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

搜索文档
用心做好粮食安全民生答卷
经济日报· 2025-08-14 06:05
粮价大幅波动会对市场稳定和民生保障造成显著影响。今年小麦、稻谷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农民种粮积 极性,可能会影响粮食长期供给。国家及时启动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收购,避免"谷贱伤农"。截至 目前,中储粮已在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和山东5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在江西启动早籼稻最 低收购价收购,确保农民种粮不亏本。在全国全面推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支 持种粮农民"愿保尽保",尽可能规避了价格波动风险。各地鼓励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订单,既 能保障农民基本收益,又通过优质优价机制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形成产销共赢良性循环。 粮食种得好、卖得好,最终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现在粮油消费正迈向"吃得 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新阶段,市场呈现鲜明的"金字塔"结构,中高端粮油产品消费快速增 长,有机大米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几倍甚至十几倍,但复购率很高,优质粮油产品供不应求,折射出消费 升级的强劲动力。粮油是果腹之物,更承载着健康追求,年轻父母为宝宝选择有机胚芽米,健身达人青 睐高蛋白藜麦,老年人偏好低糖杂粮粉,每个消费群体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粮食密码"。粮食消费还承 载着文化传承功能, ...
烘干厂里看夏收
新华社· 2025-07-31 10:13
农业机械化发展 - 源鼎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日处理稻谷烘干能力从2018年的80吨提升至150吨,服务覆盖4个乡镇数万亩水稻,辐射半径80公里[1] - 公司目前拥有6台烘干机,在夏收高峰期曾连续运转300多小时,累计处理近2000吨稻谷[1] - 烘干技术显著进步,碎米率从10%降至接近0,单批烘干时间从20多小时缩短至18小时[2] - 鼎城区农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反映农业机械使用率提升[2] - 全区现有10多家烘干厂,部分为2023年新建,供电公司通过电路扩容和安装真空断路器保障生产[3] 水稻种植成效 - 2023年早稻亩产普遍从1200斤增至1300斤,单产增加约100斤[1] - 出米率达到每150克稻谷产出98克米的高水平[1] - 产量提升得益于湘早籼24号、中安2号等高产品种推广及科学栽培管理[2] - 鼎城区被列为"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获得专业科研机构技术指导[2] 产业链服务模式 - 农户可将稻谷委托烘干厂存储并代销,形成"烘干-仓储-销售"一体化服务[3] - 供电部门主动保障生产,处理5起设备高负荷故障,确保夏收期间连续作业[3]
湖南鼎城:粮食烘干助“双抢”
人民网· 2025-07-24 23:43
农业机械化与粮食烘干 -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已完成60余万亩早稻收割,正值"双抢"大忙季节 [2][4][6][8][10] - 当地加大粮食烘干设备投入使用,缓解晒粮场地需求紧张问题 [2][4][6][8][10] - 烘干设备有效应对不利天气对粮食储存的影响 [2][4][6][8][10] 电力保障与基础设施 - 国网常德供电公司检查烘干设备电力供应情况,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8] 产业规模与设备应用 - 双桥坪镇水稻烘干工厂采用铲车、无人机等机械化设备提升效率 [2][10] - 烘干工厂通过规模化作业支持60余万亩早稻的产后处理需求 [2][4][6][8][10]
华创农业7月USDA农产品跟踪报告:USDA下调全球玉米产量预测,上调全球大豆产量预测
华创证券· 2025-07-24 23: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USDA发布7月全球农产品供需报告,较24/25年度6月报告,主要调整包括下调24/25年度全球玉米产量、维持消费量,维持中国玉米产量、消费量预测;上调24/2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上调消费量,维持中国大豆产量、消费量预测;维持24/25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上调消费量预测,维持中国小麦产量、消费量预测;下调24/25年度全球稻谷产量,上调消费量预期,维持中国稻谷产量、上调消费量预测[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玉米:24/25年全球产量环比下行,消费量环比维稳 - 全球:24/25年库消比环比下行至21.33%,7月USDA下调24/25年全球玉米产量12.66亿吨至12.64亿吨,环比下降0.18%,消费量12.76亿吨环比维稳,因产量下调需求略高于产量供应收紧,库消比环比下降0.25pct[6][9] - 中国:24/25年中国产量、消费量维稳、库消比下行,7月USDA预测产量为2.95亿吨,进口量为1000万吨,总需求量为3.21亿吨,环比均保持稳定,库消比为55.81%环比下行[6][11] 大豆:全球库消比环比上行0.11pct,中国库消比环比下降1.13pct - 全球:全球大豆供应量环比上升0.2%,消费量略有上升,24/25库消比环比上行至29.65%,7月USDA预测产量为4.28亿吨,环比上升0.20%,上调需求量至4.25亿吨,环比上升0.24%[6][20] - 中国:24/25年中国大豆产需维稳、库消比环比下行,7月USDA预测产量为2100万吨,进口量1.12亿吨,消费量为1.33亿吨,环比均维稳,库消比32.62%,环比下降1.13pct[6][26] 小麦:全球库消比环比下降,中国库消比持稳 - 全球:全球小麦产量维稳,需求上升,24/25年库消比下行至32.26%,7月USDA预测产量为8.09亿吨,环比保持稳定,上调全球小麦需求至8.11亿吨,环比上升0.10%,库消比环比下降0.19pct[6][32] - 中国:国内小麦消费维稳,USDA预计24/25年库消比稳定在83.07%,7月USDA预测产量为1.42亿吨,进口量为0.06亿吨,消费量维持不变,今年夏季小麦减产幅度较小且企业采购谨慎,市场购销稳定[6][37] 稻谷:全球库消比环比下降0.14pct,中国库消比环比下降0.66pct - 全球:产量预期下调,需求预期上升,全球库消比环比下调,7月USDA调整产量至5.42亿吨,环比下降0.057%,上调需求量至5.42亿吨,库消比34.58%,环比下降0.14pct[6][43] - 中国:产量预期维稳,需求预期上升,库消比环比下降0.66pct,7月USDA预测产量为1.46亿吨,进口量为0.026亿吨,环比上升6.12%,消费量为1.46亿吨,环比上升0.45%,库消比71.23%,环比下降0.66pct,6月稻米市场价格稳中有涨,高品质稻米紧缺[6][49]
稻渔综合种养新政出台:力争三到五年形成更多联农带农共富典型
证券时报网· 2025-07-23 21:15
政策导向与产业规划 - 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规范提升、转型升级、富民增收、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提出十项工作要求 [1] - 2024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4605万亩,同比增长2.6%,生产约2300万吨稻谷和443万吨水产品 [1] - 发展目标为三到五年内实现种养模式更高效、生产更绿色、质量安全更有保障、联农带农共富典型更多涌现 [1] - 各地需科学规划产业发展,优先利用冬闲田和盐碱地,合理控制规模,华东(华中)推广稻虾/稻蛙/稻鳖,东北推广稻蟹/稻虾,西南推广稻鱼 [1] 技术创新与模式升级 -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生物群体协同作用机理、稻田养殖承载力、减肥节水机制等 [2] - 创新集成关键技术:田间工程、物种配比、减药控残、精准栽培、健康养殖、资源循环利用、"数智"管理等 [2] - 突出种业支撑,稻虾产区推广繁养分离和良种选育,稻蟹产区研发抗病河蟹新品种,山区选育土著鱼类,盐碱地研发耐盐碱品种 [2] 产业链延伸与富民机制 - 建立"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股份联结和"保底价+市场价上浮"订单联结等利益共享机制 [3] - 推动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引导经营主体开展美食餐饮、特色民俗、农事体验、休闲康养、研学科普等融合服务 [3]
良机良种良技绘就早稻好“丰”景 “新农人”正逐渐成为“兴农人”
央视网· 2025-07-17 16:41
早稻收成情况 - 江西早稻收获进入高峰期 当前高安市早稻收割已完成90% 预计7月25日全部完成 [1][9] - 今年早稻丰收 亩产达1200-1300斤 稻穗颗粒饱满 单株结200粒左右稻谷 [3] - 高产源于优良籼稻品种"中组53" 该品种具有高产 优质 抗性好特点 成熟期约110天 [3] 农业技术创新 - 推行"优质晚稻早种连种"技术 通过种植早熟晚稻品种实现双季优质稻生产 [5] - 该技术使优质稻提前至7月下旬上市 稻谷从储备粮成功转化为商品粮 [5] - 机械化程度高 收割机单台日作业量达50-60亩 500亩稻田可一天完成收割 [1] - 育秧采用工厂化流水线生产 插秧通过机械化完成 晚稻栽插8月1日前全部完成 [9] 产业链建设 - 形成种植-烘干-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日烘干产能1500吨 大米日产量240吨 [7] - 农机设备升级 收割机驾驶室配备空调 改善作业环境 [1] 新农人发展 - "90后""00后"新农人活跃 农学专业人才负责技术指导 机械专长人员操作农机具 [11] - 新农人结合传统农业智慧与创新理念 为行业注入新活力 [11]
晨曦采莲悟农辛,青春调研谋振兴
中国食品网· 2025-07-10 10:58
农业现状与挑战 - 姚西村白莲种植面临湖南病威胁,初步分析显示与土壤中氮磷钾含量长期超标、化肥残留过多密切相关[2] - 土壤检测发现当前蚜虫数量较少,但土壤环境失衡已对白莲生长造成威胁,往年化学药剂残留隐患可能长期影响土壤生态与白莲品质[2] - 劳动力结构问题突出,务农群体以老人为主,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土地流转政策推进中面临技术培训不足、设备适配性差等难题[3] - 粮食种植困境严峻,稻谷价格低迷(每斤仅九毛多钱),种粮收益难以覆盖成本,农户种稻积极性受挫,区域粮食储备量不足[3] - 白莲种植因长期单一耕作、忽视轮作休耕及减少化肥使用,亩产仅150公斤,远低于周边地区200公斤的平均水平[3] 解决方案与建议 - 针对白莲病害与土壤污染,建议建立"莲田轮作休耕指数",推行"莲-稻-紫云英"轮作模式,配合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菌剂改善土壤[3] - 针对劳动力与机械化难题,提出推广"土地托管+职业莲农"模式,由合作社统一组织机械化耕作,并联合农保公司推出针对新农人的保险补贴政策[3] - 面对粮食种植困境,建议发展"白莲+水稻"复合种植,争取粮食价格补贴,同时探索订单农业模式[3] - 为提升白莲附加值,规划莲子饮品、莲蓉馅料、莲心茶等深加工产品方案,结合电商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打造特色品牌[3] 实践与调研成果 - 实践队通过实地走访、土壤检测等方式深入了解姚西村莲业发展现状,发现并分析问题[2][3] - 实践队与村干部、莲农展开多轮研讨,凭借专业知识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3] - 实践活动拉近了队员与土地、农民的距离,未来将持续关注姚西村莲业发展,完善解决方案[4]
万企兴万村 兴出好图景
广西日报· 2025-07-08 10:31
产业聚力 - 富凤集团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统一提供鸡苗 饲料 疫苗和技术服务 农户负责养殖 公司保价回收 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 [2] - 富凤集团带动3.5万农民从事小麻鸡养殖 覆盖200个脱贫村的7000余户农民 [2] - 广西金福农业在隆安县种植火龙果5500亩 带动1.09万户农户年创收1500万元 [2] - 广西3.68万个兴村项目中 产业类占比超75% 形成"桂字号"农业品牌矩阵 [3] 科技焕能 - 来宾广荣建设烘干中心 9台烘干机日处理湿稻240吨 解决农民晒谷难题 [4] - 广荣农机服务合作社千亩水稻基地综合机械化率达99.45% 带动6.3万亩水稻机械化种植 [4] - 标准化种植使农民增收节支350元/亩 每年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500多万元 [4] - 乃志海洋科技引进深海抗风浪网箱技术 科学养殖带动200多名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5] 金融扶持 - 农行玉林分行为649户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贷款余额超40亿元 其中23亿元支持2000户新型农业主体 [6] - 博白编织行业在金融支持下实现工业总产值40.43亿元 外贸出口额12.46亿元 [6] - 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万企兴万村贷""坚果产业贷"等产品 强化全产业链金融支持 [7] 文化铸魂 - 黄姚乐耘庄园结合农耕文化和茶艺研学 2024年接待游客7万人次 助农消费金额超40万元 [8] - "印象那西"项目改造86栋民居 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5万元增至30万元 村民人均纯收入2.5万元 [9] - 广西民营企业通过农文旅融合 推动产业结构从单一农业向多元业态转型 [8][9]
机械化收割、“鸭管家”除虫 农业科技+生态种养助力增产增收
央视网· 2025-07-01 14:21
江西早稻收割与晚稻种植 - 江西1800多万亩早稻进入成熟收割期,赣州全南县种植户利用晴好天气进行机械化抢收[1] - 采用大型联合收割机实现高效收割,稻谷脱粒后直接转运,秸秆粉碎还田作为晚稻生物肥料[1] - 旋耕机紧随收割后开展作业,为晚稻插秧抢出农时,实现"双抢"无缝衔接[1] - 机械化作业将传统一个月农时缩短至半个月,显著提升效率[3] - 赣州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94%[3] - 粮食烘干厂实现田头到仓库无缝衔接,不间断进行烘干作业[3] 河南信阳稻鸭共养模式 - 商城县采用稻鸭共养生态模式,稻田中放养"鸭管家"进行除草除虫[4] - 鸭群杂食性特点有效控制杂草和害虫,粪便作为天然肥料提升稻谷品质[4] - 实施"一田五收"模式:种植二茬稻、养殖两茬鸭和虾,每亩收益超过1500元[6]
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6-30 06:51
乳制品业务供应商调整 - 公司2024年度新增宁夏塞上牧源牧业有限公司、宁夏兴垦牧业有限公司作为生奶供应商 [1] - 乳制品业务主要供应商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近两年合作较为稳定 [1] 生奶采购成本与价格趋势 - 2024年生奶采购价格同比下降7.62%,与阳光乳业披露数据一致 [1] - 2023-2024年生鲜乳收购价格持续下降,与农业农村部数据相符 [1] 乳制品销售情况 - 2024年生产乳品8,694吨,销售8,574吨 [4] - 学生奶渠道销售额占比72%,流通渠道占比28% [4] - 乳品行业整体消费需求疲软导致收入下降1,734万元 [4] 毛利率变动分析 - 2024年乳业毛利率36.04%,同比上升6.85个百分点 [4] - 生奶平均生产领用单价下降558.83元/吨,奶粉下降7,641.75元/吨 [4] - 低温奶毛利率显著高于常温奶12.68%-33.03% [5] - 低温奶销售占比86.65%,运输半径300公里内成本优势明显 [5] 产品结构调整 - 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从27.12%增至54.38% [5] - 低毛利产品收入占比从48.91%降至29.49% [5] - 开发"鲜系列、嚼系列"等高毛利产品 [5] 业务模式特点 - 采用"牧场+工厂+市场"经营模式 [3] - 拥有10条自动化生产线,6大类60余种产品 [3] - 实现从养殖到销售全过程质量监控溯源 [3] 预付款项情况 - 2024年预付款项期末余额12,420万元,占流动资产13.81% [9] - 前五名预付款项占比70.02% [9] - 主要用于豆油、菜油等油脂采购 [12] 采购模式 - 坚持"以销定采,滚动采购,适度库存"原则 [11] - 支付合同金额5%-30%作为保证金,提货前付全款 [12] - 供应商均为国企、大型企业及资质良好企业 [12] 供应商变化原因 - 2024年完成资产置换,置出饲料贸易业务 [10] - 不再从关联方湖南嘉合晟贸易有限公司采购 [17] - 新开发杭州沃诚实业等三家供应商 [12] 同行业对比 - 预付款项占营业收入比例高于同行业 [13] - 但在途物资少于同行业,综合比例低于同行业 [13] - 剔除5,444.88万元全款支付影响后处于中间水平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