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方红》
icon
搜索文档
多种舞台艺术汇聚史诗气质
北京晚报· 2025-09-04 15:09
晚会核心特点 - 突出剧的特点 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情境戏剧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呈现史诗气质 [1] - 以倒计时开篇 包含5个篇章:怒吼吧黄河 红星照耀中国 不可战胜的力量 共同的黎明 正义永恒 [1] - 总时长约90分钟 [1] - 起用80后90后为主的主创团队 00后演员占比超过50% [1] 音乐创作特色 - 经典与新作比例约为7:3 [3] - 包含《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东方红》《高楼万丈平地起》等经典曲目 [3] - 包含《八路军军歌》《琼崖独立队之歌》《游击队歌》《地道战》等抗战歌曲 [3] - 以新作《势不可挡》《命运与共》作为落幕曲目 [3] - 音乐表达多元层次丰富 糅合对白台词动效等元素 [3] 文学创作特点 - 聚焦人物群像和普通人塑造 [5] - 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讲述刘老庄连82人全部牺牲的事迹 [5] - 采用高度提炼的母亲形象展开叙事 [5] - 现场600名战士参与演出 营造强烈情感冲击 [5] 视觉特效设计 - 使用6条可移动冰屏 4个左右移动轨道平台 4个360度旋转自由移动小平台 [6] - 舞台呈阶梯状向观众铺展 形成视觉纵深感 [6] - 通过投影技术呈现干涸大地和炮火撕裂效果 [6] - 利用移动平台创造南京大屠杀万人坑场景 [6] 表演艺术特色 - 舞蹈《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 讲述战火中失散少年兄妹故事 [7] - 创作团队观看大量南京大屠杀影视资料 追求情感真实表达 [7] - 采用与历史对话的讲述方式 舞台技术作为叙事手段 [6]
这个博物馆“可听”
新华社· 2025-08-17 15:33
博物馆概况 - 陕北民歌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 于2018年5月对外开放 以抢救 保护 传承 弘扬陕北民歌为宗旨 [1] - 博物馆采用传统与现代展示手法有机结合的新颖展览方式 通过移步换景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感受高亢嘹亮或奔放悠扬的歌声 [1] - 通过演唱者现场表演为观众带来听觉盛宴 实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目标 [1] 民歌类型与特色 - 劳动号子是陕北民歌音调最早的根源和基础 包括打夯号子和船工号子 具有律动性强 节奏感强特点 用于增加干劲 协调劳动和相互鼓励 [3] - 榆林小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融合江南丝竹韵律与陕北民歌小调 经南北交融合流而成 体现水乡温婉与黄土地血脉的结合 [5] - 陕北秧歌通过"一串铃 十盏灯 里十二莲灯外八角"等花样场图展示民间歌舞艺术 舞者衣着鲜艳 配乐锣鼓喧天 [5] 曲艺形式与现代表达 - 陕北说书源起于明清 使用三弦和甩板乐器 以"九腔十八调"著称 通过爆火游戏《黑神话:悟空》实现强势出圈 [7] - 经典歌曲《东方红》套用陕北民歌《骑白马》曲调 春晚《春节序曲》由李焕之从陕北民歌汲取灵感创作 [8] - 陕北民歌从草根文化登上专业舞台 走出黄土地唱响大江南北 在创新中发展并打造文化新天地 [8] 文化传承与发展 - 博物馆通过老腔孕育新声和新苗茁壮成长的方式 实现曲调代代相传和文化生生不息 [8] - 陕北民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 正迎来新的价值认同和广泛传播 [7][8]
这里的歌声依然嘹亮(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8-11 06:20
红色文旅产业 - 延安市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打造75个现场教学点,建起500多人的教育培训师资库,开发"重走长征路"等主题教学线路[4] - 金延安旅游度假区1∶1复刻安澜门、新华书店等标志性建筑打造沉浸式小剧场,自2019年开业累计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7] - 大型歌舞剧《延安十三年》通过《落脚延安》等篇章再现峥嵘岁月,创新表达激发红色文旅新动能[7] 苹果产业链发展 - 延安现有果品精深加工企业39家,苹果全产业链产值达550亿元[9] - 中国供销集团延长公司采用智能选果线实现精准分拣,选果效率大幅提升,并调试苹果饮品加工线延伸产业链[9] - 延安苹果产量突破500万亩,跻身中国苹果品牌价值榜前列,南庄河村果农仅苹果一项人均年收入达1.9万元[9][10] 革命文化传承 - 延安文艺纪念馆征集各类文物、史料和艺术品近5万件,推进文物保护和传承[6] -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窑洞中,成为抗日烽火中凝聚民族力量的战歌,至今仍被传唱[5] - 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从成立时的50多名发展到2024年底的10027.1万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