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

搜索文档
广交会“神器”引来疯抢:老外骑行李箱满场飞奔;中国卷尺凭“不塌软”卖高价;一吨海水变直饮水只用6元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9 21:35
智能出行产品 - 智能电动行李箱在广交会上成为“逛展神器”,受到多国采购商青睐,现场出现试骑后直接下单提货的现象 [2][4][6] - 产品兼具轻便、实用与轻奢属性,具备骑行载物和短途代步功能,创意来源于解决频繁出差和旅居中的行李不便问题 [7] - 生产公司爱尔威在全球智能行李箱市场份额超过90%,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年出口量增长超40%,出口量占公司总销量50%-60% [7] - 广交会前两日样品出货量已超过1000个,意向客户超20个,公司采用独家代理模式合作,曾有英国采购商直接订购一个高柜的货物 [7] 智能助行设备 - 智能助行外骨骼产品在服务机器人专区爆红,外商体验后不同价格即表示要下单,产品用于登山旅游和辅助老人行走 [8][9][10] - 产品能有效缓解肌肉和腰部疲劳,今年已实现批量化生产,广交会期间带去的样品供不应求,需后续加急发货给客户 [10][11] - 公司核心团队拥有海外高技术背景,在外骨骼机器人领域取得30余项专利与3项软著 [10] 精密工量具 - 具备独创直立技术的卷尺展开数米后依然挺立不弯折,解决了单手操作时卷尺易塌软的痛点,技术在中国和美国均获得专利 [13][15] - 该专利产品在美国终端市场售价达30美元(约合213元人民币),远高于普通卷尺,一把优质卷尺需经过100多道工序 [15] - 公司卷尺年产能达4500万把,产品90%以上出口至美国、德国、法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通过在东南亚建厂应对贸易环境变化 [15][16] 新能源与海水淡化 - 公司将兆瓦级风电组引入微电网,实现新能源海水淡化,成本约为6元/吨,低于行业普遍的7-8元/吨成本 [18][21] - 技术解决了孤网环境下连续供电的世界性难题,可将高盐度或受污染的海水淡化为直饮水,产品已推向东南亚、中东等缺淡水地区 [21][23] - 中国海水淡化技术正快速缩小与早期入局的以色列、欧美企业的差距,并能够直面竞争 [23] AI智能设备 - 贝发集团推出的AITOP系列AI智能产品(如解压支架翻译器、翻译眼镜等)吸引海外采购商,AI设备每月出货量超过1万台,且数据在加速增长 [24][25][27] - 公司在国际市场发展了20多个国家代理,覆盖土耳其、俄罗斯、巴西等地,广交会首日即有美国客户直接下单一箱解压支架翻译器 [27] - 公司占据中国笔类出口市场16.5%的份额,产品触达全球超17亿人,正通过AI产品实现从文具制造商到先进制造商的转型 [25][27] 广交会整体情况与采购商反馈 - 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展览面积达52万平方米,设19个展区超2.5万个展位,境外采购商预登记人数达20.7万名,环比增长14.1% [4] - 采购商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下降,更关注技术、设计方案和售后保障,广交会被形容为“全球创新的枢纽”,展示中国技术大国形象 [28][29][32] - 外商对人工智能、新能源、工业设备等领域兴趣浓厚,用“令人惊叹”形容参展感受,认为中国技术非常先进 [29][34]
回眸“十四五”|海洋强国:“蓝色引擎”迸发活力
经济日报· 2025-10-19 09:10
地球表面70%是海洋,浩瀚海洋蕴藏丰富矿产、油气和生物资源。"十四五"期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突 破10万亿元,达到10.5万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34%,占国内生产总值7.8%。 海洋是资源宝库。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稳定供应,愈发成为关系国家战略安全 和长远发展的大事。当前,海洋油气资源正成为增储上产主力。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 70%以上。海洋油气增储上产持续推进,2024年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4.7%和8.7%,海 上风电发电量比上年增长近30%。 海洋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介绍,我国已经成为海洋产业门类 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我国已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规模大、势头好。海洋水产品产量连续36年位 列全球第一,老百姓餐桌上的海产品越来越多了,"蓝色粮仓"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以海工装备、海水淡化、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洋能和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已成为 新的经济增长点。2024年,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到全球50%以上。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过每天290万 吨,天津滨海新区已建成国内首条全国产海水淡化生产线。海洋药物研发 ...
山东无棣建好现代水网推动“苦海沿边”绿色崛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7 15:26
转自:新华财经 渤海之滨的山东滨州无棣县,曾深陷"九河末梢、引黄下游"的水资源困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 水平的四分之一,67%的工农业用水依赖黄河水。旱季"有河无水"、汛期"有水难存"成为制约发展 的"紧箍咒"。 如今,漫步这片土地,马颊河碧波荡漾,工业园区清泉流淌,田间地头灌溉有序,一幅"江河湖泊碧波 荡漾,绿水青山扮靓沃野"的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国家县级水网先导区,无棣县以"蓄调供增节"五措并举的现代水网建设,成功破除 旱涝魔咒,为"品质无棣"建设注入澎湃水动力。 向海要水成为破局关键。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总投资15亿元的项目一期5万吨 产能已投产,二期10万吨/日产能项目也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各项指标正逐步调试至最优状态。待项目 全面建成后,整体年供水量将稳定达到5000万立方米,可有效补充区域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需求,为 当地水资源安全保障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海水淡化项目能省水,是业内共识;但成本高,又让人敬而远之。过去淡化水每吨卖价十几元,和企业 自制水价格相当,企业用水意愿不强。而现在,淡化水每吨只需7.5元。无棣县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 限公司 ...
自然资源部:研究推进沿海地区布局大型海水淡化工程
第一财经· 2025-10-09 17:56
2025.10. 09 本文字数:2448,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章轲 自然资源部表示,将研究推进在沿海地区谋划布局大型"平急两用"海水淡化工程,纳入国家水网并加 强水资源统一配置。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论证将海水、苦咸水淡化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部署。 在日前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909号建议的答复中,自然资源部表示,水资源是事关国计民 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海水、苦咸水淡化是增加水资源供给、优化供水结构的重要 手段,对缓解区域水资源瓶颈制约、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郭洪泉提出《关于推进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建 议》。自然资源部表示,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水利部、国家能源局,将 提升海水淡化战略地位,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政策保障。 "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国家能源局等分别依托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署了系 列项目支持海水淡化关键材料与技术攻关,推动海水淡化和可再生能源耦合利用装备研制和示范验 证。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工程建设能力全球领先,国内企业设计采购施工(EPC ...
自然资源部:研究推进沿海地区布局大型海水淡化工程
第一财经· 2025-10-08 09:39
将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水淡化、苦咸水利用等项目建设。 自然资源部表示,将研究推进在沿海地区谋划布局大型"平急两用"海水淡化工程,纳入国家水网并加强 水资源统一配置。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论证将海水、苦咸水淡化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部署。 在日前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909号建议的答复中,自然资源部表示,水资源是事关国计民生的 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海水、苦咸水淡化是增加水资源供给、优化供水结构的重要手段, 对缓解区域水资源瓶颈制约、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郭洪泉提出《关于推进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建议》。 自然资源部表示,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水利部、国家能源局,将提升海水 淡化战略地位,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政策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推进海水淡化 和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重大部署。2024年5月,《节约用水条例》公布施行,从法制层面保障海水淡化 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 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分布 ...
沙特水务转型:工程实力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最大反渗透淡化厂建成
搜狐财经· 2025-09-25 07:55
深夜的麦加,沿街的水龙头不再像二十多年前那样时断时续。住户家的屋顶还留着厚重的储水箱,那是2000年前后的记忆:每隔三天才供一次水,24小时之 内抓紧蓄满,谁家忘了开阀,接下来的两天只能"省着用"。如今,靠着沿红海岸线铺展的取水口、管廊和反渗透车间,麦加和麦地那这些城市习惯了全天候 的水声。这不是自然赐予,而是工程把海洋搬进了日常。 供水秩序的转折点 与老一辈的用水焦虑做个对照,更能看出这场改变的密度。沙特国土辽阔,接近内蒙古加西藏的面积,却找不出一条超过一公里的天然河道。年均降雨不到 100毫米,蒸发量倒是几倍于此,天空慷慨赐下的水,很快又被阳光带走。早年人口少,地下水和从邻国购水还能勉强维系。石油工业一兴起,人口猛增, 城乡用水像潮水一样往上涌,旧办法就跟不上了。 于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个国家把目光投向海,把海水变成可饮可用的资源。几十年熬过来,今天全国每天要淡化超过1300万吨的海水,折算一下,足 以灌满260亿瓶半升装的矿泉水。淡化水占全国用水一半以上,这个比例在全球少见。远在内陆的利雅得也能通过管道喝到来自海边的水,工程的触角比沙 漠风还长。 夹在这条时间线中间,有段不太体面的阶段——为控制用 ...
碧水源(300070) - 2025年9月23日、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24 17:12
核心技术突破与项目落地 - 振动膜生物反应器(V-MBR)技术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落地规模化示范工程 [2] - 节能型膜生物反应器组器优化膜组器构型、布气结构及气体通道布局,解决高能耗问题 [2] - 梅溪湖(雷锋)水质净化厂设计规模25万吨/天,采用半地下建设模式,2024年入选国家绿色低碳标杆水厂 [2] 海水淡化业务进展 - 反渗透膜脱盐率达99.8%,产能稳居世界前三 [3] - 超纯水反渗透膜SC系列打破半导体膜国际垄断 [3] - 当前年产能300万平方米,极限产能700万平方米 [3] - 渤海新区黄骅市海水综合利用一体化工程项目总投资超5亿元,涵盖取排水、预处理、海水淡化及光伏储能系统 [3] 盐湖资源化技术成果 - 开发6款专用吸附剂/膜产品和5项集成技术,吸附剂年产能达1万方 [4] - "吸附+膜"耦合提锂技术解决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问题 [4] - 紫金矿业西藏阿里拉果错盐湖项目为全球首个2万吨/年氢氧化锂"钛系吸附剂+膜系统"项目 [4] - 五矿盐湖1万吨/年碳酸锂纳滤膜项目为国内首座万吨级全膜法盐湖提锂工程 [4] 生物医药领域布局 - 开发蛋白浓缩分离膜、除菌膜、除病毒膜等产品 [5] - 组建30余人专业团队突破中空纤维膜材料设计与精密制造工艺 [5] - CAR-T细胞疗法项目实现慢病毒回收率近100% [5] - 中药外泌体处理浓度提升20倍且保持100%活性成分 [5] - TaqDNA聚合酶纯化酶活回收率达95% [5]
海上新山东图景
经济观察报· 2025-09-13 16:55
海洋经济发展背景 - 中央政策大力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指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 [3][7] -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024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增速超过GDP水平 [3] - 山东海洋生产总值2024年达18011.8亿元 同比增长6.1% 超过全省GDP增速5.7%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 拉动地区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 [6] 山东海洋产业优势 - 山东拥有1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与陆地面积相当 地处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和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心地带 [6] - 集聚全国50个国字号海洋科研平台 占比40% 拥有全国近一半海洋科技人才和1/3海洋领域院士 21项海洋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位列全国第一 [6] - 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吸引450余家企业参展 涵盖海工装备 渔业养殖 船舶制造 生物医药等领域 包括蛟龙号深潜器等大国重器模型 [2][5] 产业规划与目标 - 山东制定《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 目标到2027年突破100项关键核心技术 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达2万亿元 [9] - 实施五大行动包括海洋科技创新 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海洋产业壮大 智慧海洋突破和海洋开放合作 [12] - 海洋产业涵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领域培育 包括海洋渔业 海洋化工转型升级 海洋生物医药 海工装备制造培育 以及深远海资源开发等未来产业 [12] 科技融合与创新 - 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突出海洋与AI结合 展出海-潜-空协同作业智能装备 水下机器人可潜300米深度 适用于海上风电巡检 油气平台运维等场景 [14] - 华为已在海洋装备 新能源 生态保护 航运物流等领域探索AI应用 青岛涉海企业达3200余家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 [16] - 青岛市成立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 含70家成员单位 发布AI+海洋产业图谱V1.0 覆盖8大产业领域 [17] 产业化挑战与机遇 - 山东海洋科技转化能力待提升 传统产业需转型 新兴产业需扶持 存在科技成果产业化闭环未形成的问题 [7][18] - AI赋能模式通过需求导向突破科技与产业两张皮困境 需开放数据 场景和行业知识实现多方协同 [18][19] - 青岛发布《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年)》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聚区 [17]
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近4500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08:10
自然资源家底与保护治理 - 自然资源家底更加厚实 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1] - 累计投入资金近4500亿元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取得一批重大找矿突破成果[1] - 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2]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黑龙江等五省区耕地面积均超1亿亩[2] - 全面摸清163种矿产数量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2] -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 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 较2020年增加2.7万亿元[2] - 全国森林覆盖率25.09% 较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森林蓄积量209.88亿立方米[3] -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蓝图"[3] - 优化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格局 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和"七区二十三带"农业发展格局[3] 海洋经济发展 - 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稳增长重要力量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5] - 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海空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5] -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天290万吨 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5] - 海洋能技术装备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1/3[5] -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5] 产权制度改革与资源利用 - 完成5个国家公园和1096个重点区域确权登记 明晰产权激发资源保护开发主体责任[4] - 创新资产配置方式 从单一资源出让变为复合空间多要素资产打包组合出让[4] -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2] - 油气铜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2]
中信集团、白银有色在广东成立新公司,含海水淡化处理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10:13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中润国合(广东)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1]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自有资金投资活动 城市公园管理 土地整治服务 供应链管理服务及海水淡化处理[1] - 北京源信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中润国合 北京源信由中国中信集团与白银有色(601212)共同持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