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筑节能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材料发展现状 保温材料、Low-E玻璃、遮阳材料等的应用有利提升节能效率【组图】
前瞻网· 2025-07-22 12:25
中国建筑节能材料概况 - 建筑节能材料指具有保温、隔热和遮阳效果并能降低能耗的建筑材料,主要应用于建筑墙体和建筑物表面 [1] - 代表性材料包括岩棉、聚氨酯、玻璃棉(保温)、Low-E玻璃(隔热)、布艺窗帘(遮阳)等 [2] 中国绝热节能材料产量 - 绝热节能材料通过阻隔热量传递降低建筑能耗,2021年产量达850万吨(同比+10.4%),2022年增至865万吨,2023年短暂下降后2024年恢复至2022年水平 [3] 中国保温材料阻燃等级分类 - 按阻燃等级分为A级(不燃,如岩棉/玻璃棉)、B1级(难燃,如EPS/XPS)、B2级(可燃,如PUR/PIR)、B3级(易燃) [4][6] Low-E玻璃技术特性 - Low-E玻璃表面镀有多层金属化合物膜,具有高透光性和红外线高反射特性,隔热性能优于传统玻璃 [8] 中国遮阳材料应用场景 - 遮阳设施按安装位置分为外遮阳(散热性好但维护难)、内遮阳(易安装维护)、中置遮阳(双层玻璃中间,整体性强) [10]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包括中材节能(603126)、北新建材(000786)、启迪设计(300500)、南网能源(003035)、亚士创能(603378)、南玻A(000012)、中铁装配(300374)等 [1]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竞争梯队、企业竞争力分析等)
前瞻网· 2025-07-17 15:15
中国建筑节能市场企业布局 - 几乎所有主要建筑节能企业都布局了建筑节能服务,南网能源和达实智能专注提供综合建筑节能解决方案 [1] - 建筑节能材料领域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包括中铁装配、中材节能和中国南玻 [1] - 产品供应方面,嘉寓门窗、海螺节能和中国南玻布局更为突出 [1] 中国建筑节能市场企业区域布局 - 代表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江苏和广东企业数量最多 [3] - 江苏主要企业包括江苏心日源、江苏盛世节能和启迪设计 [3] - 广东主要企业包括南玻集团、达实智能和南网能源 [3] 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竞争梯队 - 第一梯队包括北新建材、南玻集团和华建集团,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技术储备雄厚且市场份额领先 [4] - 第二梯队包括南网能源、启迪设计、达实智能等,聚焦细分领域,专业化优势突出 [4] - 第三梯队包括中材节能、恒尚节能等,规模较小,业务区域性较强,处于技术积累或市场拓展阶段 [4] 中国建筑节能行业上市公司战略集群分析 - 北新建材处于行业领导者地位,营收和毛利率双高,推广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解决方案 [7] - 南玻集团和华建集团通过强化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管理,保持在领导者地位 [7] - 突出者包括南网能源、启迪设计、达实智能等,盈利能力较强但业务收入有待提升 [7] - 追赶者包括中材节能、恒尚节能等,正在谋求绿色建筑业务转型 [7] 中国建筑节能细分赛道竞争态势 - Low-玻璃领域优势企业包括中国南玻、福耀玻璃、宏光镀膜等 [11] - 遮阳材料主要企业包括玉马遮阳、先锋新材料、宏达高科等 [11] - 节能门窗主要企业包括嘉寓门窗、森鹰窗业、皇派家居等 [11] - 节能材料主要企业包括中材节能、亚士创能、北新建材等 [11] 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 供应商议价能力中等,核心原材料依赖技术密集型供应商 [13] - 购买者议价能力中等偏弱,政策强制要求及绿色认证需求削弱其议价空间 [13] - 潜在竞争者威胁中低,行业技术门槛高且需政策资质支持 [13] - 替代品威胁低,新型节能材料替代趋势明确 [13] - 同业竞争强度高,技术迭代与价格竞争激烈 [13]
2025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应用现状 公共建筑主导节能市场【组图】
前瞻网· 2025-07-14 12:12
建筑节能服务市场 - 建筑节能服务主要包括建筑节能工程服务、建筑节能软件配套、绿色装配式建筑、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 [1] - 公共建筑节能侧重系统性节能,采用建筑节能工程服务改造高耗能系统,结合BIPV降低电力依赖,利用软件配套实现能耗监测与调控 [1] - 住宅建筑节能聚焦舒适度与成本平衡,采用绿色装配式建筑提升气密性,节能窗等技术减少热损失,BIPV实现家庭发电自用 [1] - 工业建筑节能强调生产流程适配,定制高温车间隔热方案,节能软件接入生产线管理能效,BIPV覆盖厂房屋顶 [1] 建筑节能产品分类 - 建筑节能工程服务包括节能规划与设计、施工、智能工程、电梯与照明节能服务等 [2] - 建筑节能软件配套包括节能设计分析、天然采购模拟、热环境与风环境模拟分析等 [2] - 绿色装配式建筑和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各自形成独立市场 [2] 节能建筑面积情况 - 2020年我国节能建筑面积238亿平方米,占城镇既有建筑面积63% [4] - 2022年节能建筑面积增长至303亿平方米 [4] - 2023年节能建筑面积达326.8亿平方米,占比超64% [4] - 2024年建筑节能面积预计达360亿平方米 [4] 公共建筑节能情况 - 公共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超20%,占全部建筑能耗38% [5] - 2018-2023年商业经营用房投资额年均复合下降10.69%,办公楼下降5.45% [5] - 2024年办公楼开发投资额4160亿元,同比下降9% [5] 住宅建筑节能情况 - 住宅节能采用高性能门窗、优化建筑朝向、集成光伏系统和地源热泵等技术 [8] - 光伏与地源热泵结合可覆盖超80%能源需求 [8] - 2023年住宅开发投资规模83820亿元,2024年降至76040亿元,下降10.5% [8] 工业建筑节能情况 - 工商业光伏累计装机容量2023年超1亿千瓦,两年年均复合增速超50% [10] - 2024年工商业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超2亿千瓦,占全国光伏总装机26% [10]
A股市场大势研判:大盘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小幅上涨
东莞证券· 2025-07-14 07:30
报告核心观点 - 周五大盘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小幅上涨 市场热点杂乱个股涨多跌少 后续对大盘谨慎看多 关注科技成长主线及消费复苏预期改善方向 [4][6]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点位3510.18 涨跌幅0.01% 涨跌0.50;深证成指收盘点位10696.10 涨跌幅0.61% 涨跌64.97;沪深300收盘点位4014.81 涨跌幅0.12% 涨跌4.78;创业板收盘点位2207.10 涨跌幅0.80% 涨跌17.52;科创50收盘点位994.45 涨跌幅1.48% 涨跌14.46;北证50收盘点位1420.81 涨跌幅0.90% 涨跌12.64 [2] 板块排名 申万行业表现前五 - 非银金融涨幅2.02%;计算机涨幅1.93%;钢铁涨幅1.93%;有色金属涨幅1.75%;医药生物涨幅1.32% [3] 申万行业表现后五 - 银行跌幅2.41%;建筑材料跌幅0.67%;煤炭跌幅0.60%;纺织服饰跌幅0.56%;石油石化跌幅0.52% [3] 概念板块表现前五 - 稀土永磁涨幅5.64%;MLOps概念涨幅3.05%;中船系涨幅2.84%;金属锌涨幅2.71%;金属铅涨幅2.67% [3] 概念板块表现后五 - PCB概念跌幅1.17%;丙烯酸跌幅0.80%;PET铜箔跌幅0.55%;有机硅概念跌幅0.54%;PVDF概念跌幅0.52% [3] 后市展望 盘面表现 - 早盘三大指数高开后震荡上行 午盘高位回落涨幅收窄 创业板指领涨 稀土永磁概念股爆发 券商和互联网金融概念股冲高 CRO概念股活跃 银行股午后回落 个股涨多跌少 [4] 消息面 - 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2%;中汽协采取措施推动企业出海有序成长;10只科创债ETF一日完成发行 合计募集289.88亿元 多家基金公司筹备第二批申报;美国总统将对未接关税函国家征15%或20%“统一关税” 8月1日起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征35%关税;美国商务部长或8月初与中方谈判代表会面 中美双方在多层级就经贸关切密切沟通 [5] 市场情况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71万亿 较上一交易日放量2180亿 成交额创3月15日以来新高 全市场超2900只个股上涨 [6] 国内环境 - 预计二季度GDP增速有望达5% 但关税影响显现 地产跌幅扩大、基建高位回落 信贷偏弱、通胀低 需求不足或为核心问题 下半年经济压力或加大 关注新型城镇化四大行动落地举措 政策聚焦下物价下行压力可控 [6] 后续关注 - 7月关注最新关税进展、上半年经济数据、月底政治局会议和美联储议息会议 [6]
广州累计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总量350万千瓦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0:34
广州市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广州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总量达349 87万千瓦 是"十四五"初期的5倍多 [1] - 2024年新开工民用建筑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达72% 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 [1] - 累计建设超低 近零能耗建筑80万平方米 完成各类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1000万平方米 [1] 重点绿色建筑项目与技术应用 - 天河体育场改造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馆 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改造成零碳体育场馆 [2] - 花都区 从化区推动既有农房加装光伏3882栋 [2] - 地铁设计大厦综合节能率达61 56% 通过近零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 成为广州市首栋高层近零能耗建筑 [2] 政策支持与产业配套 - 建立政府投资民用建筑工程绿色建材强制使用制度 已登记企业获绿色建材认证证书428份 [2] - 建筑领域节能宣传月通过技术宣贯 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广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技术 [1] 技术创新示范案例 - 地铁设计大厦应用热压通风呼吸中庭 智能能源调控 水蓄冷技术 复合式单元幕墙等近零能耗技术 [2] - 项目同步入选广东省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采用数字孪生智慧运维系统 [2]
实探上海美的全球创新园区——看看建筑节能背后有哪些“黑科技”
中国能源网· 2025-07-07 16:53
高温天气与电力需求 - 7月多地高温导致居民用电需求激增 空调等冷却设备使用量增加 [1] -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 65亿千瓦 创历史新高 [1] 绿色建筑与低碳实践 - 上海美的全球创新园区总投资超70亿 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采用分布式光伏板阵列 年均发电180万度 占园区总耗电量10% 年减碳1732吨 节煤552吨 [1] - 园区采用磁悬浮变频离心机组 部分负荷能效提升超50% 结合智能水力模块与高效水泵 大幅降低能耗 [2] - iBUILDING数字化平台实时连接数万台设备 通过AI优化运行策略 实现空调 电梯 照明等系统节能控制 [2][3] 技术创新与行业突破 - 美的构建"碳账本"系统 覆盖建材溯源至日常运维 破解数据黑箱问题 [3] - 高效机房模块化方案降低中小项目改造门槛 舟山机场加装智能控制工具后节能超20% [3] -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成效显著 花旗大厦改造后能效提升30%以上 静态投资回收期仅3年 [3] 企业战略转型 - 美的从家电制造商转型为建筑节能综合服务商 整合光伏 空调 电梯等系统实现深度协同 [3] - 开放技术资源与申通地铁共建轨交智慧底座 打破行业技术孤岛 [3] 行业挑战与生态合作 - 绿色建筑推进面临地方标准不统一 中小建筑改造融资难 全生命周期碳数据缺失等难题 [2] - 低碳发展需产业链协同 美的与国家电网等生态伙伴合作探索多元解决方案 [3]
南网能源(003035) - 南网能源2025年7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4 09:12
南方电网支持 - 集团品牌形象为公司切入市场、获取客户信任奠定基础 [2] - 集团客户资源为公司带来易建立的客户关系和可控合作风险,利于建立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2] - 集团在资金、资质、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使公司获得高起点和大舞台 [2] 建筑节能业务 - 商业模式:为既有建筑提供综合节能服务,为新建建筑提供一站式综合节能服务,通过节能效益或实际使用量回收投资并获利 [2][3] - 业务收益: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约 9.49 亿元,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3] - 市场空间:国家和地方政策提供导向,国内存量建筑节能改造潜力大,利好政策注入动力 [4] - 客户分布: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在华东、华北、华中、西南等地区也有项目,去年底为中央国家机关、部委提供服务 [5] 工业节能业务 - 客户:分布式光伏业务针对工商业用户,涉及多个行业,服务过东风日产、广汽本田等大型企业 [4] 生物质项目 - 亏损原因:燃料价格、项目融资成本较高,项目转型条件受限 [6] - 处理措施:2024 年 12 月申请阳山和昌菱两家项目公司破产,藤县和赤水项目正常运营,藤县项目一季度已盈利 [6][7] 项目资金比例 - 自有资金比例约 30%,银行贷款比例约 70% [7] 高端服务计划 - 完善服务产品体系:基于持有项目和电网背景,通过运营项目完善产品体系,满足市场主体差异化需求 [7] - 提升全链条服务能力:提升综合能源咨询设计、工程建设、运维服务全链条能力,构建服务体系 [7] - 优化数字服务平台:开发运营数字化平台,为新能源、工商业客户和产业园区提供智能高效服务 [7]
2025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技术现状 建筑维护结构和风平衡管理是主要技术路线【组图】
前瞻网· 2025-07-02 15:47
建筑节能技术路线 - 中国建筑节能围护结构技术聚焦外墙、屋面、外窗三大环节,通过聚苯板、岩棉外保温系统降低传热系数,屋面改造采用隔热层、绿化屋顶或反射涂料,外窗升级为低辐射玻璃、多层中空窗并加装智能遮阳装置,整体降低能耗30%以上 [1] - 外墙节能改造采用EPS板作为保温层,结合机械锚固技术提高稳定性,适用于各类建筑外墙改造 [2] - 屋面节能改造通过添加混凝土砖块或结合绿植设计种植屋面,提升通风效果并降低热量吸收 [2] - 外窗改造采用双层玻璃设计,外层使用Low-E中空玻璃,兼顾隔热隔声功能,符合建筑节能标准 [2] 公共建筑风平衡管理 - 风平衡管理对公共建筑节能低碳运行至关重要,涉及室外环境、建筑本体和空调系统三方面因素 [4] - 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是运行能耗最大组成部分,过渡季采用自然通风排热,冬季减少渗透风以降低耗热量,机械与自然通风结合强化换气效率 [5] - 实际管理中侧重建筑气密性(阻力)和空间形式与空调系统(动力)优化,以平衡空气流动 [5] 建筑节能专利分析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建筑节能相关专利申请达9069项,2023年峰值1397项,2024年下滑至991项 [7] - 专利申请人梯队分化明显:承德绿建(143项)、中国建筑(124项)、卓宝科技(121项)为第一阵营,郑州中天(108项)、山东地平线(100项)等区域性企业构成第二梯队 [9] - E04B(建筑物)专利占比24.1%最热门,F24F(空气调节)占9.7%,E06B(门窗闭合装置)占9.1%,前三类合计占比45% [10][12] 行业上市公司 - 主要上市公司包括中材节能、北新建材、启迪设计、南网能源、亚士创能、南玻A、中铁装配等 [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保温隔热材料行业整体发展形势分析:部品生产工厂化和现场施工装配化率的不断提高,建筑节能保温隔热材料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9 09:25
保温隔热材料行业定义及分类 - 隔热保温材料是指用于阻抗热流传递的材料或材料的复合体,包括保温材料和保冷材料,应用于热工设备、管道、房屋顶面墙面、冷库及冷藏设备等工程 [1][2] - 按制作原料可分为无机隔热保温材料(如玻璃棉、岩棉)和有机隔热保温材料(如聚苯板、聚氨酯板) [3] - 按构造形态分为纤维状、多孔状、气泡状、粒状及层状等 [3] - 按防火等级划分为A级不燃材料(无机)、B1级难燃材料(有机)和B2级可阻燃材料(有机) [3]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市场规模降至1270.7亿元,预计2025年回升至1289.2亿元 [1][6][7] - 2016-2021年市场规模从752.1亿元增长至1657.1亿元,近年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规模收缩 [6] - 城镇化率从1978年17.9%提升至2024年67%,新建建筑及存量房改造需求推动行业发展 [5] - 建筑业总产值达326501.1亿元(2024年),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占比88.7%(289683.4亿元) [11]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原材料包括玄武岩、聚苯乙烯等矿产化工类及废旧玻璃等再生类 [9]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涵盖建筑节能(占比最高)、工业管道、新能源车、冷链物流及航天电子等新兴领域 [9] - 中国新建建筑中95%为高能耗建筑,新型材料对节能改造至关重要 [11] 政策环境 -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2023年)加强外墙保温材料等重点建材质量监管 [14] - 《民用机场母婴室规划建设指南》(2023年)要求绿色环保建材标准 [14] - 上海市计划2024-2027年实施32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重点推广外墙保温材料 [14]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低,呈现本地化竞争特征,无全国性龙头企业 [15] - 主要企业包括赛特新材(科创板上市)、鲁阳节能(深交所上市)、湖南五江轻化集团及洛科威等 [16][17] - 赛特新材2024年真空绝热板营收9.15亿元(毛利率29.34%),保温箱营收0.10亿元 [18] - 鲁阳节能陶瓷纤维产能59万吨/年,2024年棉毯产品销量46.08万吨,市占率国内第一 [20] 发展趋势 - 技术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推动工厂化生产与装配化施工 [1][22] - 建筑节能政策驱动下,玻璃棉、泡沫塑料等材料技术持续升级 [22] - 行业将沿新兴工业化道路发展,契合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需求 [1][22]
2025年全球建筑节能行业发展现状 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费及碳排放比重下降【组图】
前瞻网· 2025-06-11 12:28
全球建筑节能行业发展历程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简单的物理隔热时代,加强隔热成为基本规则[1] - 20世纪中旬出现季节性能源储存系统,60年代热负荷数据处理方法被广泛采用[1] -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推动可持续建筑发展,"低热量住宅"和"零能耗屋"概念出现[1] - 20世纪80年代技术进步催生首个"智能建筑"[1] - 20世纪90年代德国建成首座能源自主住宅[1] - 21世纪初至今进入零能耗建筑时代,关注智能电网和Plus能源建筑[1] 全球建筑节能行业市场规模 - 2017-2023年全球建筑节能投资规模总体增长,2018年因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下滑,2023年降至2437亿美元[4] - 2022年建筑物可再生能源占比仅6%,2030年目标需提升至18%,年均复合增速需超15%[4] - 按15%增速测算,2024年全球建筑节能投资规模约2803亿美元[4] 全球建筑行业能源消费及碳排放 - 2022年建筑行业能源消费占全球34%,二氧化碳排放占37%[5] - 2023年建筑物能源消耗占比降至28%,碳排放占比降至26%,是唯一碳排放下降的行业[5][7] - 联合国报告预测到2035年建筑行业将占全球减排潜力11%,相当于4.2 Gt CO₂e避免排放[5] 全球建筑能源消耗分布 - 2022年全球建筑能源消耗达132EJ,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可再生能源规模小[8] - 2023年能源消耗降至130EJ,占全球能源需求32%[8] - 2023年建筑化石燃料使用量大幅下降,天然气消费降超4%,电力需求占比升至37%[8] 全球建筑碳排放细分份额 - 2023年住宅建筑间接碳排放占比10%(降1%),非住宅建筑和制造过程碳排放各占8%(均降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