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森林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做大做强绿色发展引擎(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1-18 06:20
林草产业规模与支柱 - 2024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10.496万亿元 [1] - 已形成木材加工、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4个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 [1] - 林下经济从2024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到2025年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五五规划建议 [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通过严格保护、大力培育、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统筹生态美与百姓富 [1] - 北京出台技术规范科学量化生态服务价值,山西健全机制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福建厦门探索垃圾分类碳交易让居民获益 [2] - 浙江安吉竹林碳汇改革与碳汇收储机制使“竹林空气”变现,江西资溪林业经营收益权证稳定预期并解决融资难题 [3] 绿色发展政策与转型 - 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供支撑 [3] - 绿色发展面临碳市场交易规模与活跃度提升空间、部分生态产品试点探索尚不成熟等深层次矛盾 [3] - 森林粮仓、新能源汽车、绿色消费等正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壮大 [3]
发挥森林多功能效益,推进加蓬森林可持续开发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8 11:11
研修班核心内容 - 商务部与林草局干部学院为加蓬共和国水和森林部及国家公园署的34名学员举办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研修班 [1] - 研修班通过课堂教学、专题座谈及实地考察等形式系统介绍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经验 [1][2][3] 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 -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社会、技术手段的系统行为,目标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并满足人类物质与环境需求 [1] - 森林被定位为"水库、粮库、钱库、碳库",推动"四库"联动协同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关键 [1] 制度与实践教学 - 课堂教学涵盖中国林草法律法规体系、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林产品进出口贸易 [2] - 案例教学聚焦林下经济与森林旅游发展模式,包括林下种植、养殖及林药结合等类型 [2] 中加林业合作与投资 - 中国是加蓬第一大投资国,加蓬欢迎更多中国企业投资兴业,期待在林业及相关领域深化务实合作以促进就业增长 [3] - 中国林科院支持在加蓬中资企业开展木材合法性验证及可持续森林认证,推动企业合规经营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3] 产业考察与技术借鉴 - 研修班实地考察江西赣州南康千亿级家具产业集群,加方官员对中国家具企业生产物流环节广泛应用的智能化设备印象深刻 [3] - 加方希望借鉴中国经验,通过技术输出、人才培训、产业对接模式,推动加蓬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与价值增值 [3]
“两山”理念·江苏实践|盐碱地上的绿色接力:盐城“林孩子”爱林护林更兴林
新华日报· 2025-08-16 07:12
黄海森林公园转型发展 - 从盐碱荒滩改造为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的生态景区,活立木蓄积量21.6万立方米,含10万株30年树龄珍稀树种[3][8] - 首创海滩特困地育林等海滨造林模式,建成40.9公里绿色长廊,包含水杉/银杏等四大主题林带[8] - 拥有652种植物、342种鸟类及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态价值全国罕见[8] 文旅康养产业布局 - 建成22个基础设施工程及15个业态项目,包括森林小火车、瞭望塔等,配套8个特色酒店民宿,接待能力达千人级[5] - 开发"旅游+康养"体系,打造温泉、游步道等设施,策划森林音乐节等季节性活动实现"月月有活动"[5][6] - 旅游收入从2020年2000万元增至2023年1.56亿元(+69%),2024年目标自营收入2亿元、综合收入超10亿元[6] 林下经济创新模式 - 推行"林农+林药"等六种复合经济,与上海中医药中心合作建成耐盐碱中药材基地,试种北五味子等10余品种[5][6] - 带动周边就业超500人,通过村企联建分享发展红利[6] - 从单一苗木销售转向"卖风景+卖生活"模式,形成生态保护—文旅融合—康养产业多维发展路径[4][9] 生态保护与传承 - 每年新增造林10万株,实施林相改造并栽植珍贵树种,优化林长责任制[7] - 三代林业人持续接力,30多名"林三代"已进入景区各岗位[2][9] - 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成为江苏自然资源系统标杆[8][9]
看见美丽中国丨停伐十年 看“绿色宝库”大兴安岭的转型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1 07:28
大兴安岭生态价值与转型发展 - 森林被定位为集水库、粮库、钱库、炭库于一体的综合资源宝库,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并重 [2] - 总面积达32.72万平方公里(内蒙古占24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8.44%,林木蓄积量10.3亿立方米,年吸收3亿辆轿车碳排放并提供1亿人所需氧气 [5] - 累计生产商品材及林副产品超2亿立方米,支撑新中国初期建设 [8] 产业转型与政策支持 - 2015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结束63年伐木历史,启动生态修复工程 [11][12] - 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推动转型,森林蓄积量增长近30%,70%森林列为国家重点公益林 [17][23] - 传统贮木场转型为国内最大森林公园(如莫尔道嘎年产量曾达40万立方米) [29][31] 新兴经济模式发展 - 林下经济与文旅产业崛起,野果采摘(如羊奶子日采20斤、蓝莓日采50-60斤)带动居民收入 [25][26] - 旅游开发激活资源,野果早市受游客青睐,湿地公园划分保育区与合理利用区 [20][28] - 夏季避暑旅游旺季与森林防火同步推进,采用卫星、飞机、瞭望塔立体监测系统(日雷电监测超17000次) [34][38] 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 - 野生动物从390种增至439种,狍子、熊等物种重现,110万公顷原始林未开发 [23] - 建立8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监测持续3年覆盖全区域 [19][23] 社会角色转变 - 从业人员从"砍树人"转为"看树人",发展生态旅游、研学等新业态(如驯鹿主题研学) [22][46] - 林业工作者通过40年实践形成保护与开发平衡方案 [44]
湖北竹溪:好生态激活林下“凉经济”
经济观察报· 2025-08-04 17:13
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 - 湖北省竹溪县持续加强森林资源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 科学开展国土绿化 林相季相改造 森林质量提升 退化林修复 中幼林抚育[1] - 森林覆盖率达82.6% 植被覆盖率达87.3%[2]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汇湾镇秦坪村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在林下修建游步小道 开展草坪整理 河边建小木屋等生态旅游建设 将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打造露营基地 水上游船 特色民宿 美食体验等农文旅项目[2] - 鄂坪乡慈孝沟村依托鄂坪水库下游汇湾河畔山水森林资源 保留河边原有的沙滩 柳树林 草地等原生态自然景观 引资修建停车场 防晒棚 添置游船 打造"竹溪小三亚"[2] - 新洲镇楠泥湾村利用占地约10亩的200余株珍贵野生楠木古树群 引资修建游步道 办民宿 农家乐 购置观光游艇 开设空中滑索与漂流项目 建设养生度假村 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 开发水上游艇观光 亲水体验 林中赏景纳凉 垂钓探险等旅游路线[2] - 水坪镇大石门村依托古八景和丰富森林资源 建设集自然生态 娱乐休闲 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林下纳凉游乐园区"仙暇小镇" 自去年9月底建成开园后累计接待游客22.6万人次 实现收入300余万元[2] 文旅活动与景区建设 - 充分利用优质森林资源积极举办茶旅文化季 最美赏花季 音乐美食避暑季等文旅体活动[3] - 已建成八卦山 营盘山 龙王垭 夯土小镇 黄花沟 岱王沟 偏头山 十八里长峡等一批林下避暑休闲体验景区[3] - 今年1月-6月全县接待游客1074.86万人次 综合收入达55.71亿元[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辽宁桓仁:革命老区绘就多彩乡村振兴画卷
新华社· 2025-07-04 19:38
红色旅游产业 - 桓仁县系统挖掘保护抗战遗址 包括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旧址 老秃顶子抗联一军根据地遗址等 并逐步对外开放 [1] - 枫林谷景区开发50余个景点 日承载量达3.5万人 通过整合抗联遗址资源发展森林旅游 [1] - 农家院经营者王广超在旅游旺季收入达30万元 反映红色旅游带动当地民宿餐饮业发展 [2] 林下参种植与加工 - 桓仁县林下山参保护地面积达65万亩 2002年起出台多项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2] - 摇钱树自然屯50%以上村民种植林下山参 成立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 并引进龙头企业进行深加工 [2] - 山参产业示范园区生产山参粉 山参晶 山参膏等系列产品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2] 生态农业与特色产业 - 桓仁县森林覆盖率78.94% 山参 辽五味子等中药材种植规模超万亩 [2] - 冰酒产业形成规模 秋季葡萄丰收使桓仁成为中国冰酒主产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