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

搜索文档
民营经济新观察|“平等”“公平”“同等”出现26处,民营经济促进法释放强烈信号
央广网· 2025-05-16 15:43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背景与意义 - 我国首部民营经济发展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营经济促进法》于2025年4月30日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5月20日起施行[1] - 填补了民营经济相关规范分散于《民法典》《公司法》等法律中的空白,首次构建系统化法治框架[4] - 将宪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原则细化落实,巩固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4] 法律核心突破与制度创新 - 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写入法律,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2] - 纵向构建全链条公平竞争治理体系,包含市场准入等六项基础条款[3] - 横向与《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联动,形成"法律+意见+指引+条例"多层次制度体系[3] - 法律中"平等""公平""同等"表述出现26处,覆盖市场准入、融资等9大维度[5] 民营企业实际受益领域 - 市场准入:保障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5] - 投资支持:明确可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5] - 融资便利:提升融资可得性,解决中小微企业账款拖欠问题[5][7] - 科技创新:支持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5] - 海外经营:引导企业合规开展海外投资[5] 法律实务操作要点 - 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禁止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7] - 规范异地执法行为,保护企业及经营者人身财产权益[7] - 强制国家机关/国企依法及时支付民营经济组织账款[7] - 要求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区分组织与个人财产,防范财务造假[6]
独家专访!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谈《民营经济促进法》:稳预期、优环境、破难题
华夏时报· 2025-05-06 17:44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原则写入法律,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和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2] - 是首部专门为民营经济发展量身定制的法律,集成理论创新、发展经验和深化改革举措 [3] - 填补民营经济立法空白,形成完整法律体系,具有更高权威性和系统性 [4] 对民营企业的根本性利好 - 稳定发展预期:将支持措施上升为法律,提供长期制度保障 [3] - 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法治手段确立最佳营商环境 [3] - 破解发展难题:针对公平竞争、融资促进、拖欠款项等痛点制定有力制度 [3] 相比以往立法的进步 - 系统性更强:作为国家基础性法律覆盖全生命周期制度闭环 [4] -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产权保护等历史难题 [4] - 覆盖范围更广:包含个体工商户和所有规模民营企业,强调平等保护 [4] 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措施 - 明确禁止歧视性政策,保障负面清单外领域平等进入 [4] - 清理程序性障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和招投标平等 [4] - 建立政企沟通机制,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4] 后续政策需求 - 需制定实施细则将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可操作性措施 [6] - 需做好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现有政策的衔接优化 [6] - 需强化执法保障实现从立法到执法的闭环 [6]
以法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关键在落实丨法经兵言
第一财经· 2025-05-05 19:53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背景与意义 - 我国首部专门围绕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于4月30日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5月20日起施行,系统确立民营经济法律地位与权利 [1] - 立法背景为民营经济长期面临制度性障碍,需通过法治手段提供稳定预期,将"两个毫不动摇"政策法律化,明确"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国家长期方针" [2] - 法律从公平竞争、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等维度构建法治体系,标志政策支持迈向法制保障的关键转变 [2] 公平竞争与市场准入机制 - 设立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外领域民营企业可平等进入,消除地方保护与行业垄断 [3] - 要求各级政府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定期清理妨碍统一市场的政策措施,公共资源交易需公开透明对待各类企业 [3] 投融资环境优化措施 - 针对融资难问题,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推广应收账款、股权质押等融资方式 [4] - 推动建立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鼓励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扩大服务覆盖,支持民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 [4] 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 强化民营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支持其加大研发投入与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产学研融合体系 [5] -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民企合作,鼓励民企参与数字化技术研发及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6] 政府服务与权益保护 - 规范政府服务行为,推动政务标准化便利化,减少不必要行政审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7] - 明确保护民企人身财产权及经营自主权,完善维权救济机制,建立投诉处理与政企沟通渠道 [7] 法律实施保障机制 - 要求地方政府将民营经济促进纳入发展规划,建立协调机制并制定细则,落实属地责任 [8] - 需加快配套制度出台如金融产品规范、政务数据标准,并强化监督问责机制,设立企业维权平台 [9]
首部民营经济促进法有何亮点?专家解读
央视网· 2025-05-05 16:03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将于2024年5月20日起施行,具有里程碑意义[1][3] - 首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明确为法律制度,强调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方针[1][3] - 法律原则包括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旨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 法律重点关切领域 - 保障公平竞争:破除市场准入障碍,禁止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规范异地执法行为[4][5] - 改善投融资环境:建立健全制度增强刚性,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平等使用生产要素[2] - 支持科技创新: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支持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5] - 权益保护:设置专门章节规范拖欠账款、公平执法等问题,明确侵害权益的法律责任[4][5] 制度创新与实施保障 - 将分散在不同法律和政策中的民营企业保护内容系统化,形成专门法律体系[3] - 设置"法律责任"章节强化约束力,对侵权行为明确追责条款[4] - 国家发改委将协同各部门加强宣传解读,完善配套机制推动法律落地[2][5] 对民营经济的赋能作用 - 优化发展环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3] - 规范经营引导:通过法律明确规范经营要求,同时优化服务保障体系[2][5] - 稳定发展预期:回应市场期待,解决痛点难点问题以提振企业家信心[4][5]
我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专家解读重点
快讯· 2025-04-30 18:28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于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5月20日起施行 [1] - 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具有稳定预期、振奋信心、激发发展动能的深远意义 [1] - 法律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及有效做法转化为法律制度,巩固改革成果 [1] 法律重点方向 - 首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明确为法律制度 [1] - 首次在法律中强调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1] - 法律明确国家坚持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1] 民营企业关切回应 - 法律从保障公平竞争、改善融资环境、支持科技创新、规范经营、优化服务保障、加强权益保护等7方面建立健全制度 [2] - 制度设计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协同各部门和地方加强法律宣传解读,完善配套机制推动实施 [2] 后续实施重点 - 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障碍 [3] - 持续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 [3] - 持续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3] - 持续落实纾困政策并支持民营企业承担时代责任 [3] - 推动法律转化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