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

搜索文档
芭蕾这样“舞动”世界
人民日报· 2025-09-23 07:19
这次比赛能吸引到如此多的高水平舞者,与辽宁芭蕾舞团的影响力也密不可分。其建团伊始便坚持引进 世界经典与中国原创"两条腿"走路,排演了《天鹅湖》《睡美人》等多部世界著名芭蕾舞剧,也积极探 索中国风格的芭蕾舞剧创作,先后推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嘎达梅林》《八女投江》等一系列具有浓 郁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芭蕾舞演员。相信在未来,芭蕾"舞动"世界的故事将不断 被续写。 (作者为辽宁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3日 20 版) 无数次失败,无数次重新再来,为了在比赛中完美呈现《海盗》中的托举动作,俄罗斯舞者丹尼斯每日 在排练室里反复雕琢,每一次发力都追求毫米级的精确,汗水浸湿了排练室的地板。 再来看辽宁芭蕾舞团两位年轻演员——张歌涵与王占峰。要实现《黑天鹅》关键动作的同步跳跃,唯有 无数次地重复练习,才能让每一个动作都变成"肌肉记忆"。两个人,跳跃的高度、速度、节奏要完全一 致,考验技术更考验默契。从最初的频繁失误到后来的完美配合,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 参赛者的坚持、坚韧、坚决被电视直播的镜头捕捉——辽宁卫视制作的直播纪实综艺节目《舞动世 界》,全程记录了8月在沈 ...
全球任期最长的上市公司CEO,给中国捐了6000多座楼
创业邦· 2025-08-10 10:27
邵逸夫生平与事业 - 全球任期最长的上市公司CEO 历经清朝至香港回归等历史时期 享年107岁 [5] - 拍摄1000多部影视作品 捧红包括四大天王在内的数千明星 奠定香港"东方好莱坞"地位 [5] - 创办邵氏兄弟影视公司 建立覆盖制片 发行 院线的全产业链 巅峰期年产超40部电影 [18][23] - 创立TVB并推行免费模式 通过艺员培训班和港姐选举培养周润发 周星驰等明星 [35][37] - 累计向内地捐赠47.5亿港元 建造6000多座逸夫楼 教育捐款占比80% [43][46] 影视产业布局 - 1925年与兄弟创办天一影片 遭"六合围剿"后开拓南洋市场 建立100家影院和9家游乐场 [8][10][11] - 1930年引进有声设备拍摄中国首部有声片《白金龙》 成本1万港元收获百万票房 [15] - 1957年赴港重组邵氏兄弟 耗资50万港元建清水湾制片厂 挖角李翰祥林黛打造爆款影片 [16][18][20] - 开创武侠片流派 《独臂刀》创百万票房 影响李小龙成龙等影星及好莱坞动作设计 [25][26] - TVB剧集《霍元甲》《上海滩》等在内地引发万人空巷 推动金庸琼瑶作品传播 [39] 经营策略与竞争 - 实行"每月一院"制度 构建全球发行网络 每周观众超200万人次 [23][29] - 坚持成本控制 拒绝李小龙1万美元片酬要求 错失许冠杰成龙等明星 [31][32] - 电懋公司因空难退出竞争 亚视通过高薪挖角沈殿霞等削弱TVB [21][40] - 2011年出售TVB股权套现86亿港元 较2006年峰值200亿资产大幅缩水 [41] 行业影响与遗产 - 推动香港电影从文艺片转向商业片 确立武侠功夫类型片地位 [25] - 将中国电影引入欧美市场 使"Kungfu"成为英文固有词汇 [26][29] - TVB培养香港90%明星 形成持续数十年的流行文化输出 [37][39] - 逸夫楼分布图成为比娱乐版图更广的社会遗产 [43][47]
全球任期最长的上市公司CEO,给中国捐了6000多座楼
36氪· 2025-08-09 12:10
邵氏兄弟影视公司发展历程 - 1925年邵醉翁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依靠古装片迅速崛起 [3] - 1927年遭遇"六合围剿",被迫开拓南洋市场并建立超过100家电影院和9家游乐场 [4][5][6] - 1930年引进有声电影技术,拍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成本1万元收获百万级票房 [11][12][13] - 1957年邵逸夫赴港重组业务,1958年成立邵氏兄弟影视公司,投资50万港元建立清水湾制片厂 [16][17][19] - 1960年代通过挖角策略打造明星阵容,推出《独臂刀》等武侠片开创商业片新时代,巅峰期年产超40部电影 [20][22][24] - 1970年后因薪酬制度导致人才流失,错过李小龙等明星,电影业务逐渐没落 [32][34][35] TVB电视业务拓展 - 1967年创立TVB采用免费模式对抗收费电视台,后关闭电影业务全力投入电视产业 [37][39] - 建立艺员培训班体系培养出周润发、四大天王等明星,90%香港明星出身TVB [39] - 创办"港姐"选举活动推出赵雅芝、张曼玉等艺人 [39][41] - 1980年代TVB剧集《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在内地引发万人空巷收视热潮 [41] - 2006年TVB股权市值超100亿港元,但随后因薪酬问题遭遇亚视挖角 [42] - 2011年出售TVB股份退出经营,结束40年电视业务主导地位 [43] 产业布局与商业模式 - 实行"每月一院"制度建立全球影院网络,70年代进入欧美市场 [28] - 坚持低成本策略和内部造星机制,拒绝明星分红要求 [30][31][35] - 影视内容强调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开创武侠片流派影响好莱坞 [25] - 形成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内容与渠道协同 [17][28] - 电视业务复制电影成功模式,通过自制内容培养艺人形成闭环 [39]
展现唱腔之美、传承之美、气韵之美 《越动青春》助力越剧破圈传播
解放日报· 2025-05-06 09:47
节目概况 - 大型越剧文化推广竞演节目《越动青春》于5月4日登陆东方卫视、都市频道、东方影视频道与七彩戏剧专区[1] - 节目以"青春表达、破圈传播"为核心 通过竞演模式展现越剧的唱腔之美、传承之美、气韵之美[1] - 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东方娱乐将持续打造"越动青春"文化IP品牌 探索传统艺术在现代传播语境下的多元开发路径[2] 参赛阵容 - 选手大多为"95后" 年龄最小的仅19岁 包括白玉兰戏剧表演奖新人奖得主、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戏曲小梅花奖得主等[2] - 共有百余位越剧新生代入围 最终32位"未来之星"将在上海舞台展开最终角逐[1] - 节目组奔赴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全国各地越剧院团进行海选[1] 导师团队 - 梅花奖得主、越剧表演艺术家赵志刚、方亚芬、吴凤花担任导师[2] - 导师将从专业、创新、破圈多维度进行传帮带 见证新生代越剧传人的舞台表现[2] 节目特色 - 采用争分夺秒的生旦组队竞演模式 包含48小时极限策划和剧场LIVE直播[2] - 全程还原越剧舞台的高要求、高标准 展现变化莫测的竞演组合[2] - 聚焦Z世代青年越剧演员的成长与舞台实践 呈现师生情、同伴情等情感元素[2] 文化传承 - 越剧与上海有深厚渊源 20世纪上半叶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流派创始人在上海汇聚[1] - 《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等经典剧目在上海诞生[1] -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赵志刚、方亚芬、吴凤花等承上启下 推动越剧现代化转型[1] 行业趋势 - 越剧艺术正从大剧院深入小剧场以及数字演播时代的传播空间[1] - 节目旨在构建当代戏曲表达图景 呈现越剧艺术的多样生态与青年戏曲人才的成长路径[1] - 助推越剧新生代"破茧成蝶" 培育兼具传承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上海越剧新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