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

搜索文档
天天学习丨这套国宝级藏书 习近平19年前专门批示
央视网· 2025-06-23 22:25
食国宝级藏书 819年前专门批示 文 湖 房 全书》 �������� 本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低温的兰台洞库内,墨香扑鼻,总书记专门参观了首次同台展示《四库全书》四 阁真本与仿真影印版本的"渊溯津澜——《四库全书》文瀚合璧"古籍展。 "文澜阁我去过。"总书记详细听取《四库全书》版本源流、纸张印刷、保护收藏等介绍,并专门提到位于杭州西湖畔孤山南麓的文澜阁。 天天学习 燕山脚下,山水交融。掩映在青山茂林间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典雅瑰玮、气势恢宏。 在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西宕口壁上,有一处神秘洞库,名为"兰台"。它是由天然山体开凿而成,专门用来保存古籍。 旷世巨著《四库全书》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古籍真本与仿真影印版本便收藏于兰台洞库2号库中。 谆谆嘱托,化作广大文化工作者的不竭动力。经过10年努力,2016年,汇聚浙江几代学者心血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完成,全书达 1500多册。 这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厅(2023年5月摄)。 文澜阁是清乾隆年间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目前仅存的皇家藏书楼。 20多年前,习近平主政 ...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 | “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新华社· 2025-06-02 10:06
国家版本馆建设背景与意义 - 国家版本馆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被定位为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 [2] - 建设初心是全面收集保护历史典籍资料,传承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 [2] - 项目体现了盛世修文的文化传承理念,彰显当前阶段的文化保护意愿和能力 [2] 馆藏资源与数字化进展 - 目前典藏版本资源达3400多万册/件,数字资源规模近1PB [4] - 面向基层、民间和海外广泛征集各类版本,同步建设国家版本数字资源总库 [4] - 采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创新展示形式,推动古籍数字化传承 [4] 文化传承使命 - 版本资源承载着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 [4] - 馆内收藏包括汉藏蒙满四种文字大藏经雕版、《四库全书》多个版本等珍贵文物 [2] - 通过"赓续文脉"的使命宣言,彰显新时代国家文化殿堂的职责 [3]
到沈阳故宫看清代藏书
新华网· 2025-05-19 10:36
沈阳故宫藏书文化专题展 - 展览分为"内府藏书""四库遗珍""国史秘籍""文溯书阁"四个部分 [1] - 清乾隆时期规定内府刊刻书籍需移送盛京收藏 以武英殿刊刻本为主 包括《西清古鉴》《皇朝礼器图》等1100多部 15000余册 [1] - 另有满文 蒙文刻本或满蒙合璧本210余部 [1] - 典籍主要存放在沈阳故宫西七间楼 该楼始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 [1] 文溯阁与《四库全书》 - 文溯阁于1783年落成 同年入藏《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 [3] - 《四库全书》囊括乾隆以前中国主要典籍 编纂工程浩大 仅抄录就征调3800余名落第举子 [3] - 编纂人员包括精通文字 音韵 训诂等领域的文人学者 代表乾隆朝最高文化水准 [3] 重要人物与展品 - 刘统勋于1773年出任《四库全书》总裁官 刘墉于1776年任副总裁 [3] - 展览展出清刘墉行书诗册 清刘统勋草书册等文物 [2][3] 盛京皇宫的历史地位 - 盛京皇宫作为清初皇宫和陪都旧宫地位卓著 [3] - 乾隆朝后崇谟阁 敬典阁成为收藏清代国史档案 玉牒族谱的重要场所 [3] - 爱新觉罗家族宗谱《玉牒》至今仍藏于沈阳故宫 [3]
溥仪要卖,日军要收,带着四库全书逃难,这些书生豁出去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9 18:15
《四库全书》历史与保护 - 《四库全书》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抄丛书,全书约8亿字,共抄7部,分藏于南北7座皇家藏书阁[1] - 到清末仅存"三部半",抗战后仅文澜阁本与阁同在一城[1] - 文澜阁本是"四库七阁"中唯一向民众开放的,开世界公共图书馆先河[6] 文澜阁本抢救与补抄 - 1861年太平军攻杭,丁丙丁申兄弟从文澜阁废墟抢救出1/4藏书,后组织百余人历时7年补抄[17][18] - 民国时期钱恂借文津阁本补抄8年,张宗祥募资完成最终补抄,形成"百衲本"[19] - 补抄本文澜阁本比原版更完整,保留清代删改内容如岳飞《满江红》原句[20] 抗战西迁历程 - 1937年浙图馆长陈训慈组织装箱228箱(140箱文澜阁本),冒台风经富阳渔山转移[24][25] - 1938年经浙赣湘黔川五省,行程5000公里,途中11箱落水抢救,最终藏贵阳地母洞[30][31][32] - 1944年日军攻黔,转运重庆青木关教育部公馆,配备4名武装警卫[36][37] 战后归属与数字化 - 1946年7月5日完整运回杭州,现存浙图360个樟木箱中[40][45] - 2020年上线"文澜重光"数字项目,高清呈现水渍虫蛀等历史痕迹[46][47] 其他现存版本 - 文渊阁本现存台北故宫,文津阁本为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45] - 文溯阁本现藏兰州仿建藏书楼,曾经历沈阳-黑龙江-甘肃多次转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