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

搜索文档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由“规模扩张”向“质效并重”转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5 08:24
面积超4600万亩,全链融合发展持续升级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由"规模扩张"向"质效并重"转变 去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增长。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 政管理局指导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组织编制了《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 (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去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4600万亩,全链融 合发展持续升级,加工业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正加快由"规模扩张"向"质效并重"转变,在保障 粮食安全和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绿色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报告》指出,去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 4605.32万亩,同比增加114.98万亩,增长率为2.56%。在这一年里,有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统计的省 (区、市)达到28个,其中面积超100万亩的省份数量达到11个,比2023年增加1个,按面积大小排序, 依次为湖北、安徽、湖南、四川、江苏、贵州、江西、云南、辽宁、吉林、河南,这11个省的面积之和 占据了全国的89.64%。 季稻、两季虾"的周年循 ...
稻渔综合种养新政出台:力争三到五年形成更多联农带农共富典型
证券时报网· 2025-07-23 21:15
政策导向与产业规划 - 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规范提升、转型升级、富民增收、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提出十项工作要求 [1] - 2024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4605万亩,同比增长2.6%,生产约2300万吨稻谷和443万吨水产品 [1] - 发展目标为三到五年内实现种养模式更高效、生产更绿色、质量安全更有保障、联农带农共富典型更多涌现 [1] - 各地需科学规划产业发展,优先利用冬闲田和盐碱地,合理控制规模,华东(华中)推广稻虾/稻蛙/稻鳖,东北推广稻蟹/稻虾,西南推广稻鱼 [1] 技术创新与模式升级 -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生物群体协同作用机理、稻田养殖承载力、减肥节水机制等 [2] - 创新集成关键技术:田间工程、物种配比、减药控残、精准栽培、健康养殖、资源循环利用、"数智"管理等 [2] - 突出种业支撑,稻虾产区推广繁养分离和良种选育,稻蟹产区研发抗病河蟹新品种,山区选育土著鱼类,盐碱地研发耐盐碱品种 [2] 产业链延伸与富民机制 - 建立"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股份联结和"保底价+市场价上浮"订单联结等利益共享机制 [3] - 推动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引导经营主体开展美食餐饮、特色民俗、农事体验、休闲康养、研学科普等融合服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