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观园》
搜索文档
文旅新探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一场艺术盛宴的新图景
新华网· 2025-10-26 02:01
艺术节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于10月16日至11月5日在川渝两地举行 [2] - 艺术节主题为“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 [3] - 众多优秀剧目在两地展演 包括花鼓戏《蔡坤山耕田》等 [2] 代表性剧目与艺术创新 - 文华奖参评剧目《梦回东坡》用川剧形式演绎苏东坡故事 [3] - 现实主义话剧《谁在敲门》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与重庆市话剧院首次联合打造 聚焦川东农村变迁 [5] - 音乐剧《觉醒年代》采用30首原创歌曲 融合爵士电子说唱等多元风格 [5] - 民族舞剧《红楼梦》借鉴明清古画美学 进行创新性表达 [5] - 婺剧《三打白骨精》运用无人机技术点缀舞台 [7] - 舞剧《天下大足》使用巨型镜面装置和多媒体技术还原洞窟光影 [7] 市场表现与经济效益 - 参评剧目《我的大观园》在11座城市完成演出56场 [10] - 该剧累计票房收入7000余万元 累计观演人次超8万 [10] - 该剧带动当地住宿餐饮等文旅消费逾3.6亿元 [10] 文旅融合与新消费模式 - 重庆大足区推出“观剧畅游”计划 凭票根可享大足石刻景区门票优惠 [7] - 舞剧《天下大足》联合研究院举办专题讲座 并在文创快闪店展售特色产品 [7] - 出现“观演+旅行”沉浸式体验模式 例如观众从深圳赴成都观剧并游览三星堆博物馆 [8] - 川渝两地推出“跟着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游川渝”100个文旅特色场景 [10]
周杰伦、孙燕姿准备要来了?四川这波扩内需成绩单“含金量”爆表
搜狐财经· 2025-10-16 17:18
扩大内需战略总体成效 - 四川省在"十四五"期间围绕扩大内需取得主要成就,以民生成果增强民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1] 消费升级与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 - 国庆"超级黄金周"期间入境游客同比增长32%,支付宝服务外籍消费者超6.3万人,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增长160% [3] - 离境退税商店突破600户,"即买即退"商店达180家位居全国第三,1-8月离境退税销售额和退税额分别增长190%和210% [3] - 培育中华老字号56家、四川老字号209家,新落地首店716家,成都首店数量跃居全国第三 [3] - 实施"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培育计划,前三批120个新场景吸引客流2700万人次、实现消费超220亿元,张公桥美食街等场景节假日单日客流量突破4万人次 [3] - 连续四年举办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推出12个标杆IP活动,成为西部地区标志性促消费品牌 [4] 文旅演艺经济发展 - 1至9月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10场,吸引观众210多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4.6亿元,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综合消费约100亿元 [5] - 邓紫棋、王力宏、周深等30余组艺人明确将四川纳入2025—2026年巡演计划,伦敦西区经典音乐剧等国外优质项目将登陆 [5] - 创新"跟着演出游四川"模式,大型演出审批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升60%,并推出"跨城观演"专属服务 [6]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 "十四五"期间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36.7万套,累计销售商品房4.2亿平方米,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98万个 [7] - 累计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28.7万户、金额约8亿元,实物在保家庭50.4万户,累计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5.5万套 [7] - 已开工7725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选址于中心城区优越地段 [7] - "十四五"期间提取公积金3983亿元用于住房消费,发放公积金贷款2818亿元,累计增设电梯2.6万部 [8] - 全面放开川渝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限制,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域全区域互认互提 [8]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在杭州闭幕
新华网· 2025-09-26 05:13
行业活动与荣誉 -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于9月25日在杭州闭幕 闭幕式上授予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和剧作家郭启宏"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戏剧)" 表彰刘长瑜从艺70多年形成的艺术特色及塑造的鲜活人物形象如《红灯记》李铁梅 郭启宏创作新编历史剧使李白等历史人物在戏剧舞台得到鲜活表达 [1] - 闭幕式演出剧目为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打造的《我的大观园》 取材自《红楼梦》 凭借创新叙事和诗化演绎获观众好评 自今年1月杭州首演以来已在全国演出50多场 [1] 剧目遴选与艺术导向 - 本届戏剧节坚持艺术为民和百花齐放导向 9月5日开幕汇聚42部优秀剧目 注重对主旋律的正确理解 鼓励十年磨一剑 打破唯奖项论 坚持艺术多样化及中华文化立场传承 [1] - 戏剧节通过剧目评论会 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等实践活动 为院团和剧目提升提供支持 着力培养戏剧理论建设和评论人才 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 [2] 行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 中国戏剧节创办于1988年 每两年举办一次 本届首度打造碳中和戏剧节 140余万人参与"人人一千克 戏剧碳中和"活动 累计贡献2000余吨绿色能量 践行戏剧碳中和理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