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网互动
搜索文档
“政策托举+技术升级+产品迭代”协同发力 制造业里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
央视网· 2025-09-21 13:58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 安徽省作为全国第三个、长三角唯一的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通过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提供空域计划申报、飞行计划动态处理、航空气象和情报等“一站式”服务,显著简化了流程,企业可在一个月内拿齐证照[1][5] - 安徽省在应用场景上发挥牵引作用,开通无人机医疗物资配送、轨道巡检、景区外卖配送等120多条航线,2025年上半年全省通航飞行2.2万架次、6600小时,无人机飞行约1700万架次、171万小时[8] - 安徽省低空经济已初具规模,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570余家,2024年营收突破550亿元,增长21.3%,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10] 飞行汽车技术进展 - 一款分体式设计的飞行汽车兼具陆行与飞行功能,在陆地可像汽车行驶,起飞时可脱离车体,飞行结构具备固定翼和旋翼,无需跑道即可垂直起降[3] 车网互动(V2G)模式 - “车网互动”模式使电动汽车成为“移动发电站”,通过新型充电桩(V2G)可将车载电池电力反向输送回电网,缓解用电高峰紧张局面,在合肥的规模化实测中,超6000辆次新能源汽车参与互动,互动电量达2.8万度[11][12][14] - 该模式为车主带来经济收益,在用电低谷时以0.3元/度充电,在用电高峰时以2元/度向电网放电,每度电可获利1.7元[17] - 国家能源局计划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试点示范,力争2025年底前在9个示范城市建成30个以上双向充放电示范项目[19] 智能机器人应用 - 采训推一体机器人应用于工业领域零部件抓取,其双臂具备7个自由度,可仿照人体肩膀、肘部和手部动作,动作灵活且几乎无延时[20] - 工业机器人可在极端天气或有害气体等危险场景替代人工巡检,新一代产品不仅能完成巡检,还能进行插、拔、拧、扭、推等检修作业,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以上,并可搭载多组小型机器人及各类传感器进行协同作业[22][24]
2025车网互动与信息通信融合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江苏无锡成功召开
中国能源网· 2025-07-31 19:57
车网互动政策与战略价值 - 车网互动核心是以能量互动为目的、信息互动为手段的双向协同模式,需产学研协同构建生态体系[3] - 电动汽车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三重角色:保供"战略预备队"、能源转型"搬运工"、调峰调频"平衡器"[19] - 国家"双碳"目标驱动下,政策支持与试点经验将加速车网互动实质性突破[32] 技术演进与标准体系 - 车网互动技术演进分五阶段:无序→区域自治→需求响应→主动调控→智能双向充放电[14] - 当前技术瓶颈包括车桩通信标准缺位、涉网安全体系不完善,需加快制定V2G国家标准[25] - 智慧车联网平台已形成"一个平台+N类负荷+M类服务"的互动模式,实证实现百万千瓦级负荷调控[19] 商业化路径与市场潜力 - V2G技术已具备生产力条件,双向模块成本趋近单向模块,电池寿命覆盖整车周期[16] - 预测2027年实现百万级常态化放电车辆销售,2030年突破千万级规模[16] - 充电桩利用率提升至15%时,运营商边际收益可覆盖V2G改造成本[31] 数据平台与系统建设 - 深圳充电桩密度高但平均利用率不足8%,需通过可信数据空间打破信息壁垒[22] - 自主研发的时序预训练大模型可实现冷启动省份两周内快速部署[31] - "省-地-站-桩"四级SAAS架构支持换电站实现3-7秒级精准调频响应[31] 用户行为与场景优化 - 慢充桩是车网互动关键载体(占比近80%),用户充电行为模式与心理预期影响参与度[28] - 分时电价激励效果最佳,1%负荷转移仅需约5%用户参与[28] - 建议构建"无感化协同控制"体系,通过轨迹-功率双特征聚合优化充电行为[28] 行业协同与试点实践 - 无锡e-PARK实证平台完成国内最大规模V2G放电测试,提供全要素验证范本[25] - 需构建"源-网-荷-储"协同生态,通过多主体联动破解系统性难题[32] - 电网企业与社会各界协同创新可发挥体制优势,攻克V2G关键技术瓶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