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凝胶

搜索文档
30+气凝胶重点供应商盘点合集(收藏)
DT新材料· 2025-08-16 00:05
行业标准与市场机遇 -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GB 38031-2025新国标,要求电池包在单体热失控后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且监测点温度≤60℃,逃生时间标准较传统方案提升24倍[2] - 新国标催生百亿级高端隔热材料市场,气凝胶凭借0.015-0.019W/(m·K)超低导热系数(空气的一半)成为主流解决方案[2] - 比亚迪等动力电池企业已采用预氧丝气凝胶隔热片、陶瓷气凝胶隔热片提升安全性[2] 气凝胶技术特性 - 电芯热失控时温度可在0.1秒内飙升500℃以上,高温以每秒1-2个电芯速度扩散[2] - 气凝胶主要用于电芯间隔离及电池模组/PACK上盖防火,有效阻断热失控蔓延[2] - 苏州热象纳米科技突破气凝胶"掉粉"难题,开发出0.5mm超薄隔热片,导热率0.024W/(m·K),耐瞬间1000℃高温[85] 头部企业产能与技术 - 深圳中凝科技:亚洲综合产能领军者,年产能25000立方气凝胶毡+1100吨粉体,国内粉体市场份额70%[7] - 华阳新材料集团:亚洲最大气凝胶生产企业,一期产能2万m³气凝胶毡+1000吨粉体,二期投产后将成全球最大[13] - 中化学华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气凝胶企业,首创一步法硅酸甲酯工艺,产品指标国际领先[48][51] 创新技术突破 - 江苏珈云新材料开发耐1000℃高温电芯间隔热气凝胶,短时可耐1300℃,全球少数达到此标准[37] - 安徽科昂突破二氧化硅气凝胶绿色产业化技术,研发新能源电堆纯无机防火材料[58] - 弘大科技创新"梯度减压干燥工艺",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气凝胶,并开发微晶纳孔金属等衍生材料[70] 应用领域拓展 - 东莞硅翔提供动力电池热管理全场景方案,涵盖加热/隔热/散热/电芯连接系统[22] - 湖南荣岚同时掌握氧化硅、氧化铝和炭气凝胶技术,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热防护系统[52] - 湖北兴发集团开发常压制备气凝胶粉体工艺,成本降低56%,子公司投产2500m³/a气凝胶绝热毡产线[69] 产业链布局 - 浙江岩谷科技年产400万平方米气凝胶复合材料,总投资8亿元[3] - 爱彼爱和拥有年产上亿片锂电池隔热垫基地,二期产能将翻倍[8][12] - 锦富技术子公司厦门力富为宁德时代主要气凝胶供应商,市场份额稳步提升[18] 行业活动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iTherM2025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举办,聚焦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热管理技术[87]
不起火、不爆炸,详解隔热材料数千亿级大赛道(附22页PPT)
材料汇· 2025-08-07 23:58
隔热材料分类与特性 - 隔热材料分为有机、无机、新型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具有导热系数小、多孔结构特点 [2][3] - 有机材料通过多孔结构和低密度实现隔热,但耐高温性差需改性处理 [2] - 无机材料以高孔隙率和纳米级孔隙结构为特点,能有效减少热传导 [3] - 新型材料通过热传导路径调控、辐射抑制和结构稳定性三个维度优化性能 [3] - 复合材料通过多种材料组合提升综合性能,如BSiTa-PA杂化气凝胶具有超隔热特性 [26] 市场应用与规模 - 动力电池领域:2025年预计需求9000万平米,市场规模63亿元,其中气凝胶需求1920万平米/42亿元 [4] - 建筑节能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2485亿元(+13.8%),气凝胶细分市场69.3亿元(+19.3%) [4] - 油气管道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109.6亿元,气凝胶管道2.1万公里/89亿元 [4][74] - 动力电池中气凝胶渗透率预计2025年达30%,单车用量4平米 [50] - 建筑领域热量流失中外墙占20%,屋顶10%,窗户15% [55][56] 技术发展 - 超级隔热材料室温导热系数<0.04W·m⁻¹·K⁻¹,性能比气凝胶提升2倍以上,成本仅1/3 [5] - 志特新材与中科大合作开发AI4S新材料研发平台,实现防火、吸热等材料突破 [87] - 气凝胶在动力电池中可延缓热失控,厚度仅为传统材料1/5-1/3 [43] - 复合材料BSiTa-PA在1400℃下电磁屏蔽效率达31.6dB,比模量272.8kN·mkg⁻¹ [26][29] 行业格局 - 国内气凝胶生产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包括晨光新材、宏柏新材等20余家 [5][84] - 气凝胶在油气管道中寿命达10年以上,传统材料仅3-5年 [67] - 建筑保温材料中气凝胶因价格较高渗透率低,但远期替代空间大 [66]
百亿赛道爆发!气凝胶:双碳下的“隔热王者”,谁将主导未来?(附核心企业全梳理)
材料汇· 2025-08-07 23:58
气凝胶核心性能与优势 - 气凝胶是一种具有纳米多孔网络结构的固体材料,导热系数在0.012~0.024W/(m·K),比传统隔热材料低2~3个数量级 [6][8] - 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超长使用寿命(憎水率99%)、超强隔热性能(厚度仅为传统材料1/4-1/2)、超高防火性能(A级耐火)和超优机械性能 [24][26] - 二氧化硅气凝胶商业化应用最成熟,2019年全球占比达69% [16] - 气凝胶复合材料保温性能是传统材料的2-8倍,使用寿命约为传统材料的4倍 [26][27] 气凝胶应用领域 - 石油化工是最大应用领域,消费占比56%,工业隔热占18% [38][57] - 新能源领域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电芯隔热阻燃、模组与壳体隔热防震层等 [44] - 建筑节能领域气凝胶制品可使保温材料厚度减少约50% [128] - 气凝胶在服装织物防寒保暖、航天军工等领域也有应用 [6][51]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2021年中国气凝胶市场规模17.56亿元,近五年CAGR 23.58%,预计2023年达26.82亿元 [105][107] - 开源证券预测2025年中性情景下市场规模124亿元(新能源渗透率30%、建筑1%、石化管道5%) [133][135] - 国海证券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122.6亿元,2021-2025年CAGR 68.9% [137][138] - 东海证券预测2025年中性情景市场规模97.72亿元(新能源渗透率35%、建筑1%、石化管道5%) [140][141]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硅源分为有机硅源(正硅酸甲酯/乙酯)和无机硅源(四氯化硅/水玻璃),有机硅源为主流路线 [62] - 中游制备关键工艺为干燥技术,超临界干燥(设备成本高)和常压干燥(成本低但技术门槛高)是主流 [66][86] - 下游应用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厂商已大规模采购气凝胶产品 [70][71][73] - 国内现有气凝胶产能约29.9万方/年,远期规划产能超165万方/年,主要企业包括纳诺科技、埃力生、晨光新材等 [156][157] 成本结构与降本路径 - 气凝胶生产成本中材料成本占48%,制造成本占44%,主要来自硅源、设备折旧及能耗 [114][153] - 当前管道保温领域气凝胶方案成本212元/平米 vs 传统方案126元/平米,若气凝胶成本降30%则差距缩小至152元/平米 [151][152] - 通过规模化生产、工艺优化(如常压干燥技术)和原料单耗降低可实现综合成本下降 [114][153] 技术发展与专利布局 - 中国气凝胶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近2.7万件),远超其他国家 [93] - 专利技术主题集中在气凝胶本身(1.4万件)、纤维、热绝缘、二氧化硅和保温层 [95][96] - 电池零部件是热点应用领域,蜂巢能源、宁德时代等企业在相关专利布局领先 [97][99]
10万亿新材料市场爆发!17项半导体/显示/新能源材料正改写外资垄断格局
材料汇· 2025-07-25 23:51
新材料行业概况 - 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8万亿美元,形成三级竞争梯队:美国/日本/欧洲为第一梯队,韩国/俄罗斯/中国为第二梯队,巴西/印度为第三梯队 [13] - 中国新材料产业2021年总产值达6.4万亿元,2010-2021年CAGR为23.1%,预计2022年达7.5万亿元,2025年将突破10万亿元 [14]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2021年达5950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7900亿美元,CAGR为6% [21] 半导体材料 - 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643亿美元(晶圆材料404亿+封装材料239亿),同比增长16.3% [34] - 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2021年达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占全球比重从2006年6%提升至2020年18% [37][39] - 电子特气在晶圆制造材料中占比13%,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45.4亿美元,中国195.8亿元,国产化率不足15% [51][54] - 光刻胶全球市场规模2021年约19亿美元(半导体),预计2025年超24亿美元,中国2021年市场规模29亿元,国产化率仅5% [71][72] 显示材料 - 全球TFT-LCD面板出货面积从2014年1.7亿平方米增至2019年2.2亿平方米,CAGR 6.1% [105] - 2019年全球TFT混合液晶需求779.3吨,预计2023年达874.4吨 [107] - OLED材料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9亿美元增至2024年26亿美元,CAGR 23.6% [5] - 聚酰亚胺(PI)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24.5亿美元,2017-2022年CAGR 10.2% [20] 新能源材料 - 复合铜箔2021年市场规模2.2亿元,预计2026年达310亿元 [20] - 导电炭黑2021年市场规模28亿元,2021-2025年CAGR 25.7% [20] - 碳纤维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43亿元,2021-2025年CAGR 19.9% [20] - 质子交换膜预计2025-203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百亿级 [20] 环保材料 - 分子筛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36.8亿美元,2020-2028年CAGR 6% [20] - 润滑油添加剂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150亿美元,2019-2023年CAGR 5% [20] - 气凝胶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14.1亿元,2022-2032年全球CAGR 17% [20] - 吸附分离树脂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17亿美元,2020-2026年CAGR 5.2% [20]
晨光新材:“年产2.3万吨特种有机硅材料项目”中气凝胶的设计产能为2000吨/年
快讯· 2025-07-17 16:34
晨光新材产能建设进展 - 公司"年产2.3万吨特种有机硅材料项目"中气凝胶设计产能为2000吨/年,已处于正式生产阶段 [1] - 全资子公司安徽晨光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功能性硅烷项目"处于全面建设阶段 [1] - 全资子公司宁夏晨光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硅基及气凝胶新材料项目"一期已于2024下半年达到试生产条件 [1] - 2025年将继续推进宁夏项目二期建设及项目三期规划工作 [1]
【会议通知】第四届先进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论坛
DT新材料· 2025-07-01 22:39
大会背景 - 凝胶作为一种多功能胶体聚合物材料,可形成水凝胶、有机凝胶、离子凝胶、油凝胶或气凝胶等先进材料,在生物、医学、化学、物理和工程领域有广泛应用 [2] - 在国家对新材料高度重视和碳中和战略驱动下,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对凝胶材料需求增长,行业前景广阔 [2] - 论坛以"创新驱动,产业融合"为主题,搭建政产学研用资交流平台,聚焦凝胶材料关键科学问题、瓶颈技术及工程应用实践 [2] 大会信息 - 会议时间:2025年10月21-23日,地点:江苏省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3]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江苏省先进凝胶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 [3] - 承办单位:南京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名誉主席:李清文研究员 [3] 执行团队与日程 - 执行主席:张学同研究员和严锋教授 [4] - 合作媒体包括高分子科学前沿、探索未来科学等 [4] - 主要日程:10月21日签到和纳博会主开幕式,22日论坛开幕式和主旨报告,23日平行论坛 [4] 大会议题 - 主要议题包括水凝胶&有机凝胶、离子凝胶、油凝胶、气凝胶&多孔材料等 [7] 参会信息 - 参会代表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生产企业、设备厂商、终端企业、投资人等 [8] - 注册费用:正式代表2600元/位,学生代表1400元/位 [8] - 墙报展示需提前报备,尺寸115cm×85cm,会后颁发参与证书 [8]
新材料投资:100+页PPT详解17种化工新材料潜在投资机会
材料汇· 2025-06-22 23:11
新材料行业概况 - 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8万亿美元,形成美日欧为第一梯队、中韩俄为第二梯队的竞争格局 [2][8] - 中国新材料产业2021年总产值6.4万亿元,2010-2021年CAGR达23.1%,预计2025年突破10万亿元 [2][9] - 下游新能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等需求驱动,叠加政策推动材料自主可控,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13][14] 半导体材料 - 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5950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7900亿美元(CAGR 6%),中国增速显著高于全球 [3][16] - 半导体材料2021年全球/中国市场643/119亿美元,电子特气(占比13%)和光刻胶(占比6%)进口依赖度高 [3][29] - 华特气体拓展特气品类,彤程新材KrF光刻胶已量产,ArF光刻胶处于认证阶段 [3] 显示材料 - 全球OLED材料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9亿美元增至2024年26亿美元(CAGR 23.6%) [4] - 液晶材料需求稳步增长,2019年全球TFT混晶需求779.3吨,预计2023年达874.4吨 [103] - 万润股份、瑞联新材为全球领先液晶单体和OLED粗单体供应商,客户覆盖Merck等国际龙头 [4][106] 新能源材料 - 复合铜箔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从2.2亿元增至310亿元,导电炭黑2021-2025年CAGR达25.7% [5][74] - 钠电池正负极材料2025年市场空间预计达73.8亿元和46.2亿元,碳纤维需求增速19.9% [75] - 质子交换膜在氢能领域应用潜力大,国内东岳集团等企业布局 [76] 环保材料 - 气凝胶为高性能隔热材料,2022-2032年全球CAGR 17%,建筑和新能源车驱动需求 [56] - 分子筛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36.8亿美元(CAGR 6%),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 [77] - 润滑油添加剂2019年全球市场150亿美元,瑞丰新材突破外资垄断 [78] 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 -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不足40%,大尺寸硅片、光刻胶等关键品类依赖进口 [37][40] - 显示领域光学膜2020年中国市场390亿元,东材科技等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74] - 政策推动下,电子特气、光刻胶、PI材料等高端领域国产化进程加速 [13][14]
投资笔记:气凝胶投资逻辑分析(附重点企业)(14722字)
材料汇· 2025-06-14 21:49
气凝胶行业概况 - 气凝胶是新一代高效节能隔热材料,具有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孔隙中充气态分散介质,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4] - 商业化应用的气凝胶主要围绕其高效的阻热能力展开,导热系数在0.012~0.024W/(m·K),比传统隔热材料低2~3个数量级[5] - 气凝胶阻热原理包括无对流效应、无穷多遮挡板效应和无穷长路径效应[5][8] - SiO2气凝胶商业化应用最成熟,2019年全球二氧化硅气凝胶占比高达69%[13] - 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超长使用寿命、超强隔热性能、超高防火性能和超优机械性能等优点[21][22] - 与传统保温材料相比,二氧化硅气凝胶绝热毡保温性能是传统材料的2-8倍,使用寿命约为传统材料的4倍[24][25] 气凝胶产业链分析 - 硅基气凝胶产业链上游硅源材料分为无机硅源和有机硅源,中游为气凝胶产品,下游应用场景广泛[57] - 石油化工为最大应用领域,消费占比达到56%,其次工业隔热占比18%[41][58] - 上游有机硅源为主流路线,相关厂商包括晨光新材、宏柏新材、新安股份、金纳科技等[60] - 中游气凝胶产品厂商包括纳诺科技、中科润资、晨光新材、宏柏新材、埃力生等[62] - 下游应用端在政策支持下,多家企业入局推动行业产能加速扩充[66] 气凝胶制备方法 - 气凝胶制备过程主要有溶胶-凝胶化、老化、改性和干燥四个步骤[75] - 产业化主要使用超临界干燥技术和常压干燥技术,其他技术如真空冷冻干燥、亚临界干燥尚未实现批量生产[64] - 超临界干燥技术是最早实现批量制备气凝胶的技术,工艺成熟[81] - 常压干燥在设备投入和生产成本上优势明显,制造成本降低至超临界干燥技术的1/20[84] 气凝胶市场分析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预测到2030年全球气凝胶市场规模可达37.4亿美元,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8.2%[100] - 中商情报网预测2023年我国气凝胶市场规模将达到26.82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3.58%[103] - 开源证券预测2025年气凝胶市场规模中性估计为124亿元[132] - 华创证券预测2025年我国气凝胶市场规模为197.2亿元[134] - 国海证券预测2025年我国气凝胶市场空间约122.6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68.9%[135] - 东海证券预测2025年我国气凝胶增量空间达近百亿[137] 气凝胶成本分析 - 目前气凝胶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售价相对传统材料较高[144] - 气凝胶生产成本主要集中在原料硅源、设备折旧和能耗三方面,原材料成本约占总成本48%[146] - 随着制备工艺突破和低成本原材料大规模产业化,气凝胶综合成本仍有很大下探空间[147] 气凝胶竞争格局 - 目前国内气凝胶复合材料产能约为29.9万方/年,远期规划产能超过165万方/年[150] - 现有产能较大的公司有金纳科技、华陆新材、纳诺科技、中凝科技、埃力生等[150] - 新进入企业包括宏柏新材、晨光新材、泛亚微透、江瀚新材等[150] - 短期竞争看干燥技术突破,中期看产业链分工,长期看原料自给优势[152]
不起火、不爆炸,详解隔热材料数千亿级大赛道(附22页PPT)
材料汇· 2025-06-14 21:49
隔热材料分类与特性 - 隔热材料分为有机、无机、新型及复合材料四大类,具有导热系数小、多孔结构特点 [1] - 有机材料通过多孔结构和低密度实现隔热,但耐高温性能差需改性处理 [1] - 无机材料以高孔隙率和纳米级孔隙结构为特点,减少固气热传导 [1] - 新型材料通过热传导路径调控、辐射抑制和结构稳定性三个维度优化性能 [1] - 复合材料通过多种材料组合提升综合性能,如BSiTa-PA杂化气凝胶兼具超隔热和电磁屏蔽功能 [24][26] 市场应用与规模 - 动力电池领域2025年隔热材料总需求超9000万㎡,市场规模63亿元,其中气凝胶占42亿元 [2] - 建筑节能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2485亿元,气凝胶细分市场69.3亿元 [2] - 油气管道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109.6亿元,气凝胶管道占比89亿元 [2][72] -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及高镍电池占比提升驱动高端隔热材料需求 [48][52] - 建筑领域热量流失中外墙占20%、热桥部位20%、地板20%、屋顶10%、窗户15% [53][54] 技术进展 - 超级绝热材料定义为实现导热系数<0.04W·m⁻¹·K⁻¹的纳米孔材料 [84] - 志特新材与中科大合作开发AI4S平台,研发性能提升2倍、成本降2/3的超级隔热材料 [3][85] - 新型BSiTa-PA杂化气凝胶在1400℃下电磁屏蔽效率达31.6dB,比模量272.8kN·mkg⁻¹ [24][26] - 气凝胶隔热片厚度仅为传统材料1/5-1/3,可延缓电池热失控蔓延 [41][43] - AI+机器人技术将新材料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 [3] 行业格局 - 国内气凝胶生产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分散 [3][82] - 主要厂商包括晨光新材、宏柏新材、中国化学等,产能集中在1-5万立方米/年 [82][83] - 建筑保温材料中气凝胶渗透率低但替代空间大,传统材料仍占主导 [64] - 油气管道领域气凝胶寿命达10年,显著优于传统材料的3-5年 [65][69]
【第一轮通知】第四届先进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论坛 10.21-23 苏州
DT新材料· 2025-06-09 23:33
大会背景 - 凝胶是一种多功能胶体聚合物材料 可形成水凝胶 有机凝胶 离子凝胶 油凝胶或气凝胶等先进材料 在生物 医学 化学 物理和工程领域有广泛应用 [1] - 在国家对新材料重视和碳中和战略驱动下 凝胶产业在生物技术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 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需求下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1] - 第四届先进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论坛将于2025年10月21-23日在苏州举办 主题为"创新驱动 产业融合" 旨在搭建政产学研用资交流平台 [1] 大会信息 - 会议时间 2025年10月21-23日 地点 江苏省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2]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江苏省先进凝胶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DT新材料等 [2] - 名誉主席为李清文研究员 执行主席为张学同研究员和严锋教授 [2] 日程安排 - 10月21日 12:00-17:00为论坛签到 [3] - 10月22日 09:00-12:00为纳博会主开幕式 13:30-17:30为先进凝胶材料论坛开幕式主旨报告 18:00-20:00为欢迎晚餐 [3] - 10月23日 09:00-12:00和14:00-17:00为平行论坛 12:00-14:00为自助午餐 [3] 参与群体 - 高校及科研机构科研工作者 关注水凝胶 有机凝胶 离子凝胶 油凝胶 气凝胶及多孔材料等领域 [6] - 凝胶材料生产企业 设备相关企业 检测设备厂家 终端使用企业及投资人 [7] 参会信息 - 早鸟价截止9月20日 正式代表2400元/位 学生代表1200元/位 [8] - 注册费需汇款至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指定账户 [8] - 联系方式包括胡俊琴18106696283 cherry@polydt com 以及yyzhu2019@sinano ac cn [10] 往届情况 - 展示2021年第一届 2023年第二届和2024年第三届会议现场照片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