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距离绿色出行科技综合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快驴科技冲刺上市,营收16亿,利润800万
国际金融报· 2025-05-28 11:52
上市申请与募资计划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交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拟募集资金用于五大战略方向:服务网络扩展、海外市场拓展、共享出行布局、上游产业链延伸、商业物流配送业务发展 [1]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短距离绿色出行技术服务,服务对象包括轻型电动车用户、商业物流服务商和共享出行用户 [3] - 按收入计,公司在中国内地短距离绿色出行科技综合服务领域市场份额达2.2%,居行业榜首 [3] - 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份,拥有950名区域服务商和20000家合作门店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3.11亿元、12.23亿元(同比下滑6.7%)、16.31亿元(同比增长33.4%) [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29.3万元、229.5万元和799.3万元 [4] - 毛利率分别为3.5%、3.4%、4.1%,净利率仅0.5%、0.2%、0.5% [5]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0.28亿元、0.72亿元、0.84亿元,三年累计1.84亿元 [6] 资产负债表与运营指标 - 存货余额呈现下降趋势:389.2万元、1512.8万元和251.2万元 [7]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余额分别为4789.9万元、558.1万元和1263.9万元 [7] 股权结构与管理层 - IPO前,长兴明远持股62.55%,武英杰直接持股13.5%,并通过关联主体合计控制85.5%股权 [8] - 创始人武英杰担任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拥有29年营销及业务管理经验 [8][9] 业务模式与供应商依赖 - 主要收入来源为铅酸电池销售,报告期内收入占比高达99.4%、99.4%和99.1% [10] - 金超威品牌铅酸电池占主导地位,收入占比分别为95.1%、99.4%和70.6% [10][11] - 超威集团为第一大供应商,报告期内采购额占比分别达98.5%、87.0%和99.2% [11] - 对超威集团的高度依赖构成潜在经营风险 [12]
新股前瞻|快驴科技:年营收16亿,身患最大供应商超威“依赖症”
智通财经网· 2025-05-24 12:15
公司概况 - 快驴科技是中国短距离绿色出行科技服务商龙头,按2024年收入计市场份额为2.2% [1][2] - 公司成立于2014年,业务涵盖轻型电动车用户、商业物流配送服务商和城市绿色共享出行用户 [1] - 公司生态体系基于快驴出行、快驴优选和快驴教育三大支柱,并包括快驴养车、快驴快修及闪行共享三大服务 [3] - 截至2024年底,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份,拥有950名区域服务商及2万家合作门店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3.11亿元、12.23亿元(同比下滑6.7%)、16.31亿元 [3]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629.3万元、229.5万元(同比下滑63.5%)、799.3万元 [4] - 2022-2024年毛利分别为4561万元、4164万元、6621万元 [4] - 2024年底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431万元,现金及等价物3.12亿元,流动资产3.28亿元,流动负债2.36亿元 [4] 业务模式 - 主要业务包括提供铅酸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等产品,销售充电器、轮胎等配件 [3] - 向合作门店提供技术及人员培训和咨询服务 [3] - 2022-2024年从最大供应商超威集团的采购金额分别占总采购金额的98.5%、87.0%、99.2% [6][7] 行业状况 - 中国短距离绿色出行科技综合服务市场规模从2020年439亿元增至2024年722亿元,CAGR13.3% [8] - 预计2025年831亿元增长至2029年1271亿元,CAGR11.2% [8] - 行业竞争格局分为独立服务平台(如快驴科技)和传统电动二轮车制造商(如雅迪、爱玛、绿源) [9] - 行业前五市场份额累计5.1%,集中度较低 [9] 发展策略 - 计划通过IPO募集资金用于扩展服务网络、提升门店形象、设立新产品体验区 [9] - 拓展海外市场和国内共享出行业务 [9] - 发展铅酸电池工厂及镁合金车架工厂,进行上游产业链延伸 [9] 潜在挑战 - 高度依赖单一供应商超威集团,存在供应集中风险 [6][7] - 行业政策敏感性高,市场需求易受政策调整影响 [8] - 市场竞争加剧,其他服务商扩张可能挤压公司市场份额 [9]
快驴科技递表港交所,最高9成9采购额来自最大供应商,业绩波动大,增速或放缓
深圳商报· 2025-05-20 16:36
公司概况 - 快驴科技是中国内地领先的短距离绿色出行科技综合服务商,市场份额为2.2% [3] - 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13日,控股股东武英杰通过长兴明远、长兴龙威、长兴明威直接及间接控制公司股权合共85.50% [4] - 公司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份,拥有超过950名区域服务商及20,000家合作门店 [4] 业务模式 - 公司业务生态体系由三大核心支柱组成:"快驴出行"为核心服务支柱,"快驴优选"及"快驴教育"分别提供产品质量保障及技术培训支持 [8] - 公司通过区域服务商销售绝大部分产品,2022-2024年来自区域服务商的收入分别为13.1亿元、12.23亿元、16.28亿元 [10][11] - 主要业务包括提供铅酸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等电池产品、销售充电器、轮胎等短距离轻型电动车的零件和配件,以及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3.11亿元、12.23亿元、16.31亿元,年内溢利分别为629.3万元、229.5万元、799.3万元 [4] - 2022-2024年毛利分别为4561万元、4164万元、6621万元,毛利率分别为3.48%、3.40%、4.06% [5] - 铅酸电池收入占比最高,2024年金超威品牌和自有品牌分别占70.6%和28.5% [7] 行业分析 - 中国内地短距离绿色出行科技综合服务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439亿元增至2024年的72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3%,预计2029年将达到127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2% [5] - 中国内地轻型电动车总销量由2020年的5660万辆增至2024年的7770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8.2%,预计2029年将达到8500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1.6% [13] 供应链风险 - 公司从超威集团采购的电池产品占总采购金额的98.5%、87.0%及99.2%,存在供应集中风险 [12] - 公司与超威集团自2017年起保持长期合作,采购其品牌及自有品牌电池产品,包括"金超威"、"闪行"、"臻金"、"长跑者"等 [12] 监管与市场风险 - 中国内地对轻型电动车的监管政策可能影响市场需求,例如更严格的驾驶及停放规定可能促使消费者转向其他出行方式 [13] - 新国标实施后,2019年4月前购买的不符合标准的轻型电动车需在五年内更换,但公司无法保证业务增长能持续 [14][15] 产品风险 - 公司产品可能面临产品责任索赔,若未按预期运行或出现故障可能导致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或死亡 [16] - 产品召回风险可能对品牌形象、财务状况及增长前景产生不利影响,且保修储备可能不足以支付未来索赔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