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品店

搜索文档
你上班越来越没有“活人感”,全都是因为它
虎嗅· 2025-06-04 18:09
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 面对客户的折磨,明明心里厌烦,却还是要赔上笑脸;在工作群里回复消息,总要反复斟酌语气,生怕 让领导觉得"态度不好"…… 感觉自己一天什么也没干,但身体却有种被榨干的感觉。 如果你有这种感觉,那就对了!我们人类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外,还有第三种"隐形"劳动,也就是 情绪劳动。 有网友调侃,"上班拿的不是薪水,而是精神损失费。" 情绪劳动如同潜藏在水面下的冰山,虽不显眼,却有着巨大的能量,在无声无息中会消耗我们的精力与 热情,这也正"悄悄"成为很多职场人的隐形KPI! 一、不被看见的情绪劳动 情绪劳动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1983年在《管理心灵》一书中提 出,指的是"为了获得报酬,员工管理自己的情感,并按照组织要求表达出特定情绪"。 通俗来说就是,你要在不同场合"扮演"好不同角色,你感觉什么不重要,你看起来像什么才重要。 情绪劳动在服务行业中表现得最为直观。 就比如空乘,每天要面对无数的客人,时刻要保持微笑,即使面对无理取闹的乘客,哪怕被辱骂,也要 始终要保持耐心和情绪稳定。 但如今,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情绪劳动早已突破服务行业的边界,渗透进职场的各个角落。 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