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搜索文档
专家共议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2 08:39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蓝色经济是中国-东 盟的共同大市场,是中国-东盟经济增长、经贸合作、产业转型的大市场。中国-东盟要推动建设以海洋 旅游为先导的共同市场,包括海洋旅游共同市场、海洋渔业共同市场、可再生能源资源共同市场、海洋 生物资源开发等新兴领域共同市场。为此,需要推动形成蓝色经济的共同大市场。例如,推进以港口为 重点的海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经贸规则向海洋领域全覆盖,以 生态资源保护为先导构建合作治理规则体系。 马来西亚海事研究所总干事莫娜丽萨·宾蒂·苏海米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不仅 与中国-东盟日益密切的合作相契合,也体现了双方共同的优先事项——经济增长、安全、可持续性。 实施中国-东盟蓝色经济蓝图需要在可持续、高价值海洋领域进行大量且合理配置的投资,需要推进政 策与技术创新,以及推动包容与韧性的合作治理和能力建设。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与马来西亚海事研究所联合 主办,马来亚大学国际和战略研究系协办。研讨会围绕"释放海洋资源价值潜力推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 产业一体化 ...
上证观察家 | 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8-25 12:04
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市场建设 - 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是打造经济增长"蓝色引擎"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选择 [1][2] - 蓝色经济一体化将打破合作壁垒 形成自由贸易网络 极大释放区域经济增长潜力 [3] - 中国与东盟需推动经贸合作由"陆地"向"海洋"拓展 尽快形成一体化合作框架 [5] 蓝色经济市场规模与潜力 - 东盟国家约30%的GDP来自海洋经济 中国海洋经济对GDP贡献率约8% [4]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0.9个百分点 [4] - 2020-2050年若在蓝色经济领域投资2-3.7万亿美元 可带来8.2-22.8万亿美元净收益 投资回报率达450%-615% [4] - 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自2020年起连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5] - 中国与东盟贸易额20年间增长16.8倍 但海洋领域合作存在碎片化问题 [5] 海洋产业合作具体领域 海洋旅游 - 预计2028年全球邮轮旅游市场恢复5%年增长率 亚洲市场增速更显著 [6] - 2030年中国邮轮旅游市场规模预计达1400万人次 若30%引入东盟市场将带来近500亿元旅游收入 [6] - 建立岛屿旅游经济共同体 推动客源共享 邮轮航线联合营销和人员免签 [6] - 合作开发"一程多站式"国际邮轮航线和跨境旅游合作区 [7] - 推动海洋旅游市场跨境标准统一 规则统一和管理协同 [7] 海洋渔业 - 东盟对中国的海产品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25% [8] - 中国与东盟海域水产养殖占全球80% 渔业捕捞占全球60% [5] - 实现海关监管标准互认 实施海产品6小时快速通关机制 [9] - 支持设立跨境渔业加工园区 优化海产品加工增值累计规则 [9] - 共同放宽渔业市场准入 深化渔业技术合作 [9] 可再生能源 - 2000-2020年中国对东盟可再生能源项目公共投资占东盟所收外国公共投资的60% [10] - 2023年中国海上风电规模占全球47% [10] - 开发海上风电场与海洋渔业兼容的"上风下渔"示范工程 [11] - 合作缩短海上风电设备"零关税"过渡期 扩大市场开放 [11] - 建立中国-东盟海上风电技术研发中心 攻克热带海洋环境技术瓶颈 [12] - 探索建立统一海上风电交易市场 发行双币种可转换绿色债券 [12]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 未来10年全球海洋新兴产业有望实现107%增长幅度 [13] - 南海可药用海洋生物达1000余种 [13] - 合作建立海洋创新实验室和生物信息资源公共平台 [13] - 支持设立海洋生物医药成果转化飞地和创新成果应用示范区 [13] - 推进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标准与程序互认 合作制定区域性质量标准 [13] 基础设施与制度保障 海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2023年全球前20大港口中东盟仅有2个 中国有76个港口可停靠超1.4万标准箱大型船舶 [15] - 加大中国对东盟欠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援助 合作开展港口建设与改造升级 [15] - 建立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 组建区域港口联盟 [15] - 共同开发"海关跨境合作平台" 实现检验检疫等信息互认共享 [15] 经贸规则覆盖 - 推动RCEP规则向海洋领域全覆盖 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 [16] - 探索对符合可持续标准的水产品进一步降低关税 合作建立可追溯体系 [16] - 进一步开放海运服务市场包括集装箱运输 散货运输和港口作业等领域 [16] - 缩减海洋可再生能源 深远海养殖等新兴产业的负面清单 [16] - 设立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基金 支持海洋治理能力提升 [17] 生态资源保护合作 - 合作建立南海海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标准制度 [18] - 开展无争议区块油气资源开发合作 联合开展深海油气资源勘探 [18] - 探索开展以维护航道安全为目标的海警合作和共同防务 [18] 海南自由贸易港枢纽作用 - 依托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 鼓励东盟企业围绕海产品加工在海南投资设厂 [19] - 通过共建港口联盟 共同制定豁免查验商品目录加强与东盟国家港口对接 [19] - 在洋浦设立面向东盟的"离岸仓" 推进统仓统配模式 [19] - 设立中国-东盟海洋博览会 打造贸易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平台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