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歌八百壮士》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全媒+丨倾听澎湃的时代战歌——重温80年前抗日沙场的激越旋律
新华社· 2025-07-09 00:37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98岁抗战老兵同景飞,常常忆起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唱起慷慨激昂的《黄 河大合唱》等抗日歌曲。 1931年至1945年,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于浴血抗争中诞生的一大批抗战歌曲,凝聚民族力量、激发 抗战意志,构筑起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精神长城。 今天,重温这些经久不衰的动人旋律,踏访歌曲提及地点、采访创作者后人,令人感受到灵魂的震撼和 洗礼。 危亡关头的激越呐喊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那声声呐喊,如同一道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照亮前行之路。 夏日的上海四行仓库旧址,游人如织,《歌八百壮士》的动人旋律再次响起。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进入尾声,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八百壮 士"进驻四行仓库,孤军奋战4天4夜。 谢晋元之子谢继民说:"见到'八百壮士'打死日本鬼子,苏州河对岸的中国人就会大声欢呼!'八百壮 士'的意义,不在于打死了多少日本鬼子,而在于唤醒了中国人的自信:日军并非不可战胜!" 词作家桂涛声被"八百壮士"的 ...
五月的鲜花(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5-10 06:29
历史背景与人物事迹 - 阎述诗先生1905年生于沈阳,毕业于燕京大学,1936年为爱国话剧《阿银姑娘》序曲《五月的鲜花》谱曲,歌曲迅速传遍全国并激励抗战志士 [10] - 歌曲《五月的鲜花》于1959年被选为电影《青春之歌》插曲,成为追怀志士仁人的经典曲目 [10] - 阎述诗长期在沈阳、北京学校执教数学,淡泊名利,其音乐家身份鲜为人知,直至1963年逝世后学校纪念板报披露其作曲者身份 [10] 抗战时期的社会影响 - 1938年冀中抗日根据地10岁少年通过战地宣传唱救亡歌曲(如《五月的鲜花》《歌八百壮士》),显著提升军民士气,动员群众参与挖战壕、参军等支援行动 [3][5][6] - 歌曲演唱场景描述:无伴奏真嗓演唱引发战士与群众情感共鸣,直接推动抗战动员效果,如老乡携带牲口、农具支援前线 [5] - 八路军第二十九团政治处主任证实少年宣传员(文中父亲)的勇敢事迹,其教唱行为对鼓舞战士斗志起到关键作用 [7] 艺术与文化传承 - 《五月的鲜花》词作者为著名诗人光未然,曲作者阎述诗的贡献长期未被广泛知晓,近年才确认其创作身份 [8][10] - 阎述诗墓碑铭文"卅年辛苦育英才堪为师表,《五月》歌声鼓斗志永留人间"概括其教育贡献与音乐影响力 [11] - 作家肖复兴回忆阎述诗数学授课声音"如音乐流淌",凸显其艺术气质与教育者形象的融合 [10] 时代精神象征 - 《五月的鲜花》通过抒情悲壮的旋律成为抗战时期精神符号,持续传唱至2025年仍被用于纪念民族抗争历史 [5][14] - 文章以父辈抗战经历与阎述诗事迹并列,强调普通人在民族存亡关头的不屈抗争共同铸就历史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