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歌》

搜索文档
融进民族血脉中的时代号角(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7-31 06:33
图为1933年任光(弹钢琴者)与聂耳(拉小提琴者)在合 奏。 图为任光《台儿庄》创作手稿(部分)。 图片均来自"烽火艺魂——中国艺术研究院抗战文艺典藏 展" 1941年1月,安徽泾县。深山峡谷间,一颗罪恶的流弹,将作曲家任光的生命定格在了41岁。 这位被聂耳称为"我们的导师"、被《新华日报》誉为"民族的号手"、被叶挺称为"中国的音乐之星"、被 新四军战友亲切地称为"王老五"的作曲家,自小深受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的浸染,后在法国里昂大学勤 工俭学学习西洋音乐,一生为抗战音乐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抗战音乐唱片的操盘手,是电影音乐创作 的开拓者,更是抗战音乐创作的多面手。那冒着炮火前进的旋律,熔铸着技术匠心与艺术情怀,是民族 精神与抗战精神的交响。 1928年,回国不久的任光进入外国商人经营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音乐部主任。抗战期间,他推动 了《大路歌》《开路先锋》《铁蹄下的歌女》等大量进步歌曲的录制和发行工作。他利用自己在外商公 司的身份和物质条件,掩护和帮助当时的进步音乐家们聚集讨论和创作音乐。在他的努力下,大量抗日 救亡歌曲和抗战音乐在民众中广泛传播,唤起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 ...
抗日英雄谱丨每个音符都是射向侵略者的子弹!他为“新的长城”奉献生命绝唱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30 10:13
1935年,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表达了在民族危亡时,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御敌、奋勇抗争、一往无前的伟大的爱国 主义精神,激发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 《义勇军进行曲》一经诞生,迅速传唱大江南北,奏响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时代最强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当天,《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 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一起走近聂耳的故事,聆听这位曲作家为"新的长城"谱写的生命绝唱。 0:00 "我是为社会而生的,我要在这人类社会里做出伟大的事实。"——聂耳 这是聂耳在上海写给母亲的一封家书中所写的话,向母亲表明渴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唤醒民众,服务社会,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聂耳生于昆明一个中医家庭,他自幼便对音乐展现出超乎常人的热爱与天赋。聂耳中学就读于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当 时,这里是昆明学生运动的中心,聂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新青年》等进步刊物,这些经历让他的思想逐渐觉醒。1927年,蒋介石 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