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花卉绿植
icon
搜索文档
从“走线下”延伸到“走线上”,从“卖产品”到“卖体验”,花卉绿植消费亮点多
经济日报· 2025-10-11 12:27
行业消费趋势转变 - 花卉绿植消费从节庆礼仪转向日常悦己型消费,需求更加常态化,旺季明显延长 [1] - 消费功能从传统观赏性向多功能转变,情绪价值属性受青睐,如助眠安神、驱虫等功能性绿植受追捧 [1] - 热门品类如芍药、冬青、水仙等销量增长超10倍,36岁至45岁消费者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1] 零售市场与渠道演变 - 2024年花卉零售消费市场总规模近2200亿元,其中花卉电商消费约1200亿元,占比54.5% [2] - 电商渠道已连续3年成为零售增长主引擎,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需求精准对接,降低销售成本 [2] - 消费体验升级,消费者通过观看直播和视频购买花卉绿植 [2] 产业创新与升级 - 行业出现懂技术、懂市场、懂互联网的“网红花卉师”,通过生活分享式营销吸引粉丝,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2] - 产业发展模式从“卖产品”延伸到“卖体验”,并带动花盆花器、肥料工具及养护课程等周边产业 [2] - 行业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
花卉绿植消费亮点多
经济日报· 2025-10-10 08:03
行业消费趋势 - 花卉绿植消费从节庆礼仪转向日常悦己型消费,消费旺季明显延长,需求更加常态化 [1] - 消费场景从传统观赏性向多功能转变,具有情绪价值属性的好打理、助眠安神、驱虫等功能性绿植受市场追捧 [1] - 36岁至45岁消费者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芍药、冬青、水仙等热门品类销量增长超10倍 [1] 市场规模与渠道 - 2024年中国花卉零售消费市场总规模近2200亿元,其中花卉电商消费约1200亿元,占比54.5% [2] - 电商渠道已连续3年成为零售增长主引擎,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需求精准对接 [2] 产业创新与升级 - 行业从“走线下”延伸到“走线上”,从“卖产品”到“卖体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 - “网红花卉师”通过生活分享式营销吸引大量粉丝,带动花盆花器、肥料工具及养护课程等周边产业发展 [2] - 消费者看直播买花卉、看视频选绿植带来消费新体验,促进了产业的创新发展 [2]
小小绿植缘何成网红(农产品新消费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21
行业趋势与市场变化 - 花卉绿植零售市场总规模近2200亿元 其中观叶植物市场规模约135亿元 同比增长约12% [4] - 电商连续3年成为增长主引擎 2024年花卉电商消费约1200亿元 占全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的54.5% [5] - 消费场景从节庆仪式性消费转向日常悦己型消费 热带植物和个性特色绿植消费占比持续攀升 [4] 产品创新与消费驱动 - 情绪价值成为核心定价维度 创意产品如"禁止蕉绿"水培香蕉日销达1.5万单 单日销售香蕉近10万斤 [4][5] - 消费需求聚焦"高颜值"与"好养活"特性 绿植作为情绪调节品和空间美学元素推动行业向健康经济延伸 [3][4] - 农产品价值标尺重构 审美价值、情绪价值与社交价值显著影响购买决策 [5] 产业链与从业人员结构 - 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25万公顷 行业从业人员516万人 其中生产端人员占比50%-60% [5] - 零售端从业人员占比30%-40% 服务端及其他从业人员占比10%-20% 反映消费升级与行业多元化发展 [6] - 电商平台成为小型观叶观花植物重要销售渠道 新农人通过直播与短视频拓展市场 [5][7] 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 - 山东省青州市热带观叶植物年产值5.07亿元 占据全国约45%市场份额 [8] - 江苏省沭阳县推动花木种植与文旅文创结合 通过"花谷里花园"实现从卖风景到卖服务的转型 [10] - 河南省鄢陵县通过新农人电商推广蜡梅 带动全村参与电商销售 [7] 商业模式创新 - 从一次性销售转向长期服务模式 如提供全流程养护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 [11] - 通过大数据定制爆款产品 如果蔬盆栽日均订单突破500单 [9] - 建立品牌标准化与售后保障体系 如"30天不活包赔"服务解决消费痛点 [9]
2024年全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近2200亿元 热带植物和个性特色绿植的消费占比持续攀升 小小绿植缘何成网红(农产品新消费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12 05:59
行业趋势与市场变化 - 花卉绿植消费从节庆仪式性消费大规模转向日常悦己型消费 非节日期间销售额不断走高[3] - 电商连续3年成为增长主引擎 2024年花卉电商消费约1200亿元 占全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的54.5%[5] - 行业从观赏经济向健康经济延伸 消费者将绿植视为情绪调节品和空间美学元素[3] 市场规模与增长数据 - 2024年全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近2200亿元 观叶植物市场规模约135亿元 同比增长约12%[3] - 热带植物和个性特色绿植消费占比持续攀升[3] - 青州热植产业年产值5.07亿元 占据全国约45%市场份额[6] 产品创新与消费驱动 - "禁止蕉绿"水培香蕉、"放青松"盆栽等创意产品通过谐音梗结合情绪价值创造新消费场景[1][3] - 消费者需求聚焦"高颜值"与"好养活" 低门槛陪伴和可持续情感反馈成为核心购买因素[2] - 水果盆栽如蓝莓日均订单突破500单 兼具观赏性和参与感[9] 产业链与就业结构 - 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25万公顷 行业从业人员516万人[5] - 生产端人员占比50%-60% 零售端占30%-40% 服务及其他从业人员占10%-20%[5] - 新农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积累数万粉丝 带动全村开展电商销售[6] 商业模式转型 - 从"产什么卖什么"转向"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 通过大数据定制爆款产品[7][9] - 提供长期养护服务替代一次性销售 提升产品附加值[9] - 三产融合趋势明显 绿植产业延伸至文旅、研学、婚礼服务等领域[8][9] 区域发展案例 - 福建省平和县"禁止蕉绿"45天卖出300多万斤香蕉 稳定产地行情[4] - 河南省鄢陵县通过短视频普及蜡梅知识 实现线上直销[6] - 江苏沭阳开发木质玩具文创产品 实现"点木成金"[9]
货不对板、退换困难……网购绿植如何“所见即所得”
人民日报· 2025-08-18 08:30
行业问题现状 - 直播间绿植销售存在货不对板问题 主播承诺发货品相与实际收货不符 如彩叶芋叶片颜色不符和南天竹高度差异[1] - 商家利用植物外形相似性误导消费者 在光线不佳的直播环境中诱导消费者选择低价品种[1] - 售后维权阻力较大 商家通过养护指导拖延售后时间或提出不合理借口拒绝退换[1] 具体案例细节 - 消费者收到病死苗且被提供错误养护建议 水晶胡椒喜湿品种被指导保持土壤干燥导致死亡[2] - 商家拒绝退款理由矛盾 要求保证植株存活才能退货但植物已死亡[2] - 平台介入后赔偿金额仅为商品价格的10% 即15元赔偿对应150元商品[2] 解决方案探索 - 推行标准化售卖模式 相同价位植物保证叶片数量 植株高度 叶片直径和锦化程度基本一致[3] - 制定具体可执行的售后承诺 如100元以下植物30天养死无理由补发 明确售后条件与时效[3] - 行业本质是诚信经营问题 植物无法实现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给不法商家留下欺诈空间[3] 平台责任与监管 - 购物平台需履行主体责任 设置商家资格准入门槛并进行动态审核[4] - 平台应监控商家差评率和售后率 对异常商家采取提醒规范或惩罚措施[4] - 市场成熟需要过程 依赖体系完善 监管到位和商家消费者良性互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