色列与伊朗领导的"抵抗之弧"(包括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胡塞武装等)的全面战争,持续至2025年6月24日[1][2] - 不同于前五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集体对抗以色列),此次冲突主体为以色列与非国家行为体组成的伊斯兰主义联盟,且巴以问题与伊朗问题深度捆绑[3][4][5] - 冲突导致"抵抗之弧"遭受毁灭性打击,伊朗核设施遭美以联合轰炸,陷入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最严重危机[1][8] "抵抗之弧"成员国的现状与影响 - 哈马斯面临生存危机,加沙统治权可能丧失,阿拉伯国家重建计划将其排除在外[7] - 黎巴嫩真主党军事政治地位双削弱,黎巴嫩国内逊尼派力量上升并向沙特靠拢[7] - 叙利亚过渡政权远离伊朗,重返阿拉伯世界并改善与以色列关系,美国解除对其制裁[8] - 伊朗陷入战略困境,重建"抵抗之弧"可能性极低,地区影响力大幅萎缩[8][12] 中东地区格局的重组 - 地区核心矛盾从阿以冲突转向以伊矛盾,巴以问题与伊朗核问题、美伊对抗交织[8][9] - 沙特、土耳其地位上升,通过斡旋冲突提升国际影响力;以色列军事胜利但外交孤立,伊朗综合实力受损[12] - 地区国家战略自主性增强(如土耳其平衡美欧俄),但战略投机行为加剧(沙特、卡塔尔等"摇摆国家"特征显著)[13] 美国政策的破坏性作用 - 特朗普政府中东政策呈现"无道、无序、无常"特点,缺乏战略连贯性,以短期投机为主[10] - 在伊以冲突中默许以色列打击伊朗,又强行促成脆弱停火,加剧地区不稳定并削弱美国信誉[11] - 大国协调机制失灵(如加沙停火谈判),进一步加剧中东安全真空[11][13] 冲突的长期影响 - 巴勒斯坦问题解决前景更加渺茫,加沙人道主义危机持续恶化[1][14] - 中东地区秩序扭曲,传统冲突模式(国家间战争)被非国家行为体与阵营化对抗取代[6][14] - 地区国家内部分化加剧(如黎巴嫩教派力量重组、叙利亚外交转向),地缘风险长期存在[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