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制品

搜索文档
财经调查丨知名沉香市场有商户挂羊头卖狗肉 总台《财经调查》曝光
齐鲁晚报· 2025-09-14 23:03
沉香市场乱象 - 市场上存在大量外观相似但真伪难辨的沉香产品 消费者常因商家宣传话术而高价购买假货 [1] - 商家通过"满油脂""假一赔万"等宣传话术误导消费者 直播间成为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3] 产品价格体系 - 夜市售卖种植奇楠手串价格区间为每克十几元到二十几元 沉水级产品价格差异达近三十倍 从每克十几元到三百元不等 [7] - 野生奇楠因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而极度稀缺 每克价格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11] - 产品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等级取决于油脂含量 沉水级为优质标准 同等级大尺寸产品价格更高 圆珠因耗料多贵于随形珠 片珠因使用剩料最便宜 夜市价格差距可达数十倍 [14][16] 产品加工工艺 - 沉香工艺核心在于保留天然本真 工序越简单越好 过度加工会破坏天然属性导致价值受损 [17] - 普遍存在加工优化现象:低油沉香手串通过加入奇楠精油进行打磨抛光 使珠子颜色均匀香味更浓 使用精油煮泡后再抛光的做法并非个例 [19] - 更高明的造假手段称为"科技货":通过人为手段改变沉香天然属性 让低品质手串看起来更优质从而卖出高价 [21][22] 造假产业链 - "科技货"销售渠道隐蔽:需熟人引荐并挑对时间 商家因严查不敢明卖 [24][26] - 香之源门店展示大量经过压油、注油处理的沉香手串 摆满整面墙的柜子 [28][30] - 凌氏香珠工艺厂使用"白木"(沉香采收后无香无油的木质部分)作为基材 通过高压注入人工油膏模拟高油外观 0.6厘米沉水级圆珠每克仅售20元 与市场每克200元报价相差十倍 [33][34][37] - 造假窝点采取分散部门方式躲避监管 即使被查也不至于一窝端 [39] 检测认证漏洞 - 假沉香利润更高 成为商家造假主要动机 [42] - 检测标准存在明显漏洞:观珠镇电白沉香检测中心对经过精油抛光、泡煮、压注的造假沉香手串仍出具证书 只要气味无异味、结构清晰就符合出证标准 注油不影响认定 [41][44] - 检测机构无法识别人工注油: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注油不在证书体现范围内 消费者无法通过证书了解真实品质 [47] - 中衡沉香珠宝检测中心通过"看油亮、摸手感、闻气味"的原始方法鉴定 只能出具"沉香木"证书而不能开"奇楠"证书 [51] - 各检测机构对同一产品说法不一 难以得出明确结论 [53] 行业标准与保护现状 - 野生奇楠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保护级别达到国家严格管控层面 [11] - 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明确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 [12] - 行业存在LY/T 3137—2019《沉香产品通用技术要求》和LY/T 3223—2020《沉香质量分级》等标准规范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