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探索
icon
搜索文档
欧空局首发太阳南极高清图像
科技日报· 2025-06-15 10:02
太阳科学研究突破 - 欧洲空间局(ESA)发布首批高清太阳南极图像 由"太阳轨道飞行器"于2023年3月拍摄完成 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太阳极地图像 [1] - 此前数十年观测均未能直接观测太阳两极 科学家对极区认知存在重大盲区 仅能通过间接方式推测极区状况 [1] - 拍摄极区需航天器脱离黄道面 "太阳轨道飞行器"通过金星引力助推将轨道倾角提升至17度 实现南纬17度观测视角 [1] 技术细节与发现 - 图像显示太阳大气层局部温度达百万摄氏度 暗色气体云温度约十万摄氏度 数据涵盖可见光与紫外波段 [2] - 由10台科学仪器中的3台协同拍摄 首次捕捉到极区磁场"混乱"细节 记录化学元素伴随太阳风等离子体高速运动现象 [2] - 当前正值太阳11年活动周期极大期 极区磁场即将反转 观测时机具有特殊科学价值 [2] 未来观测计划 - 2023年10月将获取包含两极全覆盖的完整观测数据 通过后续金星引力助推 轨道倾角将逐步提升至24度(近期)和33度(2029年前) [2] - 持续监测将深化对太阳风 太空天气及活动周期的理解 数据价值将在未来数年内持续释放 [2]
“极有可能已撞击月表”,日本私企月球着陆任务再次失败
观察者网· 2025-06-06 17:13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当地时间6月6日凌晨,日本私营航天公司ispace的月球着陆器"坚韧"号尝试在月 球表面着陆,但着陆器在预定着陆时间前失去联系。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ispace首席执行官 袴田武史6日上午确认,这次月球任务已经失败,"坚韧"号很可能已撞击月球表面。 袴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日本标准时间6日3时13分(北京时间2时13分),任务控制中心向"坚韧"号 发送着陆指令,着陆器脱离高度约100公里的绕月轨道下降至约20公里处后,主引擎按计划点火并开始 减速。但在着陆器姿态调整至几乎与月面垂直时,遥测数据消失。 他表示,直至预定着陆时间4时17分(北京时间3时17分)过后,任务控制中心依然没有收到着陆的数 据。当地时间上午8时(北京时间7时),任务团队判断已无法恢复与着陆器的通信,月表着陆任务失 败,因此决定终止本次任务。 6月6日上午,ispace首席执行官袴田武史举行新闻发布会 视频截图 袴田透露,ispace公司目前已确认,用于测量着陆器与月球表面距离的激光测距仪获得的有效测量数据 出现滞后,着陆器未能充分减速至着陆所需的速度,"基于这些情况,我们推测,着陆器极有可能在月 球表面硬 ...
日本初创公司ispace:在尝试月球着陆后,尚未确认与月球着陆器“坚韧号”的通信情况。
快讯· 2025-06-06 03:54
公司动态 - 日本初创公司ispace尝试进行月球着陆后,尚未确认与月球着陆器"坚韧号"的通信情况 [1]
6月6日电,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正在努力与其月球着陆器建立联系。
快讯· 2025-06-06 03:46
智通财经6月6日电,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正在努力与其月球着陆器建立联系。 ...
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正在努力与其月球着陆器建立联系。
快讯· 2025-06-06 03:45
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正在努力与其月球着陆器建立联系。 ...
日本周五将进行第二次登月尝试,美国政策不确定性令前景复杂化
快讯· 2025-06-05 14:48
日本周五将进行第二次登月尝试,美国政策不确定性令前景复杂化 金十数据6月5日讯,日本初创公司ispace计划在北京时间本周五03:17完成其第二次无人月球着陆,力争 成为首家成功实现受控登月的非美国公司。这距离其首次失败的尝试已有两年时间。若此次任务成功, ispace将把收集到的月壤"所有权"转移给美国宇航局(NASA),这将成为全球首例商业化的月球资源 交易。根据NASA2020年的声明,ispace的日本与卢森堡子公司将在该交易中各获得5000美元。不过, 鉴于特朗普政府提出削减预算,该合同是否受影响还未可知。NASA和ispace发言人未对此置评。另一 方面,日本投资者对登月计划热情高涨,ispace的股价今年至今已上涨约60%。 ...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NASA、公理航天(Axiom Space)和SpaceX计划于美东时间6月10日上午8点22分进行Axiom Mission 4。
快讯· 2025-06-05 05:19
航天任务合作 - NASA、公理航天和SpaceX计划于美东时间6月10日上午8点22分进行Axiom Mission 4 [1]
特斯拉马斯克官宣回归:7*24小时睡办公室
巨潮资讯· 2025-05-25 12:48
马斯克的全天候工作计划不仅是对个人工作态度的体现,也是对其所领导的公司和项目的承诺。他的这种工作精神和对创新的追求,一直是激励全球科技界 和创业者的重要力量。 当地时间5月24日,特斯拉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平台宣布,"回到7*24小时工作在会议室/服务器/工厂房间睡觉的日子。我必须非常专注于X/xAI和特斯拉,还 有下周发布的星舰发射,因为我们有关键技术正在推出。" 随着关键技术的推出和星舰发射的临近,全球科技界和航天爱好者都在期待马斯克和他的团队能够带来新的突破和惊喜。马斯克的这一决定无疑为即将到来 的一系列活动增添了更多的期待和关注。 自特朗普上台后,特斯拉面临了一系列挑战。首先,马斯克与特朗普的结盟及其政治立场引起了特斯拉车主和潜在买家的疑虑,导致该公司的品牌吸引力下 降。在欧洲,特斯拉今年2月在挪威、瑞典、丹麦和法国的汽车销量同比大跌,市场份额下滑。今年前两个月,法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中,特斯拉品牌较去 年同期减少45%。德国2月新注册乘用车数据显示,特斯拉2月在德销量同比骤降76%至1429辆。在中国市场,2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为30688辆,同比减少 49%,环比下降51%。 此外,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 ...
在大阪世博会感受中国科技“厚度”与“速度”
新华日报· 2025-05-21 11:01
众多游客打卡中国馆。 □ 本报记者 张 宣 4月13日至10月13日,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在日本大阪举行。本届世博会以 "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 会"为主题,共有158个国家和地区、7个国际组织参展,预计接待参观者2800万人次。 近日,记者来到大阪世博会现场,打卡中国馆及江苏科技展品,体验世界前沿科技,在"未来实验场"触 摸人类的未来。 江苏科技—— 搭乘无锡造"蛟龙号",解锁深海奥秘 中国馆位于大阪世博园区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大阪世博会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 馆内,"蛟龙号"体验舱等来自江苏的科技展品亮相,并通过大量互动装置、数字化科技、AI技术等,让 展品"活起来"、展项"动起来",成为大阪世博会亮丽的"中国名片"。 来自无锡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的"大国重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馆2楼的C 位闪亮登场。这个能下潜7000米的"深海巨兽",不仅藏着中国海洋科技的硬核实力,还带着全球观众开 启了一场炫酷的深海冒险。"蛟龙号"潜航员齐海滨此次也来到了中国馆的现场。齐海滨告诉记者,本次 展出的"蛟龙号"的外部是1∶1的载人潜水器模型,而内部则被挖空,设置了深潜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