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

搜索文档
“创新的过程,也是产业协同的过程”
人民日报· 2025-08-03 06:01
夜色将近,山东临沂临沭县的一处试验田里,传来阵阵低沉的轰鸣。一辆植保农机,正越过田垄,缓缓 驶入玉米地。这是山东华盛中天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测试的全自动植保农机。 "相比老式植保农机,这款农机的农药利用率提高了30%以上,同样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农药使用量能 减少20%。"公司农技人员刘远见介绍,用更少的药实现更好的效果,关键靠科技创新,"创新的过程, 也是产业协同的过程。" 如何"协同"?龙头企业带着链上企业一起成长。以该款全自动植保农机的药箱为例,这一关键零部件由 临沂企业中泰园林机械有限公司供应。起初,药箱与植保农机的连接部位总是无法精准对接,农机手操 作起来费时费力。 三地如何共同打造一个产业集群? 因地制宜,借位发展。潍坊以潍柴雷沃为龙头,发展以大田为主的农机装备;临沂以华盛中天为龙头, 发展植保农机装备;日照丘陵地形较多,以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聚焦丘陵山地农机设施。 龙头带动,协同成长。雷沃谷神的一款联合收割机在生产过程中,用的凹板由传统的6片提升到20片, 材质由铸铁改为塑料,上游供应商生产能力一时达不到要求。潍柴雷沃派出科研团队到企业指导,最终 实现新型凹板量产,也帮助该企业实现产品 ...
稳中求进每月看|万物竞发绘新景——6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新华社· 2025-06-29 17:15
农业科技与夏收进展 - 中央储备粮滁州直属库天长库区启用两天内收购超360吨托市小麦[4][5] - 安徽麦收较往年提前3天完成 山东德州新型收割机将粮食损耗控制在1%以内 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22天完成收割[5] - 河北邯郸采用北斗导航气吸式播种机实现玉米精准播种 江苏淮安小麦收后立即播种高粱[6] -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夏粮收获超90% 冬小麦基本完成收获[6] 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 - 重庆丰都县长江消落带通过人工干预形成1200亩湿地生态系统[10] - 宁夏中卫市实施"光伏治沙示范区"等工程 打造153公里固沙锁边带[10] -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调查期实现"双缩减"[10] - 2025全国节能宣传周展示绿色建筑、低碳出行等转型成果[11] 就业服务与人才培养 - 贵州六枝特区与广东中山建立劳务协作站 提供3500-5000元月薪岗位[15] - 浙江绍兴e游小镇企业联合高校定制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毕业生无缝入职[15] - 湖北举办特种作业招聘会 广西高校开展双选会 贵州总工会进行精准岗位推送[16] 高温应对与基建保障 - 成渝中线高铁工地配备防暑物资 天津工地塔吊室安装空调 南宁工会发放降温用品[18] - 国网北京电力对延庆换流站等重点设施开展"体检"保障用电[18] - 气象部门发布高温预警 城市保障部门确保水电供应稳定[19]
金融精准支持“三夏”生产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6
金融机构支持"三夏"生产 -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安排专项信贷投放计划,建立绿色审批通道优化办贷流程,确保"钱等粮"[2] - 江苏省银行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1.26万亿元,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4543.45亿元[2] - 农行山东省分行县域贷款余额5733亿元(较年初增253亿元),涉农贷款余额4516.7亿元(较年初增410亿元)[3] 农机产业链金融创新 - 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超80万台(跨区作业2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4] - 建设银行驻马店分行通过"线上收单授信+线下抵押"模式为农机企业授信500万元,累计投放农机贷款1.25亿元[5][6] - 政策鼓励加大对农机装备领域的金融投入,但行业面临生产垫资高、回款慢等融资难题[4][5] 数字金融服务升级 - 银行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提供线上农事服务,通过APP即时放款等工具提升效率[6] - 涉农信贷数字化转型需完善乡村金融APP、小程序等移动渠道,建立农业信用画像系统[7] - 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制约服务推广,居民对新技术掌握度不足影响普及[6][7] 区域信贷实践案例 - 山东省东阿县粮食收购贷累计授信90户共7262万元,单户最高获贷100万元[3] - 河南省银行机构成立夏粮收购专班,开辟绿色通道对接国有粮库和收购企业[2]
晶采观察丨夏种接力夏收 看懂“中国饭碗”里的科技范儿
央广网· 2025-06-20 18:02
农业机械化进展 - 国产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力机型 每秒9-10公斤喂入量 [2] - 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 效率比5年前提高30%以上 [2] - 联合收割机搭载北斗系统后 作业效率提升约30% [3] 夏粮生产情况 - 截至6月18日全国小麦收获进度达96% [2] - 预计今年夏粮产量不低于去年水平 [3] - 全国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3] 农业现代化趋势 - 新质生产力在夏季麦收中加速释放 [2] - 90后00后新农人运用现代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 [3] - 农业生产各环节减少损耗直接增加产量 [3] 区域生产动态 - 西南黄淮海等重点麦区收获已圆满收官 [2] - 新疆甘肃等西北地区麦收将持续到入秋 [2] - 湖北钟祥采用智能化收割技术成效显著 [3]
智能科技绘出生产生活新图景
期货日报· 2025-06-20 09:29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特征 - 新质生产力是由创新驱动的高效、高效益、可持续的生产力模式,不依赖传统的人海战术、土地堆砌或资本投入 [1] - 该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新材料等科技应用,将"未来感"转化为"日常感",例如移动支付、智能家居等 [1] 农业领域的应用 - 农业科技显著提升效率,联合收割机取代人工收割,半天即可完成整片麦田收割 [2] - 无人驾驶播种机、植保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实现精准农业管理,农民可通过屏幕远程监控农田,效率成倍提升 [2] 工业领域的应用 - 无人工厂通过机械臂、AGV小车等自动化设备替代传统人工生产线,车间仅需少量人员即可运行 [2] - 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升级,完成更精细操作,智能工厂24小时运转,设备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实现自主维护,降低维护成本和故障率 [2] 日常生活的变革 - 智能手机取代传统"四件套"(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实现扫码乘车、刷脸支付、远程开锁等功能 [3] - 智能家居系统支持远程控制灯光、电器、安防等,例如"离家模式"自动关闭电器并启动安防,提前远程开启空调等 [3] 新质生产力的社会影响 - 新质生产力从农业、工业到日常生活全面渗透,成为科技突破与生活便利的"转化器" [3] - 该模式推动生产智能化、生活便捷化,例如农业"智能大脑"和口袋"万能钥匙"的应用 [3]
新华社经济随笔:从开镰到“开机”,“黑科技”解锁夏收“密码”
新华社· 2025-06-19 20:16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 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 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 效率比5年前提高30%以上 [2]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国产农机产品类型达4000多种 [3] - 自主6行打包采棉机量产后国内市场占有率近70% 填补高端采棉机国产化空白 [3] 智能化技术应用 - 北斗辅助驾驶 作业质量监测 触控操作终端等设备实现无人作业和定制路线收割 [3] - 9至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流机型 提升收麦速度和质量 [3] - 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农机产业链智能化转型 多地建设"无人农场" [4] 新能源与技术创新 - 新能源汽车技术向农机领域延伸 混合动力拖拉机受市场欢迎 [4] - 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带动种子 化肥 农药和农艺技术集成配套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4] - 一季度农业机械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7%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4] 政策与产业规划 -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加快国产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应用 [5]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将农机装备补短板列为阶段性目标 [5] - 政策推进机具装备优化升级 减少机收粮食损耗 [5] 未来发展方向 - 科技创新引领生产要素集聚 补短板强链条支撑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6] - 农机装备市场前景广阔 需持续研发攻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4] - 传统农耕与农业新质生产力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6]
科技助力让“三夏”插上“智慧的翅膀” 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央视网· 2025-06-19 10:43
小麦机收进度与效率 - 截至6月18日全国小麦收获进度达96% 标志着"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1] - 西南、黄淮海等重点麦区收获已圆满收官 总体进度比常年快2到3天 [1] - 国产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主力机型 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 效率比5年前提高30%以上 [3] - 安徽累计投入大型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6万台 高峰期日收获小麦超700万亩 进度较去年提前3天 [3] 农机智能化与数字化管理 - 河南推动"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 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数字平台实时监控农机上线情况、分布及运行轨迹 [5] - 山东组织28万名农机手和技术人员参与作业 烟台莱州投入318台携带智能终端和北斗导航的智慧农机 [5] - 江苏镇江使用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插秧覆膜一体机 当地供电部门安装约1万套新型农业接电箱支持农机充电 [13] 减损增产与产量提升 - 河北投入低损高效小麦联合收割机2.7万台 比去年增加1820台 预计全国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7] - 青岛即墨区小麦亩产达1400-1500斤 比去年增长20%左右 [8] 夏种夏管进展与技术应用 - 湖南益阳135.3万亩中稻播栽进入尾声 通过集中育秧和合理密植使每亩田平均苗数增加10% [9] - 江西南昌中稻播栽进度超70% 使用水稻精量直播机械使每亩种子成本降低10% 出苗率和结实率显著提升 [11] - 山东临沂采用"土地托管"形式集约化管理2700多亩玉米播种土地 [15] 气象与农事建议 - 中央气象台提示夏种区需利用6月18日至20日降水后的有利墒情加快播种 已播种地区需查苗补苗 降水强度大地区需防范渍涝 [17]
郑州“三夏”机收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郑州日报· 2025-06-18 08:46
农业生产成果 - 郑州市完成229.97万亩小麦机收任务,机收率达99.8% [1] - 统筹调度5009台联合收割机和22万台(套)农机具投入生产 [1] - 动员20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机检修保养,布局225个农机维修服务点 [1] 智能化与数字化应用 - 推广安装北斗定位终端3000余台,配置辅助驾驶设备259套,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 [2] - 依托"农机云平台"实现农机作业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 - 实现厘米级作业精度和智能路径规划功能 [2] 技能培训与应急保障 - 开展专题培训7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万余份 [1] - 建立43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储备应急作业设备1438台(套) [1] - 登记在册应急队员611人,构建多方位保障链 [1] 机收减损与政策落实 - 举办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呈现"三高一低"特点 [2] - 开展"省、市、县"三级补贴核查工作,规范补贴资金使用 [2] - 实现"三夏"期间农机安全生产零事故 [2] 指导监督与服务机制 - 组建农机化生产服务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 [2] - 建立"三夏"农机作业日调度机制,实现农户与机手双赢 [2]
新华鲜报丨田野里的“硬把式”!“三夏”时节看农机之变
新华网· 2025-06-16 19:31
农机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3] - 国产农机产品涵盖32大类72小类4000多种 [3] - 2024年规模以上农机企业227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00亿元 [5] 农机技术升级 - 18公斤每秒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每小时能收割小麦约40亩 [3] -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农机智能化转型 [5] - 自动驾驶收割机已实现按设定路线自动作业 [3] 产品多样化发展 - 产品包括大喂入量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梯田稻麦收割机等 [5] - 果园多臂机器人一小时可摘鲜果400到500个 [5] - 农机产品向精细化、区域化方向发展 [5]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年第一季度农业机械累计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7% [3] - 中联重科出口收割机至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国 [7] - 在非洲建立多个农机业务服务平台 [7]
“田管家”助力“三夏”提速增效 农机协同“服务套餐”夯实丰收基础
央视网· 2025-06-16 11:20
全国冬小麦收获进展 - 全国冬小麦收获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 联合收割机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逐步向山东、山西、陕西转移 [3] - 安徽、河南小麦机收已结束 山东麦收进度超过80% 陕西麦收进度超过90% [3] - 河北大部、山东北部和陕西中部是当前联合收割机工作重心区域 [3] 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 - 2025年智能化农机装备广泛使用 包括北斗辅助驾驶、触控操作终端等 覆盖夏收、夏种和夏管全环节 [5] - 河南安阳滑县采用北斗辅助驾驶玉米精量播种机 实现播种间距精准控制 相邻种子间距均匀 提升通风透光性和水肥管理效率 [8][11] - 江苏盐城射阳县智慧农场通过土壤墒情监测站、气象站等智能设备 人工智能平台自动判断小麦成熟度 在成熟度90%时启动无人农机收割 亩产最高达1300-1400斤 [15] 农机调度系统优化 - 山东通过深入田间地头的农机调度网络 结合大马力、大喂入量农机普及 显著提升夏收速度 [16] - 河南新乡建成"田管家"平台 依托北斗导航系统与数字技术 实现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和农机精准调度 [12][14] - 山东农机调度网络覆盖半径从20公里缩短至5公里 村级联络点从14个扩展到300个 调度精准度提高50% 新增300台收割机但调度压力减轻 [18] 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 - 山东已培育526家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 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大幅提升夏收、夏种效率 [19][22] - 临沂郯城县推出"1台收割机+X台农机"协同服务套餐 针对小麦玉米轮作需求 实现农机高效协同作业 [22] - 区域服务中心延伸服务使小麦夏收速度加快 2024年秋种效率提升为2025年夏收提速奠定基础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