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女驸马》
icon
搜索文档
探寻“变”与“不变”(快人快语)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11
黄梅戏的题材创新 - 黄梅戏从田间地头表演发展为经典剧目如《天仙配》《女驸马》,始终与观众保持高度协同 [1] - 创作《六尺巷·宽》时突破传统叙事模式,以民间视角(倾宁夫人)探讨法理与人情冲突,赋予古老故事现代价值 [1] - 通过新视角挖掘传统故事,既避免同类型题材的创作窠臼,又让故事在现代语境下焕发生机 [1] 黄梅戏的传播演变 - 传播媒介从舞台现场扩展到电影、电视,再到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反映艺术传播的时代变迁 [2] - 当前传播挑战本质是传统文化在快节奏、多元化文化生态中的生存困境 [2] - 传播需平衡"变"(方式创新)与"不变"(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剧场体验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 [2] 黄梅戏的时代适应性 - 历史上《天仙配》《女驸马》的成功源于与时代共情,现代黄梅戏需同样聚焦潮流与大众需求 [2] - 持续研究大众需求并实现同频共振,才能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永恒价值 [2]
徽风皖韵绕濠江 经典黄梅戏澳门上演
新华社· 2025-05-26 09:01
文化活动 -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之澳门—安徽黄梅戏文化周正在澳门举行,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韩再芬带来《徽州女人》《徽州往事》两场黄梅戏演出 [1] - 此次演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首次以大规模完整剧目阵容登陆澳门 [1] - 两晚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吸引包括65岁广州戏迷马兰等观众专程前来观看 [1] 演出内容 - 《徽州女人》是首演至今已有20余年的东方女性经典,以极简戏曲美学呈现徽州女子的坚韧与柔情 [1] - 《徽州往事》以清末徽州为背景,讲述女子舒香的传奇人生,反映时代变迁和人性光辉 [1] - 演出团队还将赴横琴演出经典黄梅戏《女驸马》,并与横琴一中青少年互动 [2] 文化推广 - 澳门中华戏剧家协会——韩再芬澳门黄梅戏名家工作室正式揭牌,将通过培训、交流等活动推动黄梅戏在澳门发展 [1] - 韩再芬表示希望作品成为打开澳门的钥匙,让黄梅戏文化、徽文化为更多观众熟知 [1]
文化中国行丨悠悠清音越古今 他们让黄梅戏越唱越“年轻”
央视新闻· 2025-05-25 09:26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黄梅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戏曲舞台上熠熠生辉。它唱腔优美、表演细腻,擅长以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角色形象塑造打动人 心。 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等广为传唱,深受观众喜爱。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黄梅戏的艺术世界。 在安庆的一家黄梅戏剧场里,演员们正在为演出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做准备。很多来到安庆的人都会走进剧场,在悠扬的黄梅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等地的采茶调。清末时期,采茶调与安庆当地的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黄梅戏以 清新婉转的唱腔和质朴灵动的表演风格闻名。唱词接近普通话,既有地方特色又通俗易懂。 1956年,由黄梅戏《路遇》改编拍成的电影《天仙配》播出后,在全国观众中引起轰动。随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优美旋律的飘扬,黄梅 戏艺术一时风靡大江南北,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剧种。2006年,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谢慧慧是怀宁县黄梅戏剧团的一位青年演员。2022年,她和剧团里的其他演员们一起开始尝试线上演出、拍摄短视频。青年演员们身穿戏服、化着戏妆,在 专业表演和愉悦互动中,把一段段黄梅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