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晶圆代工

搜索文档
中芯国际(688981):渠道备货补库持续,指引Q3营收中值环比+6%,订单至10月底仍供不应求
长城证券· 2025-08-11 22:2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35/60.26/70.3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8.2/120.1/102.9倍 [6][41] 财务表现 - 25Q2营收22.09亿美元,环比-1.7%(原指引-4%~6%),好于预期主要因渠道备货补库 [2][12] - 25Q2毛利率20.4%(原指引18%~20%),环比-2.1pct,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2.5%抵消部分ASP下降影响 [2][13] - 25Q2工业与汽车收入环比+7.9%至2.22亿美元,带动8英寸晶圆收入占比提升2pct至23.9% [3][20] - 2024A营收预计577.96亿元(+27.7%),2025E营收659.91亿元(+14.2%) [1] 业务动态 - 指引25Q3营收环比+5%~7%(中值23.42亿美元),预计晶圆量价齐升 [4][35] - 订单能见度至10月底仍供不应求,汽车领域收入占比目标从5%~6%提升至10% [4][37] - 网络/存储器/汽车需求强劲:网络设备国产替代加速,存储器配套controller需求确定,汽车芯片收入环比增长两成 [5][37] - 25Q2资本支出18.85亿美元(环比+33.1%),维持2025年资本开支同比持平预期 [38][40] 运营指标 - 25Q2晶圆出货量239.02万片(折合8英寸),环比+4.3%,ASP环比-6.3%至1967美元/片 [16][20] - 分地区收入:中国区占比84.1%(环比-0.2pct),美国区环比+0.6%至2.85亿美元 [30][32] - 分应用收入:智能手机占比25.2%(环比+1.7%),消费电子占比41%(环比-1.4%) [26]
芯联集成59亿元收购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聚焦创新三年累投研发费用超42亿元
长江商报· 2025-06-26 04:23
收购进展 - 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芯联越州72 33%股权项目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 后续需取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决定 [1] - 此次收购始于2024年6月 交易价格达58 97亿元 收购完成后芯联越州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其股东权益将100%纳入合并范围 [1] 业务协同 - 芯联越州主要从事功率器件等领域的晶圆代工业务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 车规级芯片营收占比超50% [2] - 芯联越州生产的车规级SiC MOSFET出货量稳居亚洲前列 过去两年应用于车载主驱的SiC MOSFET出货量均为国内第一 [2] - 此次收购有望实现横向产能整合与纵向产业延伸 形成多维度协同效应 [3] 财务表现 - 芯联越州营业收入从2022年1 37亿元增长至2023年15 6亿元 增幅达10 38倍 [3]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19年2 7亿元增长至2024年65 09亿元 五年整体增幅超23倍 2025年Q1同比增长28 14%至17 34亿元 [3] - 芯联越州2022年和2023年净利润分别亏损7亿元和11 16亿元 公司2019年至2025年Q1累计亏损75 64亿元 但自2024年Q1以来亏损幅度连续五个季度收窄 [3] 研发投入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8 39亿元 15 29亿元和18 42亿元 三年累计达42 1亿元 研发费率保持在18 22%至28 72%的高水平 [4] - 高强度研发投入短期内难以完全转化为利润 是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4] - 预计随着芯联越州业务量增加及产品结构优化 将实现盈利能力改善并成为重要盈利来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