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隔热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AI for Science提升创新质量 志特新材“薄型相变高温隔热阻燃材料”引领隔热材料新风向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22:52
产品发布与技术创新 - 公司推出"薄型相变高温隔热阻燃材料",突破毫米级材料千度高温长效防护技术壁垒,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1] - 采用"AI+机器人"研发模式,攻克传统催化剂配方筛选难题,实现800—3000℃明火中维持近1小时适温环境 [1] - 技术基于"催化相变-气化吸热-熵增调控"范式创新,吸热反应启动温度降至270℃(传统需500℃),吸热密度达3600J/g(传统3—12倍效能) [1] 材料性能与行业应用 - 材料在建筑领域性能超越国家最高标准:2.5cm厚度可使背板温度稳定低于80℃(国标最高等级要求140℃),耐火极限理论值突破180分钟 [2] - 可制成防火涂料应用于建筑钢结构混凝土基材,替代隔热保温涂料、气凝胶等传统方案 [2] - 在电池热失控防护、极端高温隔热及基础物性检测中表现卓越,具备新能源、消防等多领域工程化应用潜力 [3] 产业化进展与市场影响 - 公司正积极推动材料产业化落地,已具备良好行业验证和商业化基础 [2][3] - 技术推动高温防护进入化学能主动管理热能新阶段,有望引发产业变革 [3] - 作为铝模板行业龙头,公司通过该材料进一步拓展装配式建筑及高温防护市场 [2]
不起火、不爆炸,详解隔热材料数千亿级大赛道(附22页PPT)
材料汇· 2025-08-07 23:58
隔热材料分类与特性 - 隔热材料分为有机、无机、新型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具有导热系数小、多孔结构特点 [2][3] - 有机材料通过多孔结构和低密度实现隔热,但耐高温性差需改性处理 [2] - 无机材料以高孔隙率和纳米级孔隙结构为特点,能有效减少热传导 [3] - 新型材料通过热传导路径调控、辐射抑制和结构稳定性三个维度优化性能 [3] - 复合材料通过多种材料组合提升综合性能,如BSiTa-PA杂化气凝胶具有超隔热特性 [26] 市场应用与规模 - 动力电池领域:2025年预计需求9000万平米,市场规模63亿元,其中气凝胶需求1920万平米/42亿元 [4] - 建筑节能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2485亿元(+13.8%),气凝胶细分市场69.3亿元(+19.3%) [4] - 油气管道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109.6亿元,气凝胶管道2.1万公里/89亿元 [4][74] - 动力电池中气凝胶渗透率预计2025年达30%,单车用量4平米 [50] - 建筑领域热量流失中外墙占20%,屋顶10%,窗户15% [55][56] 技术发展 - 超级隔热材料室温导热系数<0.04W·m⁻¹·K⁻¹,性能比气凝胶提升2倍以上,成本仅1/3 [5] - 志特新材与中科大合作开发AI4S新材料研发平台,实现防火、吸热等材料突破 [87] - 气凝胶在动力电池中可延缓热失控,厚度仅为传统材料1/5-1/3 [43] - 复合材料BSiTa-PA在1400℃下电磁屏蔽效率达31.6dB,比模量272.8kN·mkg⁻¹ [26][29] 行业格局 - 国内气凝胶生产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包括晨光新材、宏柏新材等20余家 [5][84] - 气凝胶在油气管道中寿命达10年以上,传统材料仅3-5年 [67] - 建筑保温材料中气凝胶因价格较高渗透率低,但远期替代空间大 [66]
不起火、不爆炸,详解隔热材料数千亿级大赛道(附22页PPT)
材料汇· 2025-06-14 21:49
隔热材料分类与特性 - 隔热材料分为有机、无机、新型及复合材料四大类,具有导热系数小、多孔结构特点 [1] - 有机材料通过多孔结构和低密度实现隔热,但耐高温性能差需改性处理 [1] - 无机材料以高孔隙率和纳米级孔隙结构为特点,减少固气热传导 [1] - 新型材料通过热传导路径调控、辐射抑制和结构稳定性三个维度优化性能 [1] - 复合材料通过多种材料组合提升综合性能,如BSiTa-PA杂化气凝胶兼具超隔热和电磁屏蔽功能 [24][26] 市场应用与规模 - 动力电池领域2025年隔热材料总需求超9000万㎡,市场规模63亿元,其中气凝胶占42亿元 [2] - 建筑节能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2485亿元,气凝胶细分市场69.3亿元 [2] - 油气管道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109.6亿元,气凝胶管道占比89亿元 [2][72] -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及高镍电池占比提升驱动高端隔热材料需求 [48][52] - 建筑领域热量流失中外墙占20%、热桥部位20%、地板20%、屋顶10%、窗户15% [53][54] 技术进展 - 超级绝热材料定义为实现导热系数<0.04W·m⁻¹·K⁻¹的纳米孔材料 [84] - 志特新材与中科大合作开发AI4S平台,研发性能提升2倍、成本降2/3的超级隔热材料 [3][85] - 新型BSiTa-PA杂化气凝胶在1400℃下电磁屏蔽效率达31.6dB,比模量272.8kN·mkg⁻¹ [24][26] - 气凝胶隔热片厚度仅为传统材料1/5-1/3,可延缓电池热失控蔓延 [41][43] - AI+机器人技术将新材料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 [3] 行业格局 - 国内气凝胶生产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分散 [3][82] - 主要厂商包括晨光新材、宏柏新材、中国化学等,产能集中在1-5万立方米/年 [82][83] - 建筑保温材料中气凝胶渗透率低但替代空间大,传统材料仍占主导 [64] - 油气管道领域气凝胶寿命达10年,显著优于传统材料的3-5年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