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电影

搜索文档
《哪吒》踏浪越重洋 东方神话与世界表达同频共振
上海证券报· 2025-06-23 01:20
电影票房与市场表现 - 《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位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打破好莱坞对动画电影榜单和全球电影票房TOP10的垄断 [3] - 《哪吒2》北美影院排片从《哪吒1》的135家跃升至超1000家,澳新地区从54家增至162家,排片量和票房均创造近20年华语电影新纪录 [4] - 《哪吒2》在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票房已超过6300万美元 [6] 海外市场拓展与发行策略 - 《哪吒2》成为首部在欧美主流院线大规模上映的国产动画,覆盖五大洲,采用阶梯式上映策略 [4] - 华人影业作为主要国际发行方,采用"原声触达、英语破圈、流媒体深耕"的"三步走"战略,推动《哪吒2》海外发行 [6] - 《哪吒2》中文版在海外非华语观众占比达到30%,此前最高为20% [5] - 英语版《哪吒2》即将推出,注重保留原片精神与文化特点,台词翻译本土化、口语化,目标为非华语观众圈层 [7] 文化影响力与IP拓展 - 《哪吒2》带动中文学习热潮,相关中文学习App用户激增37%,"哪吒""乾坤圈"等词汇搜索量暴涨20倍 [7] - 在东京秋叶原,带有拼音注释的台词本成为爆款周边,YouTube上"学中文"标签的《哪吒2》视频播放量突破8亿次 [7] - 《哪吒2》提升外国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的兴趣,成为文化现象,影响国际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8] 行业技术与创新 - 电影行业在电影科技上持续探索,虚拟现实电影如《长安三万里》《地心游记》将登陆暑期档,或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极 [8] - 5G、AI等技术协同发展,虚拟现实电影可能重塑电影市场竞争格局 [8] - 华语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从特殊性、特例性走向主流和常态化发行,中国文化站在世界前沿 [8]
虚拟现实“造梦” 探路影院未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6-16 16:00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影行业的应用 - 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未来影院单元首次线下展映虚拟现实影像作品 包括超高清画面结合新型空间音响以及通过自然手势实现交互的作品 [1] - 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从被动观影转变为"走进"影片世界 为电影产业带来新的消费群体和可能性 [1] - 行业探索两条技术路线 坐观式用于剧情化作品 大空间行进式适用于数字复原的宏大场景和历史建筑 [2] 政策支持与行业探索 - 中国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 将虚拟现实电影纳入电影管理和扶持范围 [2] - 支持利用电影院内空间放映虚拟现实电影 并颁发中国首批虚拟现实电影"龙标" [2] - X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帝国密码——秦始皇陵》正在申请"电审虚字"公映许可证 [2] 虚拟现实电影的商业化路径 - 虚拟现实电影可同步推出虚拟现实版 为影院提供延伸体验 类似周边文创的商业模式 [2] - 虚拟现实技术打破"第四面墙" 让观众身临其境参与其中 为影院未来发展探索新路径 [2]
虚拟现实电影:开启“沉浸式观影”新模式
科技日报· 2025-05-28 11:04
虚拟现实电影行业发展 - 中国电影产业正式迈入"虚拟现实+电影"融合发展的新赛道,河南广电凭借《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获得中国虚拟现实电影领域首张及第二张"龙标"(编号虚字001和002号)[1] - 虚拟现实电影通过360度全景影像、交互式叙事和立体声效将观众"卷入"虚拟场景,实现从"看"到"入"的观影逻辑重塑[2] - 全国首家XR多厅未来影院在西安落地,配备震动座椅和环境温控装置,单日接待观众超500人次,推动传统影院向"文旅综合体"转型[3][5] 河南广电技术布局 - 公司自主研发E-EASTEN系统,通过高精度数字孪生技术将唐代洛阳城还原误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2] - 即将推出E-EASTEN系统2.0版本,具备"智能场景规划"和"动线组装"功能,可降低虚拟现实电影制作门槛[4] - 空间音频技术可动态调整声源方位,如《唐宫夜宴》中编钟声从头顶倾泻,《隐秘的秦陵》水流声由远及近[4] 内容制作与IP开发 - 《隐秘的秦陵》制作中为还原一棵古树纹理飞毁三架无人机,最终在宁夏找到符合秦代风骨的标本[4] - 公司计划推出《甲骨风云》《龙门金刚》等虚拟现实电影,并开发《洛神水赋》《流浪地球》《西游降魔》XR版本,打造"电影+游戏+社交"复合体验[6] - 《唐宫夜宴》VR版已登陆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成为中国首部"出海"虚拟现实电影,获中宣部"2024年国际传播优秀案例"[5] 产业链协同创新 - 阿里影业设立VR实验室探索AI编剧,通过分析用户数据生成动态剧本[6] - PICO开发沉浸终端系统支持"动线组装",确保观众自由探索时剧情无缝衔接[6] - 行业从技术实验走向规模化,虚拟现实电影标准化放映场景已初步建立[3][6]
中国虚拟现实电影时代开启
人民日报· 2025-05-06 05:48
虚拟现实电影行业里程碑事件 - 中国首部获得官方认证的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获电审虚字[2025]第001号公映许可证 [1] - 国家电影局3月18日发布《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虚拟现实电影纳入电影管理体系 [1] - 河南广播电视台出品的《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成为中国首批获"龙标"的虚拟现实电影 [1] 技术应用与观影体验革新 - LBE大空间技术+三维重建实现观众在大唐/秦陵场景中自由移动与互动 两部作品时长均约40分钟 [2] - 2023年法国《消失的法老》项目在上海11个月吸引11万观众 票房超3000万元人民币 [3] - 2024年北京电影节47部融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的作品集中展映 [3] 行业政策与商业化突破 - 《通知》确立虚拟现实电影属性 打破地域限制 内容可进入全国影院 [5][6] - 政策降低制作门槛 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如备案审查制度提升创作效率 [6][7] - HTC中国区总裁指出政策减少场地不确定性 为开发团队提供稳定环境 [7] 内容创作发展趋势 - 虚拟现实电影1 0阶段侧重场景体验 3 0阶段需强化电影感与情绪价值 [8] - 《唐宫夜宴》以盛唐音乐/舞蹈/诗词为题材 结合豫剧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8] - 科幻/历史/文旅题材多元化发展 如《隐秘的秦陵》验证"传统文化+虚拟现实"模式 [8][9] 文化输出与市场拓展 - 《唐宫夜宴》已在北京/成都/杭州等五城运营 并赴俄罗斯文化交流 [9] - 《隐秘的秦陵》4月在吉隆坡展映 计划参加戛纳电影节推介活动 [9] - 文旅类虚拟现实电影依托实体场景 有望成为体验经济增量市场 [9]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新”三样
新华网· 2025-04-30 20:31
中国电影产业生态观察 - 北京国际电影节成为观察中国电影产业生态的重要样本,通过展映、论坛与市场活动展现行业动态 [1] - 影迷参与度显著提升,如《哪吒之魔童闹海》破亿手绘海报展8000个预约名额一日抢空,留言墙半日填满 [2] - 传统文化IP与现代技术结合成为创作趋势,《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7亿元票房跻身全球前五 [3][4] 传统文化与现代转译 - 导演孙海鹏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代生活结合能跨越地域文化限制 [3] - 山东大学袁宙飞强调传统文化需以创新思维重新诠释,《定军山》到《哪吒》体现120年技术融合历程 [3] - 《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等影片通过数字技术升级美学理念,探索经典IP转化新路径 [4] 技术创新与沉浸式体验 - 国家电影局推动虚拟现实电影发展,《唐宫夜宴》获中国首张虚拟现实电影公映许可证 [6] - "无界∞沉浸单元"展映47部全球先锋作品,涵盖VR/AR/MR及AI交互装置如《情绪剧场·山水心境》 [6][8] - AIGC技术应用爆发,北影节AIGC短片单元参赛作品从430部激增至1502部,AI成电影工业新生力量 [10] 青年影人孵化与创投机制 - 北影节创投单元从507个项目中遴选30个优质项目,首次引入北京市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提供百万元扶持 [11][13] - 青年导演李璇《谈谈情,开开车》获"最具开发潜力项目",历届创投孵化案例包括《春江水暖》《平原上的夏洛克》等 [11][13] - 创投平台构建阶梯式选拔体系,兼具艺术创新与商业可行性评估,成为产业人才与资源对接核心枢纽 [16] 国际影响力与文化输出 - 法国Heylight Pictures合伙人Boris认为中国技术发展与文化输出重塑国际观众认知 [4] - 《哪吒》系列被导演黄建新评价为"构建全人类情感公约数"的世界级电影 [3] - 北影节"国际会客厅"成为中外电影合作桥梁,推动中国叙事全球化传播 [4]