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隐秘的秦陵》
icon
搜索文档
虚拟现实电影:开启“沉浸式观影”新模式
科技日报· 2025-05-28 11:04
虚拟现实电影行业发展 - 中国电影产业正式迈入"虚拟现实+电影"融合发展的新赛道,河南广电凭借《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获得中国虚拟现实电影领域首张及第二张"龙标"(编号虚字001和002号)[1] - 虚拟现实电影通过360度全景影像、交互式叙事和立体声效将观众"卷入"虚拟场景,实现从"看"到"入"的观影逻辑重塑[2] - 全国首家XR多厅未来影院在西安落地,配备震动座椅和环境温控装置,单日接待观众超500人次,推动传统影院向"文旅综合体"转型[3][5] 河南广电技术布局 - 公司自主研发E-EASTEN系统,通过高精度数字孪生技术将唐代洛阳城还原误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2] - 即将推出E-EASTEN系统2.0版本,具备"智能场景规划"和"动线组装"功能,可降低虚拟现实电影制作门槛[4] - 空间音频技术可动态调整声源方位,如《唐宫夜宴》中编钟声从头顶倾泻,《隐秘的秦陵》水流声由远及近[4] 内容制作与IP开发 - 《隐秘的秦陵》制作中为还原一棵古树纹理飞毁三架无人机,最终在宁夏找到符合秦代风骨的标本[4] - 公司计划推出《甲骨风云》《龙门金刚》等虚拟现实电影,并开发《洛神水赋》《流浪地球》《西游降魔》XR版本,打造"电影+游戏+社交"复合体验[6] - 《唐宫夜宴》VR版已登陆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成为中国首部"出海"虚拟现实电影,获中宣部"2024年国际传播优秀案例"[5] 产业链协同创新 - 阿里影业设立VR实验室探索AI编剧,通过分析用户数据生成动态剧本[6] - PICO开发沉浸终端系统支持"动线组装",确保观众自由探索时剧情无缝衔接[6] - 行业从技术实验走向规模化,虚拟现实电影标准化放映场景已初步建立[3][6]
中国虚拟现实电影时代开启
人民日报· 2025-05-06 05:48
虚拟现实电影行业里程碑事件 - 中国首部获得官方认证的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获电审虚字[2025]第001号公映许可证 [1] - 国家电影局3月18日发布《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虚拟现实电影纳入电影管理体系 [1] - 河南广播电视台出品的《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成为中国首批获"龙标"的虚拟现实电影 [1] 技术应用与观影体验革新 - LBE大空间技术+三维重建实现观众在大唐/秦陵场景中自由移动与互动 两部作品时长均约40分钟 [2] - 2023年法国《消失的法老》项目在上海11个月吸引11万观众 票房超3000万元人民币 [3] - 2024年北京电影节47部融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的作品集中展映 [3] 行业政策与商业化突破 - 《通知》确立虚拟现实电影属性 打破地域限制 内容可进入全国影院 [5][6] - 政策降低制作门槛 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如备案审查制度提升创作效率 [6][7] - HTC中国区总裁指出政策减少场地不确定性 为开发团队提供稳定环境 [7] 内容创作发展趋势 - 虚拟现实电影1 0阶段侧重场景体验 3 0阶段需强化电影感与情绪价值 [8] - 《唐宫夜宴》以盛唐音乐/舞蹈/诗词为题材 结合豫剧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8] - 科幻/历史/文旅题材多元化发展 如《隐秘的秦陵》验证"传统文化+虚拟现实"模式 [8][9] 文化输出与市场拓展 - 《唐宫夜宴》已在北京/成都/杭州等五城运营 并赴俄罗斯文化交流 [9] - 《隐秘的秦陵》4月在吉隆坡展映 计划参加戛纳电影节推介活动 [9] - 文旅类虚拟现实电影依托实体场景 有望成为体验经济增量市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