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种植与仓储
搜索文档
从收割到仓储 看智慧农业如何“拿捏”粮食安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6 16:10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与智能应用是减少粮食损耗、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途径 [1] - 从智能收割到智慧仓储的全链条管理有效降低了粮食损失率 [1][5][7] - 机械化收割与科学田间管理是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11][13][15] 智能收割技术应用 - 黑龙江富锦市采用厘米级精度的智能联合收割机 将粮食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1] - 新型收割机相比传统机器每亩地可减损30多斤粮食 且收割破损率低、速度快 [3] - 甘肃省陇南市组织10多台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作业 止损率降至1%左右 [13] 智慧仓储与粮情监测 - 富锦市粮库实现自动化售粮模式 农户凭一卡通完成登记、扦样、过磅、结算全流程 [5] - 粮仓安装粮情监测系统 具备智能预警和自动化信息警告功能 可及时干预仓储问题 [7][9] - 富锦市粮食总仓容达2406万吨 4103个摄像头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减少损耗 [11] 机械化与科学种植管理 - 江西省吉水县调度超1500台收割农机具 每台日收割面积达50-60亩 效率显著提升 [16][19] - 陇南市武都区推广水稻+油菜轮作模式 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为农户增加一季收成 [15] - 吉水县应用温湿度传感器、虫情测报灯等智慧农业技术 实现对水稻长势和病虫害的提前干预 [22] 烘干能力与产后减损 - 吉水县组织300台套大中型烘干设备24小时运转 日烘干能力突破9000吨 形成覆盖所有产粮乡镇的服务网络 [24] - 当地通过新增设备、共建共享方式提升烘干能力 减少收割后雨水导致的稻谷霉变等产后损失 [17][25] - 吉水县54.43万亩晚稻已收割过六成 预计本月底收割完毕 [24] 农田改造与产业效益 - 吉水县对水淹区实施抬田工程 剥离30厘米耕作层并回填 使农田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土地流转价格达每亩600元 [21] - 陇南市通过优化种植布局、推广科学管理技术 加强精细化田间管护以提升水稻产业效益 [15] - 持续高温天气使今年晚稻收割时间较往年提前5-7天 每亩产量约1200斤 [17]
全链条发力保粮增收
经济日报· 2025-10-02 06:21
农业技术创新与新品种推广 - 种植户试种100亩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苦瓜抗逆基因的“苦瓜稻”新品种,抗病性强,亩产稳定在1000斤左右,售价是普通水稻的3倍 [1] - 面对持续高温少雨及强降雨等严峻挑战,农技人员推广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气象部门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7次 [1] 农机应用与收割效率提升 - 襄阳市提前完成近3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检修保养,投入3.4万台收割机昼夜抢收,确保机收率稳定在99.5%以上 [1] - 农技人员对收割机进行针对性改装,使宽窄行种植的玉米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下,显著优于4%的国家标准,全市机收损失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可挽回粮食约9000万斤 [2] 粮食产后处理与仓储智能化 - 全市1503台烘干机全力运转,日均处理湿粮约3万吨,累计烘干量突破50万吨,政府积极推广“共享烘干”模式为小农户提供代烘服务 [2] - 智慧粮仓系统实时监测粮堆内的温度、虫害及气体变化,结合保温墙体、空调与通风系统实现常年低温储粮,智能化管理使8000多吨粮食入库时间从一个月缩短至不到20天 [2] 粮食收购政策与市场稳定 - 国有粮库严格执行中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底价为每斤1.29元,实际市场收购价普遍维持在1.31元至1.33元之间 [3] - 通过订单农业、优质优价、现金结算等方式稳定市场,实现从收割到运输的无缝衔接,“现款现结”保障售粮农户利益 [3]
粮食住进“好房子” 好模式助增收!各地保障秋收有“粮”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6 21:30
粮食仓储行业 - 现代化粮库在秋收期间进入满负荷运行状态,通过传输带等设备确保稻谷安全入库 [2] - 粮库配备智慧粮库综合管理平台,集成智能出入库、粮情监测、智能通风系统,确保粮库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下并持续通风 [4] - 多部门协同提供技术指导、稳定供电与科学储粮管理,共同保障粮库稳定高效运行 [2][4] 农业生产模式 - 湖南宁乡市香芋种植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食品公司提前与合作社签协议并保底收购 [5] - 该模式覆盖7个村12家合作社,带动500多名农民灵活就业,预计总产值超1500万元 [5] - 种植大户通过精细田间管理实现亩产超3500斤,较去年增产30%以上 [4] 秋收应对措施 - 山东菏泽因降雨影响机械收割,调整措施将收割后玉米直接送往烘干塔进行快速处理而非晾晒 [6] - 电力部门更换老化线路设备并组建24小时应急抢修队,保障烘干塔满负荷运行,已烘干湿玉米4万多吨 [8] - 农技人员指导农户天晴后疏松土壤并重点防范霜霉病、疫病等雨后高发病害 [10] 农产品销售渠道 - 江苏盐城举办"农家土特产惠民直通车"活动,采用"即采即卖"模式,最快3小时将农产品送达消费者餐桌 [10] - 活动设40多个摊位展销无公害农产品,部分农户产品很快销售完毕,计划持续开展以扩大农产品消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