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

搜索文档
首批80万尾鱼苗投产,清远进一步推动禾花鲤鱼产业发展
南方农村报· 2025-08-25 20:35
展。 禾花鲤是清远北 部山区的特色鱼 种,具有生态适 配性高、经济附 加值大的双重优 首批80万尾鱼苗 投产,清远进一 步推动禾花鲤鱼 产业发展_南方 +_南方plus 近日,清远市农 业科技推广服务 中心(以下简 称"清远农推中 心")将首批 3000余斤规格达 5厘米的禾花鲤 鱼苗成功配送至 连南瑶族自治 县,预计推广稻 渔综合种养面积 300余亩,直接 惠及农户30余 户,助力当地禾 花鲤鱼产业发 2024年7月,清 远农推中心协同 广东省科贸职业 技术学院发布 《DB4418/T025 —2024禾花鲤》 地方标准,实现 了从种质、形态 到养殖的全流程 标准化。2025年 4月,中心组织 繁育禾花鱼水花 80万尾,经科学 培育,鱼苗成活 率突破95%。 近年来,在广东 省"百千万工 程"的推动下, 连南、连山等少 数民族聚居区依 托"万村授信"等 政策支持,积极 培育本土特色产 业。其中,连南 示范区在2024年 实现"百斤鱼、 千斤稻、万元 钱"的成效,亩 产值超万元,成 为全省生态农业 标杆。2025年, 连山开展相关技 术培训,农户普 及率达80%。 据了解,此次鱼 苗投放覆盖连南 县3个镇5个 ...
稻渔综合种养、深远海养殖 新产业、新模式打开富民增收“新路径”
央视网· 2025-07-24 14:01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 - 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标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种养模式更高效、生产更绿色 发挥其在粮食安全、水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 [1] - 2024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4605万亩 同比增长2.6% 在稳粮、促渔、增收方面成效显著 [1] 深远海养殖大黄鱼 - 浙江宁波象山县渔山列岛海域部署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东海1号" 长83米、宽32米 高度相当于7层楼 用于批量养殖大黄鱼 [3] - "东海1号"分为三个养殖网箱 每个网箱长32米、宽27米 深13米 共养殖20多万尾大黄鱼 体重范围六两至一斤半 [5] - 采用夜捕方式保证大黄鱼色泽和鲜度 每周捕捞一次 每次约5000斤 [5] 大黄鱼品质与销售 - "东海1号"被称为大黄鱼野生驯化基地 大黄鱼在汹涌洋流中持续游动 驯化两个月可达类野生品质 [7] - 首批两万多条大黄鱼进入市场 部分本地销售 部分通过电商平台冰鲜配送 采用零下60至80摄氏度锁鲜 保鲜期达一个月 [10] - 平台预计年产量400吨 价值超4000万元 为当地创造数十个就业岗位 禁渔期增加渔民收入 [10]
早新闻|这些公司回应与雅下水电项目关系
证券时报· 2025-07-24 07:57
宏观热点 - 科技部发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强调以人为本、安全优先、公平公正等基本原则,要求驾驶自动化系统在交通事故或极端环境中最大限度降低对人的伤害,相关算法和模型需清晰记录[1] - 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规范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方面提出10项工作要求,推动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和联农带农机制[1][2] - 广期所调整工业硅、多晶硅、碳酸锂期货合约相关参数,自2025年7月25日起工业硅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8%,投机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10%[3] - 海关总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监管办法》,对海南自贸港与境外之间进出的人员、货物等实施监督管理[4] - 广州市规划到2030年体育强市建设目标,包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平方米,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2%,培育1—2个千亿级体育产业集群[5] 公司新闻 - 多家公司澄清不涉及或不确定参与雅下水电项目,包括大禹节水、凯龙股份、ST西发、华新水泥、*ST正平[6][7][8][9][10] - 光大银行获中信金融资产增持,持股比例由7.08%增至8%[10] - 劲仔食品拟5000万元—1亿元回购股份,天禄科技、美农生物、蓝天燃气、宏昌科技、保变电气、天成自控、中汽股份、新光光电、奕瑞科技等公司股东或高管拟减持股份[11][12][13][14][15][16] - 启迪设计联合中标河南空港智算中心采购项目,维尔利中标4180万元马来西亚渗滤液处理项目,北新路桥子公司合计中标16.29亿元公路项目[17][18][19] - 矩阵股份二季度装修装饰业务新签订单额2.72亿元,中国通号5至6月中标14.31亿元轨道交通项目,深圳能源拟78.97亿元投建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20][21][22] - 中远通拟设合资公司拓展两轮电动车快充业务,沃森生物与玉溪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ST赛为收到启动预重整决定书[23][24][25]
巨星农业历时五年打造的“一田双收”结出共富硕果
每日商报· 2025-05-28 06:29
新型综合种养模式 - 公司采用稻蛙共生、稻虾共作等现代化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一田双收"的产业效益 [2] - 通过精准规划生产周期,将小龙虾、黑斑蛙养殖与水稻、小麦、油菜种植结合,实现土地"全年无休"的高效运转 [3] - 稻蛙共养模式中,黑斑蛙以稻田害虫为食减少农药使用,蛙类粪便作为天然有机肥降低化肥依赖 [3] - 该生态种养模式在2024年10月获得杭州市新型综合种养产品展示评比一等奖 [3] 跨界经营策略 - 公司将纺织行业积累的"精细化生产"理念引入农业领域 [3] - 利用纺织业积累的渠道资源转化为农业竞争优势,80%的龙虾和黑斑蛙产品直供浙北市场 [4] - 通过萧山新农都、桐庐配送中心、嘉兴农批三大枢纽构建销售网络 [4] 产业带动效应 - 公司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成为杭州地区新型综合种养标杆 [2] - 主动搭建共享销售网络,为富阳其他乡镇养殖户对接客源 [4] - 计划开发钓虾、钓蛙体验项目,推动农旅融合和乡村振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