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馆
icon
搜索文档
海洋馆,没“鲸”费了
中国青年报· 2025-09-24 07:32
行业运营危机 - 法国昂蒂布海洋世界因游客减少及动物福利法案于2024年1月关门,其年访客量从120万人次骤降至42.5万人次 [2][28] - 2024年国内海洋馆营收出现断崖式下跌,客流量较2023年平均下滑30%-40% [2][11] - 国内两大海洋主题公园大连圣亚和海昌海洋公园在资本市场接连低价易主,海南富力海洋欢乐世界被申请破产重整,湖北小梅沙文化旅游上半年净亏损约900万元 [2][11] 高昂运营成本 - 海洋馆最大成本是电费,部分设备10万瓦起步,武汉极地海洋世界年水电费约4000万元 [6] - 饲料支出巨大,一头成年白鲸日食量达体重的2.5%-3%(至少50斤),上海海昌海洋公园3万余只生物日口粮约3000斤,其中4头虎鲸日消耗超1200斤食物 [6] - 大型海洋主题公园投资额巨大,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占地40万平方米,投资近42亿元,上海海昌一期投资达50亿元 [15] 商业模式转变 - 海洋馆增加非核心业务创收,如北京海洋馆设置88元儿童淘气堡、5D电影厅、文创售卖及萌宠投喂区 [8] - 为控制成本,部分海洋馆谨慎引进大型动物,改用“人造”鲸鲨,并将动物表演更换为成本更低的人鱼表演或潜水喂食 [7] - 2020年大连圣亚通过出售52只企鹅(均价42万元)凑够当年营收 [10] 行业扩张与结构问题 - 国内水族馆行业经历快速扩容,2007-2008年近30座水族馆建成,2013至2021年8年间新增160家海洋馆,年均开业20家 [14][15] - 行业过度饱和且同质化严重,全国水族馆展示生物种类仅约120-130种鱼类及30-40种无脊椎动物 [18] - 中国水族馆多为民营企业,且多数为注册资本小于2000万元的小型企业,高度分散且商业化属性强,转型困难 [40] 动物福利与伦理挑战 - 动物表演强度高,节假日部分场馆日表演6-10场,全年无休,训练采用饥饿法,新动物需饿1-2周以配合表演 [21][28] - 圈养环境导致动物健康问题,自然寿命70年的白鲸苏菲仅活20岁,海豚花花选择自杀,鲸豚自杀在圈养环境中不罕见 [31][32] - “三无水族馆”(无技术、无资金、无设计)生物损耗率高,开业损耗率超50%,稳定后年损耗率超30%,优质场馆年损耗率可控制在2%以内 [24] 资本运作与财务风险 - 部分海洋馆集团通过抵押成熟场馆门票收益权获取贷款,门票收入优先划归银行,导致营收可观场馆的动物面临断粮危机,需饲养员垫资维持 [33] - 资本压力下削减水质、饵料等关键环节投入,对鲸豚类敏感动物造成致命后果,形成恶性循环 [34] 未来转型方向 - 行业可能向非营利模式转型,由政府补贴或基金会维持,侧重保育和公共教育,如美国水族馆发展路径 [37] - 市场洗牌后将出现差异化“特色精品馆”,可借鉴日本经验,专注展示本地海域生物或开发独特互动体验 [39][40] - 转型需决策层思维改变,加强科普功能如“触摸池”,并从救助宣传升级为长期生态监测的科研模式 [37][38]
博物馆“超长待机”人气火热 夜游体验“点燃”夏日文旅消费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8-07 11:30
博物馆暑期运营策略 - 全国各大博物馆调整和延长开放时间,开启“超长待机”模式 [1] - 江苏南京民俗博物馆采取周一不闭馆,每周五、周六延时开放至晚上9时 [1] - 江苏共有89家博物馆调整和延长开放时间 [3] 夜间活动与体验创新 - 各大博物馆精心推出超过1500项展览、研学、夜游等活动 [3] - 北京海洋馆占地4.2万平方米,生活着上千种水生生物,利用灯光、雾森设备、特效投影等技术将静态丛林变为动态化体验 [5] - 推出“赛博海洋”多视听体验,由数控阵列球构成水母,通过高低错落排列上下波动,打造神秘且充满科技感的晚间海底世界 [5] 行业影响与消费拉动 - 博物馆夜游活动为观众带来别样观展体验,同时成为点燃夏日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3] - 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缩短了人们与历史的距离 [3]
“内斗”伤元气,大连圣亚4年亏4亿 控股股东可能有变,能否带来改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23:03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大连圣亚正在筹划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股票于7月22日起停牌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 公司控股股东为大连星海湾金融商务区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为大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 - 新投资者进入可能导致控股股东变动 [1] 公司经营状况 - 2020年起5个年度中有4个年度出现亏损 合计亏损约4亿元 [1] - 2020年营收1 14亿元 同比减少64% 净利润亏损6998万元 [3] - 2021年和2022年净利润分别亏损1 98亿元、7664万元 2023年扭亏为盈 2024年又亏损7018万元 [3] - 2025年上半年预亏1272万元至1908万元 主要因景区客流下降、营业收入减少、确认投资损失、计提诉讼迟延利息等 [3] 公司股权争斗 - 2018年杨子平与磐京基金进入前十大股东 至2020年7月磐京基金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18 71% [2] - 2020年4月杨子平提出罢免时任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的提案 内部矛盾激化 [2] - 2020年9月股东大会发生冲突 副董事长毛崴受伤送医 [3] - 截至去年末 星海湾投资持股24 03% 磐京基金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19 46% 杨子平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10 14% [3] 诉讼影响 - 2024年年报提到诉讼赔偿导致营业外支出增加 [4] - 截至2025年6月的12个月内新增多起诉讼案件 累计涉案金额超过1900万元 [4] - 2020年以来累计发布超过20条涉及诉讼的公告 [4] 行业现状 - 海洋公园等主题公园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经营成本和投入成本高 客流和门票收入增长见顶 [6] - 国内外其他主题公园品牌涌入市场 加剧竞争 [6] - 海洋类文旅项目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结构性矛盾 运营成本高导致投资回报率长期偏低 [6] - 近年来游客二次消费普遍减少 海洋类公园走向整合是趋势 未来行业将面临洗牌 [6]
又一家海洋馆上市公司要易主?4年亏4亿元的大连圣亚:公司控股股东可能有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22:36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大连圣亚正在筹划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股票自7月22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 控股股东大连星海湾投资(持股24.03%)可能变动 实际控制人大连国资委或将变更 [1][4] - 新投资者介入引发控制权变动预期 投资者期待借此打开新局面 [1] 股权争夺历史 - 2018年磐京基金及杨子平进入前十大股东 至2020年磐京系持股达18.71% 杨子平当选董事 [2] - 2020年爆发控制权争夺 杨子平提案罢免原董事长 董事会矛盾公开化 [2] - 2020年9月股东大会发生肢体冲突 磐京基金董事长毛崴受伤送医 [4] - 当前股权结构:星海湾投资24.03% 磐京系19.46% 杨子平系10.14% [4] 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五年间四年亏损 合计亏损约4亿元 其中2020年亏6998万元 2021年亏1.98亿元 2022年亏7664万元 2024年亏7018万元 [1][4] - 2023年短暂扭亏后 2025年上半年预亏1272万至1908万元 主因客流下降/收入减少/投资损失/诉讼利息 [4] - 2020年营收同比暴跌64%至1.14亿元 [4] 诉讼风险 - 2024年诉讼赔偿导致营业外支出增加 2025年上半年新增涉案金额超1900万元 [5] - 2020年以来累计发布超20条诉讼公告 [5] 行业困境 - 海洋馆行业面临高投入低产出矛盾 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客流及门票增长见顶 [8] - 主题公园二次消费普遍减少 海昌海洋公园已先发易主 行业整合趋势明显 [8] - 外部竞争加剧:国内外新主题公园品牌涌入市场 行业将面临洗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