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法治保障
icon
搜索文档
入境旅游推动我国邮轮经济新业态迭出 迈向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 2025-11-07 14:39
行业政策与市场准入 - 2024年5月前行业仅在少数港口实施局部免签政策且限制条件较多难以满足大规模入境游需求 [1] - 2024年5月起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在全国13个邮轮口岸全面实施 [1] - 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全国邮轮入境旅客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1] 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 - 行业加速涌现邮轮入境游+高铁游、中转联程游、近海游、海上无目的地游、飞机高铁+境外游等一系列创新业态 [1] - 天津探索与韩国济州、仁川等地的“互为目的地”合作实现邮轮在中韩港口间灵活挂靠该模式已逐步推广至山东、辽宁等沿海省份 [2] - 深圳在全国首创邮轮旅客国际中转区实现外籍旅客“无签证中转”预计年中转量可达10万人次 [2] - 行业正从单一出境母港往返游模式向多元新业态快速演变新的邮轮产品和航线层出不穷 [2] 产业融合与发展趋势 - 邮轮经济加速向“邮轮+文旅”、“邮轮+贸易”、“邮轮+制造”的复合型业态演进 [2] - 邮轮游艇旅游消费从传统的观光游逐步向休闲度假游转变 [2] - 邮轮经济深度融合制造业、服务业、交通业和旅游业展望“十五五”有望进一步发挥消费拉动与产业带动作用 [2] 市场供给与基础设施 - 为适应入境旅游发展我国沿海已有40多个城市推出了自然景观、沿海观光、特色文化等多主题的邮轮、游艇旅游业务涉及11个省区市 [1] - 随着访问港邮轮不断增加入境旅游正成为推动我国邮轮经济从复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点 [1]
为民营经济发展筑牢法治后盾
经济日报· 2025-10-31 06:16
民营经济外贸表现 -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对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水平 [1] - 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增长15.3%,占我国同类商品出口总值的比重达54.2% [1] 营商环境建设成效 - 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实有登记注册经营主体数量达1.89亿户 [2] - 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等立法为经营主体提供全面平等保护和法律保障 [2] -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2024年审理侵犯经营主体人身财产安全等犯罪案件150件,涉案225人,追赃挽损15.35亿元 [2] - 宁夏司法厅通过法律援助、公证等途径化解涉企纠纷6000余件,涉案金额3.07亿元 [2] 关键政策法规支撑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填补立法空白,2024年全国共修改调整政策措施7312件,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1.4万余件 [3]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建立拖欠企业账款领域信用监管机制,强化失信惩戒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经济参与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3] 未来优化方向 - 增强政策协同,健全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常态化清理隐性壁垒 [3] - 对于新兴产业应及时提供适配的制度供给,制定符合其发展特点的监管规则 [3] - 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动态评估与调整机制,确保政策精准有效 [3] - 企业自身要增强依法经营意识,完善内部法务体系,提高合规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 [4] - 相关部门应加大法律服务供给,完善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广在线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 [4] - 持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4]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法治保障激发协同合力
经济日报· 2025-10-30 06:13
核心原则 -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1] - 必须坚持“两只手”协同发力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 法治保障与治理效能 - “十四五”期间法治保障体系日益健全,要素配置效率与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1] - 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强化法治供给为改革发展赋能增效 [1] - 高质量完成“十五五”时期发展任务需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营造法治化创新生态 [1] 市场建设与资源配置 - 需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形成政府和市场高效协同配置资源的合力 [1] - 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实效 [1] 新业态与治理挑战 - 高质量发展推进将涌现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1] - 建议以科学手段赋能数字经济与社会治理,将新技术引入治理体系 [1] - 需保持法律体系前瞻性与包容性,实现规范发展与鼓励创新的有效平衡 [1]
高效建设数字营商环境
经济日报· 2025-10-29 06:25
数字营商环境建设现状 -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覆盖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46个国务院部门平台 实现521万项服务事项和3.6万多项高频应用标准化服务[1] - 平台推动线下办事只进一门 线上办事一网通办 各地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 数据交易机构挂牌数据集规模达246PB[1] - 北京市建立数据专区向科技企业开放公共数据 重庆市推出E企办小程序整合登记刻章税务程序 浙江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98% 企业年报智能填报系统减少人工填报量70%[2] 数字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 强化技术赋能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智能办转变 建立全国统一企业电子证照库实现免证办无感办全覆盖 推广AI+政务服务引入智能算法[3] -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和收益分配机制 打破政府市场社会间数据壁垒 制定统一透明数据开放标准 健全多元主体数据开放共享协同机制[3] - 加强以民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产业园和数据交易所建设 包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3] 法治保障与监管机制创新 - 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配套机制建设 加强数字经济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业态法规供给[4] - 打击数字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强化商业秘密与算法保护 建立数据知识产权制度 加大侵权行为惩罚性赔偿力度[4] - 推行沙盒监管和触发式监管等弹性执法模式 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监管机制[4]
市工商联上市公司专委会成立
解放日报· 2025-10-28 09:41
上海市工商联上市公司专委会成立 - 上海市工商联上市公司专委会于昨天下午正式揭牌成立,由63家民营上市公司核心高管组成[1] - 专委会将聚焦战略引领、产业协同、政策赋能、金融护航、规范治理、法治保障等六大领域,旨在引导、凝聚和服务民营控股上市公司[1] 上海民营上市公司概况 - 目前上海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451家,其中民营控股上市企业为254家,占总数比例为56%[1] - 专委会首批63家成员企业总市值超过上海全市民营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一半[1] 专委会成员构成 - 专委会首批成员企业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前沿产业领域[1]
协调好六重关系 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
证券时报· 2025-10-24 09:59
城市发展范式转变 - 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5%,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 [1] -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目标,城市更新成为系统性治理工程 [1] - 城市更新需转向“制度集成”的系统思维,统筹平衡存量与增量等六重关系 [1] 存量与增量关系 - 城市空间资源配置逻辑发生范式转换,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式再生” [2] - 存量重构与增量补充是动态协同关系,通过空间功能重组提升资源效率,以精准投放弥补结构性短板 [2] - 存量资产盘活是制度创新问题,需通过用途弹性、容积转移等工具重构空间发展权配置 [2] 更新节奏调控 - 城市更新节奏需构建“慢规划—快实施”的双轨机制 [2] - 对“安全型更新”(如危房、内涝)实行清单制销号制,限时完成 [2] - 对“记忆型更新”(如历史街区)引入工匠制陪伴式规划,允许时间沉淀 [2]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城市更新通过“功能置换、符号重构”将静态遗产转化为动态场景,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生式增值 [3] - 构建“基因提取—场景再造—业态植入”三步模型,完成从“保护”到“活化”的范式转换 [3] - 活化核心在于“文化基因”的场景化转译,让历史成为城市创新的“社会资本” [3] 利益分配与公平 - 中央财政2025年专项资金重点投向老旧小区与公共空间提升,以财政杠杆撬动社会公平 [3] - 通过“政府补贴、居民分担、市场让利”的三方共担机制,将空间溢价部分转化为公共福利 [3] - 制度设计核心是将空间溢价转化为公共红利,实现增长与共享的同步 [4] 保护与开发平衡 - 保护优先是设定阈值,通过开发权转移、风貌补偿等制度设计引入适度盈利激发市场参与 [4] - 建立“价值评估—影响分级—开发授权”三步走机制,实现从静态保护到动态管理的转换 [4] - 通过文化价值图谱等工具将更新区域分级,配套正面/负面清单,实现一户一策的精准治理 [4] 治理结构创新 - 政府从供给者转向制度设计者,负责规划约束、绩效监管和风险兜底 [5] - 市场从开发商升级为运营商,承担资金投入、运营创新和效率提升 [6] - 公众从被动接受迈向合作生产,参与需求表达、过程监督和成果共享 [6] 系统性重构目标 - 城市更新是“空间—制度—社会”的系统性重构,六重关系构成完整闭环 [6] - 终极目标是构建“制度韧性”与“社会协同”并重的“共益型城市” [6] - 未来需超越项目思维,迈向制度集成,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中国式城市更新道路 [6]
法治如何应答新需求?新疆自贸区法庭的挑战与破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09:20
新疆自贸试验区法治建设进展 - 新疆自贸试验区涵盖乌鲁木齐 喀什和霍尔果斯三个片区 2023年11月起陆续设立自贸区法庭作为法治服务保障支点 [3] - 喀什自贸区法庭挂牌成立后仍处于司法能力提升与应对开放需求的博弈阶段 [3] 企业纠纷现状与应对措施 - 喀什片区因税收优惠等政策利好导致大量企业涌入 引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装饰装修合同纠纷 劳务合同纠纷等合同类案件激增 [4] - 法院对175家企业暂缓强制执行 促成达成分期履行协议 涉及金额超3.83亿元 [5] -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执结涉农民工工资和中小微企业欠款案件2196件 发放执行款1.08亿元 执行直播观看量超600万人次 [5] 企业法治意识提升行动 - 法院通过园区公开审理和宣判进行法律释明 明确商标侵权构成要件与救济途径 [6] - 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累计走访10余家企业 发放150余份定制化风险提示书 [6] - 针对劳动争议 合同履行和跨境贸易等关键领域开展10场"助企纾困"普法讲座 [6][7] 跨境贸易法律需求增长 - 乌鲁木齐片区投资贸易类纠纷数量攀升 涉及商业习惯的商事案件明显增多 [8] - 伊犁州直两级法院审结139件涉外案件 同比增长约434% [9] - 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563.1亿元 同比增长25.4% 凸显跨境法治保障需求 [10] 跨境法律服务体系构建 - 建立覆盖中亚五国和南亚八国的商事法律数据库 提供域外法查明服务 [11] - 通过数字化诉讼服务实现在线立案和在线开庭 大幅缩短诉讼周期 [11] - 采用多语言协同和数字化赋能的多元解纷机制 破解跨境诉讼语言障碍 [13] 国际仲裁合作成效 - 深圳国际仲裁院喀什分院办理25宗仲裁调解案件 涉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14] - 争议类型涵盖国际货物买卖 股权投资和建筑工程等领域 争议金额超11.3亿元 [14] - 借助《纽约公约》缔约国优势提升跨境争议处理能力 [13]
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 最高法出台25条指导意见
中国证券报· 2025-08-09 05:14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 - 指导意见明确了司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旨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提供法治保障 [1] -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强调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 - 2025年5月20日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法律规范 [1] 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 依法平等保护:保证公平竞争,助力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账款拖欠问题,保护科技创新 [2] - 引导规范经营:惩治内部腐败,规范内部治理和用工,保护消费者权益,服务保障"出海" [2] - 严格公正司法:加强产权保护,规范处置涉案财产,纠正冤错案件,保护人格权益 [2] - 善意文明司法:优化诉讼服务,降低解纷成本,完善信用修复机制,规范执行行为 [2] 下一步工作 - 最高人民法院将持续落实指导意见,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3] - 以规则之治激发市场活力,以权益保障释放发展动能 [3] -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 [3]
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半年度推进会召开 人民调解组织解纷9.8万件
苏州日报· 2025-07-08 08:28
深化改革 - 印发"综合查一次"第二批场景清单 推动联合检查1万余次 减少检查1.5万次 [1] - 出台全国首部基层法治建设地方性法规 积极开展宣传贯彻工作 [1] - 司法所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工作人员增至163名 [1] 服务发展 - 遴选86名涉外律师组建"稳外贸"法律服务团 起草5个重点国别涉外贸法律服务指南 [1] - 创新举办低空经济立法推介会 探索区域立法协作 [1] - 建成民办非企业商事调解组织31家 调解商事纠纷3万余件 [1] 民生保障 - 新增建设法律援助工作站点60个 规范化改造24个 [2] -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提升工程纳入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项目 [2] - "苏法宝小剧场"系列普法视频累计在线播放量突破102万次 [2] 安全稳定 - 新培育3家市级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 全面建成运行巡回调解工作机制 [2] - 全市人民调解组织上半年化解纠纷9.8万件 [2] - 引导37家社会组织参与社矫安帮项目化服务 [2]
让法治成为消费新的“防伪标签”:修订《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纳入今年立法计划审议项目
搜狐财经· 2025-06-25 04:24
新消费业态发展 - 蜡染苗绣、辣椒茶叶等"出山黔货"通过直播间走向全国,形成新型农产品销售渠道 [1] - "村超""村BA"等乡村赛事带动文旅体融合消费新热潮,创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1] - 智慧便利店通过"云上仓库"模式提升社区消费体验,推动零售业态升级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修订 - 《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自2006年实施后已完成2012/2020/2023年三次修订,反映消费市场质量化转型趋势 [1] - 2023年黔南州23名人大代表联名提案,建议针对直播电商、算法推荐等新兴业态更新法规条款 [1][4] - 该条例修订已纳入2025年立法计划,拟于11月由省政府提请审议,旨在优化营商环境并增强消费信心 [3] 立法修订工作进展 - 修订工作通过人大代表调研、消费者建议征集、企业座谈等多渠道推进,体现民主立法特征 [4] - 省人大财经委明确将重点吸纳直播电商责任界定、数据流动与隐私保护等新兴领域建议 [1][4] - 立法机构评价该议案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性,将助力形成"良法善治"的消费保障体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