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

搜索文档
又一典范!“中国方案更实惠,还手把手教技术”
观察者网· 2025-08-03 00:18
中非航天合作项目进展 - 中国援纳米比亚卫星数据接收地面站项目于2024年初竣工并于7月16日通过联合技术验收,该项目提升纳米比亚遥感卫星应用能力并培养技术人才[1] - 温得和克卫星站将应用于环境监测、农业、灾害管理等领域,中国将为数十名当地工程师提供技术培训[2] - 纳米比亚教育部门官员称该项目是重要里程碑,将增强该国遥感卫星应用能力并促进后续航天合作[2] 中非航天合作模式与成果 - 中国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近200份政府间航天合作协议,覆盖对地观测、卫星研制等领域[6] - 中国与十多个非洲国家签订航天技术双边协议,包括在突尼斯建设北斗地面站、资助埃塞俄比亚卫星及地面站等[6] - 埃及"太空城"项目使埃及具备60%卫星制造能力,2023年发射的埃及二号卫星标志着埃及成为非洲首个拥有完备卫星总装能力的国家[4] 中非航天合作竞争优势 - 中国航天解决方案成本更低且无政治条件,包含技术转让协议以建设非洲本地能力[8]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将航天技术与基础设施投资结合,推动非洲电信、农业监测等领域发展[8] - 西方专家承认中国提供"可及且实惠"的途径,而西方常忽视非洲数字基础设施需求并附加条件[8] 中非航天合作战略意义 - 中国航天合作增强在非洲商业与安全存在,同时为自身服务创造市场[8] - 非洲国家认为中国合作框架以共同发展为导向,优于西方附带条件的援助模式[8] - 埃及与中国合作成为国际航天合作典范,为埃及自主发展航天事业奠定基础[4]
新气象 | 打造科技创新“摇篮”探访怀柔科学城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8 08:00
怀柔科学城建设进展 - 怀柔科学城已进入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十三五"时期29个设施平台全部进入科研状态,"十四五"时期新布局的8个设施平台已全部开工建设[4] - 16个科技设施平台面向全球开放共享,累计开放机时超过143万小时,4个大科学装置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运行[2]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占地面积相当于90个足球场,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亮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亮度比太阳光亮一万亿倍[3] 科研人员与基础设施 - 在怀科研人员达2.6万人,包括诺奖级科学家33名,两院院士86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39名[4] - 城市客厅项目涵盖科研实验、孵化办公、科技服务、配套酒店等功能,旨在打造国际化公共服务中心[5] - 怀柔科学城加快构建"八横五纵"城市主干路,建设500千伏供电系统,提供多层次多元化住房保障[4] 科研成果与转化 - 怀柔科学城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51项,产出重大科技成果386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65篇,服务在怀高校、院所落地成果转化项目131个[14] - 高品质因数超导腔和全季节观测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等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 - 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研发的12英寸单层二硫化钼薄膜应用于激光器领域,并与国内公司合作完成自研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打破进口依赖[8][12] 国家科研机构与关键技术 - 怀柔科学城集聚20余家国家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力量已全面进驻,中国科学院大学约1.6万名师生入驻[15] - 空间行波管是卫星的核心部件,其研制水平象征国家在物理电子学领域的基础能力,空天院已形成从学科建设到产品制造的完整链条[18][19] - 行波管制造涉及近50种材料,工艺技术广泛,攻关难度大,但在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21] 科学方向与产业布局 - 怀柔科学城聚焦物质、空间、生命、地球系统、信息和智能五大科学方向,布局37个科技设施平台[8] - 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探索基于轻元素的新奇量子效应,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跨越[8][9] - 转角菱方氮化硼和"晶格传质—界面生长"晶体制备新范式等成果入选重大科技成果,推动激光器和电子芯片技术发展[12]
唐本忠院士团队技术随天舟九号升空
深圳商报· 2025-07-17 00:55
航天科技领域突破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搭载中国空间站重要科学实验物资,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参与的空间站项目首批在轨试验物资 [1] - 该项目标志着我国在空间站微生物快速监测与主动防护技术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1] - 项目针对空间站特殊环境中微生物监测与防控的重大需求,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1]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唐本忠院士团队贡献原创且国际领先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技术,可实时原位监测微生物并快速杀灭病菌 [1] - 团队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开发"AIE融合仿生纳米抗菌模块",在轨发挥区分菌类状态和实时灭菌的关键作用 [1] - 该模块利用仿生纳米抗菌结构,在微重力环境下验证多种杀菌方式效果,具备高灵敏度、快速响应、操作简便和强稳定性 [1] 项目准备与意义 - 项目团队自7月11日起将核心试验载荷运抵文昌发射场,进行周密交付验收工作 [2] - 任务成功实施将为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站提供更可靠的微生物安全屏障 [2] - 验证的先进技术成果有望反哺地面应用,推动相关领域发展 [2]
日本本田公司成功进行可回收火箭起降试验
快讯· 2025-06-19 11:42
本田可回收火箭试验 - 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公司成功进行小型可回收火箭首次发射和着陆试验 这是日本私营企业首次成功完成此类试验 [1] - 试验在北海道大树町专用试验场进行 试验机全长6.3米 直径85厘米 质量900千克 加注燃料后总质量1.3吨 [1] - 火箭发射后飞行至271.4米高度后下降着陆 着陆位置误差37厘米 总飞行时间56.6秒 试验取得成功 [1] 技术验证目标 - 试验旨在验证未来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所需的关键技术 这是本田首次实施起降试验 [1]
巨星陨落!朱森元逝世
券商中国· 2025-05-15 07:22
朱森元院士生平与贡献 - 朱森元同志于2025年5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液体火箭技术专家,长期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 [1] - 1930年10月出生于江苏溧阳,1952年入党,196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研究生院,1961年起进入国防部五院火箭发动机设计部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 [1] - 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大型运载火箭和火箭发动机"专家组组长、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科技委常委等关键职务 [1] 技术成就与行业影响 - 主持我国首型氢氧火箭发动机研制,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少数具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2] - 主导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和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方案论证,被认定为氢氧火箭发动机技术主要开拓者及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发展核心推动者 [2] - 参与多个国家重点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对航天事业、国防装备发展及科技人才培养作出系统性贡献 [2]
山东3人1集体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大众日报· 2025-05-01 09:07
获奖情况 - 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授予30名个人和30个集体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 - 677名个人获得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2] - 山东地区有3名个人和1个集体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 - 山东地区有20名个人获得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2] 获奖者背景 -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传英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探矿工程处副主任李宽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 -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 - 东方航天港集团海上火箭发射及回收技术攻坚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化学驱油剂研发首席专家姜祖明等获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2] 获奖者贡献领域 - 获奖者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领域表现突出 [3] - 获奖者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3] - 获奖者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贡献 [3]
通讯|中泰航天合作助力泰国航天事业发展
新华社· 2025-04-12 20:42
中泰航天合作概况 - 泰国地理信息与太空技术发展局与中国超过10家航天和地理信息单位合作,涵盖应用研究、上游产业和太空探索等多个领域 [1] - 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泰国高等教育、科研和创新部签署了两份关于外层空间合作和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 [2] - 中泰航天合作包括卫星技术、月球探测、太空育种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1][2][3] 技术合作与项目进展 - 中国提供振动试验设备用于泰国地球探测卫星"THEOS-2"的性能评估 [1] - 嫦娥七号任务将搭载泰国研制的"全球空间天气监测"装置,这是泰国科学仪器首次进入深空 [2] - 中国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泰国优质水稻品种进行太空育种实验,目标是培育耐恶劣环境的水稻 [2] 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 - 泰国地理信息与空间技术发展局与中国武汉大学合作开设地理信息科学硕士课程 [3] - 泰国通过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参与卫星开发和人力资源发展等交流活动 [3] - 泰国青年通过与中国合作学习航天前沿技术,促进本土航天人才成长 [3] 合作意义与未来展望 - 中泰合作推动泰国空间技术快速发展,助力泰国航天技术接轨世界领先水平 [1][3] - 泰国通过参与嫦娥任务等重大工程提升本国航天技术能力 [2] - 合作有助于泰国在未来太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