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之弧

搜索文档
从加沙到伊朗,“第六次中东战争”改变了什么?
央视网· 2025-07-23 14:46
当地时间7月21日,英国和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丹麦等20多个国家发表联合声明,呼吁立即结束 加沙冲突,并表示准备采取进一步行动,为政治解决巴以冲突作出努力。 从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到2025年6月24日以色列与伊朗经历短暂的高烈度"十二日战 争",以色列与伊朗领导的"抵抗之弧"的冲突大致完成了一个循环。在此过程中,已经变成战争机器的 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胡塞武装、叙利亚以及作为"抵抗之弧"核心的伊朗进行了循 环式的打击,使"抵抗之弧"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在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中,以色列还裹挟美国对伊朗核 设施进行了大规模轰炸,进而使伊朗遭遇了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当前,在"抵抗之弧"中,除了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组织相对低调未遭到严重打击外,其他力量均遭到不 同程度的打击并难以对以色列发起较具危险性的攻击,只有胡塞武装仍高调地进行反以斗争,但也很难 对以色列形成严重的威胁。颇为吊诡的是,在以色列完成对伊朗的打击后,又回到此次冲突的原点加沙 冲突,继续对哈马斯进行打击,使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更加严重,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数次停火谈判均陷 入僵局。 以色列与"抵抗之 ...
【环时深度】以色列想“重塑中东”,走得通吗?
环球时报· 2025-07-21 06:50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7月20日,叙利亚苏韦达市在经历一周的冲突后恢复平静。此次叙利亚内部的冲突因为以色列的介入而引发广泛 关注。有观点认为,以色列的对叙政策是其"新中东"战略的一部分——通过重塑边界和联盟来为以色列获取"安全"。其实,在近期以色列和美国 相继对伊朗发动袭击后,多国媒体和学者都对所谓"新中东"进行了探讨。"新中东"指的是什么?在新的地缘政治现实中,中东各国的优先事项是 否发生变化?"新中东"给地区国家安全和发展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 以色列有强大动力扩大军事冒险 " ? 此次冲突并非德鲁兹武装派别与叙安全部队首次发生正面交锋。据BBC报道,今年4月和5月,双方之间也爆发了致命冲突。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中 东问题研究员马穆里日前在澳"对话"新闻网上发文介绍说,德鲁兹人约有100多万,主要居住在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和约旦的山区。在叙利 亚,他们的人口规模估计约为70万(叙总人口约为2300万),其中大多数居住在南部的苏韦达地区。去年12月叙利亚政局发生剧变后,德鲁兹人 呼吁国家实行联邦化,但叙政权正在推动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并寻求重新完全控制整个叙利亚领土。这一根本分歧导致德鲁兹派武装和叙 ...
伊朗:握着全球能源咽喉,却眼睁睁看着20年布局瞬间崩塌
搜狐财经· 2025-06-17 12:19
伊朗的地缘战略布局 - 2003年美国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后,伊朗通过扶持什叶派武装、力挺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供养黎巴嫩真主党、援助也门胡塞武装、为加沙哈马斯提供武器与资金等方式,构建了一条从中东波斯湾延伸至地中海的“抵抗之弧”[3] - 伊朗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俄罗斯、中国印度、地中海和波斯湾的超级路口,并控制全球30%石油运输必经的霍尔木兹海峡[5][6] 2024年伊朗影响力的衰退 - 伊朗的地区代理人网络在2024年遭遇系统性崩溃:哈马斯被以色列反击重创、真主党指挥系统瘫痪、叙利亚阿萨德政权被推翻导致伊朗战略桥梁断裂[13] - 胡塞武装因石油通道被封锁而要求重新谈判导弹配额,显示代理人忠诚度下降[11] - 伊朗同时面临美国、以色列、沙特、阿联酋等地区大国的联合围剿[15] 战略选择与潜在路径 - 伊朗当前面临战略抉择:妥协融入国际社会可发挥石油资源(储量全球第四)、地理枢纽和8000万人口红利优势,或继续对抗可能动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终极手段[16] - 代理人战略存在根本缺陷,代理人在危机中优先考虑自身利益而非伊朗战略目标[16] - 德黑兰民间存在强烈的发展经济诉求,与现行革命外交路线形成反差[17] 能源与经济基本面 - 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全球能源咽喉,每日通过约2100万桶原油(占海运贸易量30%),直接关联国际油价波动[6][16] - 伊朗未充分利用能源优势发展经济,反而因对抗政策导致石油出口长期受制裁限制[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